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发布ChatGPT使用指南:安全融合生成式AI提升教育质量
9月2日,哈佛大学文理学院正式发布了一份重要指南,旨在规范课堂中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的使用。这份指南由哈佛本科教育办公室制定,基于7月份发布的全校人工智能指南,核心目标在于帮助师生以安全可靠的方式运用生成式AI技术。
早在今年2月ChatGPT风靡全球之际,哈佛大学曾考虑全面禁止学生使用该产品。当时,部分哈佛学生通过ChatGPT获取论文核心论点,甚至直接提交作业让AI代写,这些行为严重违反学术诚信。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迅猛发展,哈佛大学意识到单纯的禁止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因此决定转变策略,以科学的方式将ChatGPT等工具整合到教育体系中,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为解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哈佛大学与多家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AI Sandbox”工具。该工具可安全访问市面上主流的生成式AI聊天产品,并确保所有数据在哈佛控制范围内,杜绝第三方机构收集用于AI模型训练。值得注意的是,该指南强调教师不得将学生作业输入生成式AI系统,以防止数据泄露。
在具体实施层面,文理学院并未强制推行统一政策,而是建议教授根据课程特点选择三种不同方式:完全禁止、全面鼓励或混合使用。文理学院院长Christopher W. Stubbs特别强调,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使用生成式AI可能带来的课程影响,培养负责任的技术应用意识。
以下是哈佛大学发布的生成式AI使用指南核心内容:
什么是生成式AI
生成式AI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具备拟人化创作能力,可根据文本提示自动生成图片、文本、视频、音频及代码等内容。哈佛大学鼓励师生在负责任的前提下使用该技术进行实验和学习,但必须严格遵守数据安全、合规性、伦理道德、版权和学术诚信等原则。
保护机密数据
根据哈佛大学信息安全政策,2级及以上机密数据(包括非公开研究数据、财务信息、人力资源记录、学生医疗信息等)严禁输入公开的生成式AI工具,以防被第三方滥用。此类敏感数据只能输入经哈佛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办公室评估批准的专业AI系统。
对发布内容严格审核
由于生成式AI可能产生虚假信息、版权侵权内容,所有AI生成内容在发布前必须经过人工审核。教师需指导学生遵守学校学生手册和教师手册中的学术政策,并随时准备根据技术发展更新相关制度。
警惕网络钓鱼风险
生成式AI可被用于制造高度逼真的网络钓鱼邮件和非法网站。师生在使用过程中需保持高度警惕,绝不点击或浏览可疑链接,防范信息安全威胁。
关于哈佛大学
成立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也是全球顶尖的教育机构之一。该校始终位居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等权威榜单前列,其学术声誉、师资力量、学生满意度及科研影响力均获得业界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