Arm上市风暴:软银集团的变现突围战
近日,全球芯片IP巨头Arm的上市消息引爆市场。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半导体知识产权提供商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预计今年9月登陆纳斯达克,有望成为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自2016年被软银集团全资收购以来,Arm的上市进程备受瞩目,这不仅是软银集团在出售Arm给英伟达交易失败后的再次尝试,更是其应对愿景基金投资困境的紧急举措。
软银集团的财务压力与愿景基金的”滑铁卢”
近一年来,愿景基金所投公司估值大幅缩水,账面浮亏严重,资金回笼进展缓慢,给软银集团带来了巨大的业绩压力。孙正义迫切需要获得流动资金来缓解困境。在阿里巴巴股票减持接近尾声后,Arm成为软银集团最容易变现的大块资产,其急于出售的背后,是愿景基金令人失望的投资表现。
愿景基金自2017年成立以来,投资业绩远低于预期。根据软银集团最新财报,愿景一期虽然略有浮盈,但二期却出现了巨额亏损。一期共募集986亿美元,投资102个项目,最终获利124亿美元;而二期承诺出资600亿美元,投资277个项目,却整体亏损186亿美元。两期基金合计投资379个项目,仅退出31个,未退出的项目整体处于浮亏状态,显示出愿景基金选股能力的严重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愿景一期资金主要来自第三方投资者,但二期大部分资金由软银集团自筹。近千亿美元的自筹资金给软银集团带来了沉重负担,其年营业收入仅400多亿美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软银集团持有约500亿美元现金,但有息负债高达1450亿美元,资金链时刻处于紧绷状态。
Arm与软银集团的三次关键转折
Arm作为移动设备处理器的底层架构提供者,在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每年约14亿部智能手机芯片中,超过90%的处理器使用ARM指令集架构。这家成立于1978年英国剑桥的公司,最初由艾康电脑、Apple与VLSI科技合资创立,1990年独立运营。
1998年,Arm在英国伦敦证交所和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6年,软银集团以320亿美元收购并私有化Arm。随后,软银集团以80亿美元将Arm 25%的股份出售给愿景基金。2020年,软银集团试图以400亿美元将Arm卖给英伟达,但因高通、英特尔等反对而失败。今年8月,软银集团又斥资161亿美元从愿景基金回购25%股份,最终实现Arm的完全控股,按此价格计算,Arm估值达644亿美元。
Arm的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Arm已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AMD、英特尔、英伟达、高通、三星等超过260家公司合作,基于其架构出货芯片。每售出一颗芯片,Arm都能获得专利使用费分成。近年来,Arm保持稳定增长,2021-2023财年,收入分别为20.27亿、27.03亿、26.79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3.88亿、5.49亿、5.24亿美元,毛利率高达93%-96%,堪比贵州茅台。
研发投入方面,Arm持续保持高比例支出,三年研发费用分别占同期年收入的40%、37%、42%。从地域分布看,美国是Arm最大市场,2023财年贡献41%收入;中国大陆通过合资公司安谋科技贡献约24%收入。
Arm招股书未披露具体发行股份数量,但据市场传闻,若发行10%股份,软银集团可获得64.4亿美元,未来出售股票将更加便利。此次上市不仅关乎软银集团的资金周转,更将揭示其愿景基金的投资成败,对全球科技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