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智象出海(ID:zxchuhai),作者:王玮,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在日系车统治泰国乘用车市场长达60年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迅猛攻势撕开了一道缺口。据泰国工业联合会(FTI)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在泰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已超70%。从BEV(乘用车)累计新注册量来看,比亚迪以35.4%的份额位居榜首,哪吒汽车以18.8%的份额紧随其后,上汽以16.1%的份额位列第三,特斯拉和长城则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位。

日系车在泰国的霸主地位由来已久,丰田、五十铃和本田三大品牌合计占据了泰国轿车和卡车市场近70%的份额。曼谷街头,日系车几乎成为主流。若从2012年上汽与正大集团在泰国合资建厂算起,中国汽车品牌在泰国摸爬滚打了十余年,却始终难以撼动日系车的市场地位。直到近几年,比亚迪、哪吒、上汽、长城等中国新能源车企纷纷出海泰国,才真正打开了新局面。

今年以来,日系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销量普遍低迷,部分品牌甚至不足50辆,有的甚至是个位数。今年1-4月,丰田在泰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1辆,而比亚迪在7月单月就卖出了1377辆。如今,泰国街头每5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4辆来自中国,中国新能源品牌正迅速占领泰国消费者的心智。以泰国为桥头堡,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加速布局东南亚市场,目前已销往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这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与日系车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

01泰国的吸引力

“2022年是泰国新能源纯电车型的元年。”泰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资深从业者Edward向智象出海表示。他在2011年便来到泰国从事汽车行业,正是被泰国完整的汽车供应链所吸引,才选择在此建厂。过去十几年间,上汽、奇瑞、长城等中国车企曾多次赴泰国考察,但多数未能成功落地,直到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才以迅猛之势进入泰国市场。

Edward认为,泰国完整的汽车供应链和优越的新能源汽车政策是吸引中国车企首攻泰国的主要原因。”泰国的汽车工业发达,得益于政府政策引导和多年积累,聚集了众多日系、美系、德系主机厂,这些主机厂带动了整个供应链的聚集,形成了东南亚最成熟的配套体系,吸引更多主机厂将泰国作为建厂首选。”Edward说。

哪吒汽车泰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保壮飞也持相同观点。他2012年随上汽进入泰国,长期从事营销、销售工作,对泰国经销商、媒体和政府关系有着深入了解。2021年,哪吒汽车进军泰国市场时,保壮飞加入团队搭建了当地销售运营框架。他分析道,东盟国家在汽车产业政策上分为保守型和自由开放型两种路线。泰国在1960年代至1990年代曾经历政策摇摆,早期通过提高进口关税保护本土工业,1990年代初转向自由化,确立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这一政策吸引了包括日系车企在内的众多汽车企业来泰国投资,泰国汽车工业因此迅猛发展。

不仅是主机厂,供应链企业也纷纷落地泰国。从轮胎到内饰,泰国几乎能提供所有汽车零配件。全球十大轮胎品牌中有7家已在泰国投资设厂,30年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泰国有政策要求40%的零件和加工产值要来源于本地,汽车产业链相关供应商数量数以千计,这在东盟其他国家难以比拟。”保壮飞说。

在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前,马来西亚曾是东盟最大的汽车出口国。1995年,马来西亚汽车出口额占东盟国家的33%,泰国占28%。但经济危机后,泰国迅速赶超马来西亚。近10年来,泰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百万辆,成为东盟最大汽车生产国和仅次于印尼的第二大汽车销售市场。

“与马来西亚和越南相比,泰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很清晰稳定——作为制造基地,通过本地化撬动当地供应链,核心目标是GDP、税收和就业。”保壮飞表示。泰国允许中国车企百分百控股,而东盟其他国家通常要求当地企业控股多数股份。例如吉利在马来西亚收购宝腾仅占49%股份,丰田进入印尼也只占50%股份。越南则是东南亚唯一有志打造自主汽车品牌的国家,首富潘日旺打造的VinFast对标特斯拉,近期已成功上市,但越南目前对中国汽车征收47%-70%的高关税。

在新能源浪潮下,尽管东南亚多国推出优惠政策,泰国仍是反应最快、诚意最足的。除了长期秉持开放的产业政策,泰国还缺乏石油和矿产资源,支柱产业旅游业受疫情影响严重,为保持汽车产业高地地位,泰国迫切需要通过新能源汽车出口维持GDP和就业。”泰国已逐步推出各种补贴,包括电动车整车补贴、电池生产补贴等,其他国家尚未跟上。”保壮飞说。

目前,泰国已将纯新能源汽车消费税率从8%降至2%,并根据车型提供7万至80万泰铢不等的补贴,同时减免道路税和进口关税,电池等关键部件进口也免收关税。泰国计划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将占其汽车总产量的30%,开泰银行预测到203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汽车总销量的50%。2021年,泰国纯电动车销量仅1954辆,2022年飙升至13454辆,同比增长588.5%,今年上半年已卖出3万辆,预计全年将超6万辆,明年超10万辆。”泰国向电动化转型的趋势和决心不会改变,目前4年补贴计划之后还将继续。”保壮飞说。

此外,泰国与多个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出口汽车到印尼、越南等东盟国家零关税,而从中国出口需征收50%左右关税。”日系当年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如今泰国已成为日本本土之外最大的汽车生产制造基地。”保壮飞说。

02″中国速度”如何打破日系封锁

“都60年了,丰田光经销商就500多家,投入了20多款全系产品。”保壮飞感叹。中国车企进入泰国首先面对的是日系车企庞大的势力。自1960年代丰田进入泰国以来,日系车企已统治泰国汽车市场60年,堪称泰国的汽车工业启蒙者。日系车在泰国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使得中国车企难以打开局面。仅丰田就占泰国汽车市场份额近31%,年销量超20万辆,提供27.5万就业岗位,过去十年投资近70亿美元。

上汽当年进入泰国时遭遇重重困难。想要打入当地经销商体系,只能见到经理层,难以接触核心领导,且经销商对合作十分谨慎。”10年前上汽进来时,在本地连零部件供应都凑不齐,日系供应链厂家要么觉得单量少不接,要么干脆不合作。”保壮飞说。

但近年来形势正在转变。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撬动泰国经销商体系,建立合作关系。泰国经销商体系庞大稳固,呈现二元化特征:大曼谷区约1000家4S店,由家族掌控;其他府由3-4个地方强势家族把持。中国车企需要同时抓住这两类经销商。

比亚迪在泰国的运作模式是,自建工厂但销售服务交给当地公司总代理,这家公司拥有至少50年历史的本地资源,负责开发经销商、卖车交付等,比亚迪只需提供车辆。这种模式使比亚迪能快速铺开市场,但代理商会拿走大部分利润。”比亚迪像批发商,主要走量。”保壮飞说。

哪吒则选择直接对接经销商。哪吒泰国团队有30多名成员负责销售与营销,已谈妥3家泰国前五大经销商,并积极与当地家族合作。电动化趋势促使泰国本土经销商开始转向,为中国新能源车企打开局面创造了机会。

供应链体系也在发生变化。目前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不完备,尤其缺乏”三电”相关企业。这一市场空白将是中国车企建立新供应链秩序的良机。随着比亚迪、上汽、哪吒等车企在泰国建厂,动力电池、电芯等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也被纳入计划。例如上汽正大新能源产业园将于2025年建成,聚焦锂离子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

一大波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中国企业正进入泰国。中策轮胎、立中轮毂、长城系曼德线束、上汽延锋座椅、蜂巢、国轩电池等企业已落地或正在考察。充电桩与充电站建设也蕴藏巨大机会。截至今年5月,泰国共有1482个充电站和4628个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相比仍有巨大空间。中国车企与相关企业正在深度参与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据EV出海百强联盟数据,截至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泰国的投资已超14.4亿美元,成为泰国汽车行业最大的参与者和投资者。工信部ICDC汽车智能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汽车智能服务联会秘书长张砼告诉智象出海:”中国新能源车企要避免1990年代摩托车败走东南亚的前车之鉴,不能只做整车贸易倾销,而要加入整个新能源汽车生态链建设。”

今年7月,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泰国已开始价格战。以比亚迪Atto3(国内版元Plus)为例,泰国定价为109.99万泰铢(约合22.53万元),国内定价为13.98万元,溢价约61%;NETA V(哪吒V)泰国定价为76万泰铢(约合15.56万元),国内售价为7.39万元,溢价约110.6%。一位从业者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东南亚的毛利情况好于国内。”

与此同时,东南亚多国推出利好新能源汽车政策。印尼计划2023年对国产电动汽车提供最高8000万印尼卢比(约合37386元人民币)补贴;马来西亚计划2023年底前免除电动汽车相关税费,2025年底前免征CKD电动汽车销售税;菲律宾取消电动汽车所有部件进口关税;新加坡宣布到2030年将电动汽车充电点增至6万个。

在销量激增后,长期发展路径值得思考。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2025年东南亚电动汽车销量将增至1000万辆。以泰国为桥头堡,整个东南亚市场潜力巨大。保壮飞透露,哪吒预计1-2年内进入所有东盟国家,3年内实现10万辆以上交付。目前已在老挝、缅甸、文莱、马来西亚上市交付。

中国新能源车企需更长远目光。”撕开口子后,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泰国约占整体乘用车市场份额15%,主要打击的是二线日系车,尚未撼动丰田、本田等头部企业。”保壮飞说。张砼分析道:”在东南亚市场,我们很难说已与日系车掰手腕,总量还小,但碰头格局已形成。要抓住机会和红利期,与泰国政府及当地伙伴共同开发面向东盟的未来市场。”

最新快讯

2025年09月18日

20:38
2025年9月18日,华天科技正式宣布启动CPO(共封装光学)封装技术的关键单元工艺研发项目。这项前沿技术的开发工作已全面展开,标志着公司在先进封装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入新阶段。据悉,该技术旨在通过优化封装方案,显著提升数据传输带宽并降低能耗,从而满足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对高带宽、低功耗封装方案的迫切需求。华天科技相关负责人强调,此次研发投入将进一步提...
20:38
2025年9月18日,科技界迎来重磅消息,全球知名的图形处理器巨头英伟达正式宣布斥资50亿美元战略投资英特尔,双方将开启深度合作,共同研发面向个人电脑与数据中心领域的前沿芯片技术。这一创新合作协议不仅彰显了两大科技巨头的雄心,更预示着计算架构即将迎来革命性变革。 根据双方达成的战略合作框架,英特尔将在其即将推出的新一代PC芯片中全面集成英伟达领先的图形处理技...
20:38
2025年9月18日 广州讯 为积极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助力外贸企业纾困发展,备受瞩目的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正式发布新一轮重磅惠企政策,展现了中国稳外贸、促增长的坚定决心。 线下展览方面,广交会继续实施展位费减免政策,所有线下参展企业可享受50%的展位费优惠,进一步降低企业参展成本。同时,为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广交会特别...
20:38
2025年9月18日,飞乐音响在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就投资者关心的光刻机领域问题作出了明确回应。公司高层表示,飞乐音响目前没有进入光刻机行业的计划,未来将专注于现有优势领域的发展。此外,公司也强调目前没有进行任何重大资产重组或资产注入的筹划,确保稳健经营。 飞乐音响在会上重申了其核心战略方向,即持续深耕智能硬件及工业智能解决方案领域。公司业务已形成三大支柱,分...
20:38
夏厦精密近日正式宣布一项重要的战略投资计划,公司将以3000万元认缴出资额加入华夏卓智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总认缴规模高达8550万元,将重点聚焦于机器人、人工智能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主要投资于未上市的创新型企业。作为此次基金的唯一有限合伙人,夏厦精密的出资占比达到35.09%,充分体现了公司对该领域发展的坚定信心。据悉,这笔投资资金将完全来源于公司...
20:38
2025年9月18日,国安股份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视京呈通信(上海)有限公司计划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位于上海市华夏银行大厦的6处房产及地下车位。此次资产转让行动旨在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公告显示,本次挂牌转让的6处房产及地下车位,其标的资产挂牌价不低于1816.98万元人民币。评估机构由北京国融兴华资产评估有限...
20:38
2025款奥迪RS 7 Sportback Performance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官方指导价定格在146.88万元。这款高性能轿跑车型不仅延续了家族式的运动基因,更在动力表现上实现了全面跃升。其核心动力单元为4.0升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配合先进的48伏轻混系统,共同输出高达463千瓦的峰值功率和令人惊叹的850牛・米峰值扭矩。如此强大的动力储备,配合精准...
20:38
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WA)近日正式宣布与全球知名音频解决方案提供商Avid公司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动Audio Vivid沉浸式音频标准无缝融入Pro Tools专业音频工作站生态系统。这一重要合作成果在刚刚结束的IBC 2025国际音响技术展上首次亮相,Avid现场展示了原生集成Audio Vivid制作工具的Pro Tools工作站,成功...
20:38
2025年9月18日,顺丰控股发布重要公告,宣布控股股东明德控股向"共同成长"持股计划无偿赠与的2亿股A股股份已顺利完成过户手续,此次赠与的股份公允价值高达74.14亿元。这一举措是公司精心策划的员工激励计划关键环节,充分体现了顺丰控股致力于与核心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共促企业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份过户并未改变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持股地...
20:38
2025年9月1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分会(乘联会)正式发布最新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9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预计将实现215.0万辆的销量,环比上月增长6.5%,同比增长2.0%。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市场活力的持续恢复,更凸显了汽车消费的强劲韧性。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表现。报告预测,9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将达到125.0万辆...
20:03
2025年9月18日,迈瑞医疗在官方互动平台上发布重要信息,透露国内医疗设备招标市场自2024年12月起已呈现稳步复苏态势。这一积极信号标志着医疗行业采购活动正逐步回暖,为整个产业链注入新的活力。公司管理层指出,由于招标流程到最终收入确认之间存在较长的周期性延迟,叠加去年收入基数的波动性特征,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国内市场将迎来更为显著的改善。这一预期基于对...
20:03
《日经亚洲》最新报道揭示,苹果正积极与中国台湾地区北部多家知名台系供应商进行深度洽谈,旨在建立一座折叠屏iPhone的试点生产线。这一战略举措的核心目标在于全面验证新型设备的性能稳定性与制造工艺的可行性,为计划于2026年正式推出的全新iPhone系列铺平道路。据悉,该试点生产线预计需要约1000名熟练操作人员协同工作,但当地土地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供给现状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