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新声Pro,作者何婧,经站长之家授权转载发布。西天取经已进入第996天,尽管刚从妖怪口中救出师父,身上仍带着余温,师徒四人便马不停蹄踏上新征程。在抖音平台上,这一经典IP已被改编成充满现代感的vlog,师徒四人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取经路上的奇闻趣事。此外,还有采访刚结束高考的爱因斯坦、孟德尔、门捷列夫的vlog,慈溪颐和园游览实录,大禹治水现场直击等,这些由AI生成的视频已成为网友”玩梗搞抽象”的重要素材库。
尽管在专业影视制作领域,AI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中间环节的效率提升,但在短视频领域,技术带来的创作民主化已悄然发生。AI生成内容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各个角落,从简单的滤镜效果到复杂的剧情短片,形成了多元化的内容生态。根据抖音创作者大会公布的数据,近半年内AI创作稿件量增长91%,AI作品的播放量提升83%。这一进程得益于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平台的政策扶持,AI已成为短视频平台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短视频领域,AI既是普通用户的娱乐工具,也是专业创作者拓展创意边界的利器,更演变为独特的文化现象。从”一键变身”到”全民导演”,AI内容在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呈现出清晰的阶段性特征。早期,AI滤镜风潮席卷抖音,用户通过上传照片即可一键变身动漫人物或体验异域风情装扮,这类低门槛、高参与度的内容成为AI普及的第一波浪潮。即梦、可灵等国产AI视频生成工具的推出,进一步降低了国内用户的AI创作门槛。
随着技术发展,短视频平台开始涌现更多具有策划性和剧情化的AI内容。”小猫小狗AI内容”成为这一领域的代表。在这些视频中,一只小金毛在工地上搬砖,与白猫演绎”父子情深”;布偶猫化身高冷总裁,上演职场戏码。这类内容形成了固定的套路和叙事模式,甚至催生了售卖生成教程的小型产业。账号@橘猫会AI就开设了AI创作课程,每月充值980钻即可成为会员,享受一对一教学服务。课程销售也是早期AI视频博主的主要变现方式。
宠物题材之外,第一人称历史内容也成为热门的AI短视频类型。@AI史来嗨以第一视角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如《慈禧的一天》《朱元璋要饭的一天》《张骞逃命直播》等;创作者@陪宝贝磨耳朵将古文故事转化为画面,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AI小宝重现历史经典场面,@大圆镜科普用AI技术将科普内容可视化。这类内容若采用传统真人拍摄或绘画方式,不仅耗时费力,成本高昂,而AI技术的出现则让创作变得简单高效。它们之所以能引爆流量,关键在于将AI技术与人类共通的情感叙事相结合,创造出既熟悉又陌生的戏剧张力。
此外,海外平台兴起的一类AI视频以还原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为特色。”切东西AMSR”视频通过AI模拟切割玻璃、钻石甚至行星的声音,制造了独特的新鲜感和稀缺性。在既有短视频内容中,AI的使用也相对隐性,但同样激发了新的垂类创新趋势。影视解说领域尤为典型,过去半年涌现大量唱歌形式的影视解说视频,其文案撰写、语音合成甚至部分画面生成,都可能由AI辅助完成。
对于专业创作者和艺术家而言,AI是突破想象力边界的画笔。抖音创作者大会上,官方将AI内容定义为”带来新叙事边界、美学语言和艺术风格”的创造性力量。去年9月,快手联合李少红、贾樟柯等9位导演发起”可灵AI导演共创计划”,探索AI在视频创作上的能力边界。博主@陶阿狗君借助AI创作赛博朋克美学风格的换装视频,单条点赞破216万;@映峰大叔的”东方奇谭”系列动画以独特色彩美学惊艳网友;@小文用即梦AI重新创作的《权力的游戏版白雪公主》故事新颖紧凑,获得425万点赞。
平台政策持续推动更多创作者探索AI创作边界。抖音与即梦AI共同推出”AI创作浪潮计划”,提供创作工具、课程培训、行业资源、现金流量扶持等资源,鼓励创作者使用AI创作内容。计划页面将优质作品分为”新叙事””新视觉””新创意”三大类,体现了平台推动AI内容创新的三个主要方向。在效率提升下,AI视频的时长也在不断增加。@梦真侍郎上传的AI历史视频每期长度均在50分钟以上,短剧领域,AI漫剧成为平台最关注的方向。巨量引擎数据显示,4月至7月抖音漫剧播放量和点赞量分别实现92%、105%的复合增长,供给端累计上线3000部,增长603%。快手可灵的盖坤在快手光合大会上提到,2025年Q3 AI漫剧行业日流水较2024年Q4增长900%,月产漫剧集数增加567%。快手与可灵AI推出AIGC创投计划,以联合出品和联合运营模式激励AI漫剧创作。
当Sora2在影视行业引发热议时,短视频平台正经历一场由UGC主导的抽象文化热潮。例如,一个AI生成的视频中,两位老太太严肃争论”柳智敏和张元英谁是女团第一(女五一)”,劝架者却一本正经分析”张元英偏历史,柳智敏偏政治”。当马克思、爱因斯坦等历史人物在高考考场外用中文接受采访,抖音用户展现的不是震惊,而是在评论区接出更荒诞的梗:”贝多芬先生,今年音乐艺考听音难吗?””一看就是假的,因为嬴政老师的服装违规了,会影响同考场同学。”这种基于网络流行文化的AI创作,以其强烈的荒诞感和幽默感迅速被社区接纳,成为”加密”社交货币。
面对来势汹汹的AI内容,抖音用户展现出极高的开放性和参与度。在小猫小狗AI视频评论区,用户不会追问”这是真的吗”,而是默契地进入剧情设定:若白猫扮演反派,评论区会整齐划一玩梗:”白猫的抖音号发过来,我要去网暴它!”这种互动形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共谋”乐趣,用户消费的不仅是”真实”,更是共同参与建构的”虚拟故事”。这种氛围甚至延伸至与AI工具的互动中。在抖音,”豆包”成为无数用户的玩伴,并衍生出大量内容。用户让”豆包”查四六级成绩、拆明星小卡、模仿声音给家人打电话、共享屏幕辣评朋友圈,热门视频点赞超百万。在抖音社区,”豆包”逐渐有了鲜明人格特点,AI不再冰冷,而是可以调侃、互动、共同创作的新伙伴。
但另一方面,在UGC为核心的短视频社区,虚假信息的泛滥也变得更快、更不可控。近日,北京市场监管部门查处首例利用AI技术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的案件。央视报道显示,一个有88万粉丝的直播间用AI伪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李梓萌的产品宣传视频。同时,AI在生产环节的参与也在某种程度上解构了创作者对内容的责任意识。通过”人书对话”拆解书籍的热门知识视频里,AI制作能极大提高效率,但书籍作为具有科学价值的载体,其意义正在被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