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翻译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曾经被视为AI难以取代的知识型工作,如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蒙特雷明德国际研究学院的关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翻译界炸开,这所久负盛名的学院因AI浪潮的冲击而走向衰败,成为这一趋势的有力证明。与此同时,网易有道词典“AI同传”用户量突破2000万,更引发了外界对AI翻译商业化落地的广泛关注。AI翻译的悄然崛起,已将翻译价格卷入“白菜价”时代,这一现象背后是技术突破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推动。

AI翻译工具的技术进步令人瞩目。如今的AI翻译不仅能够实现多语种之间的快速转换,还能在翻译过程中自动识别并调整语境,使得翻译结果更加准确、流畅。这种技术上的突破,叠加来自互联网大厂、AI巨头以及初创公司三方的积极布局,已经为翻译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打开了新天地。业界专家指出,AI翻译正逐渐成为主流,其效率比人工提高近9倍,成本平均降低90%,“大模型初译+人工保障”的模式正在成为行业标配。

在AI翻译的冲击下,翻译与语言专业正经历一场结构性的寒冬。根据《人工智能与翻译报告》,目前中国97.1%的翻译企业已采用翻译技术,其中26.0%的项目采用“全机器翻译交付”,另有33.2%采用“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智联招聘联合报告指出,编辑、翻译工作最易受大模型影响,岗位招聘量下降明显,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这种从业现状反映到人才培养的源头,带来直观结果就是:北京语言大学在2025年度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停止了俄语笔译、日语口译、德语笔译等7个翻译专业招生;东南大学和河北大学也计划在2026年停招部分翻译专业。

AI翻译冲击下人工译员如何突围插图

面对AI的挑战,人工翻译的生存空间似乎正被快速侵占。尤其在同传这个翻译行业中最具挑战、也最具潜力的一环上,AI堪称势不可挡。《2025年远程同传平台市场报告》显示,今年中国远程同传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30%。在AI翻译的百亿级市场中,这一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网易有道词典的用户量迎来突破,证明AI翻译的商业化落地脚步也加快了。

相较于传统同传高昂的价格,AI模型的边际成本更低。以英语同传为例,单日收费价格在几千至上万元不等,而在同等需求条件下,小语种的同传价格普遍比英语高50%左右。而市场上的网易有道、百度翻译、讯飞同传等软件服务商,AI同传的商业模式基本都是提供一定时间的免费试用服务,进而吸引用户开通其月费或年费会员,尽管部分服务商限定了用量,可日均低至几毛钱的价格,也几乎被AI砍到底了。

然而,将AI翻译与人工译员认定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却又显得太过武断。在由中国翻译协会指导,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AI赋能口译教育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分享了AI时代口译职业实践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强调了人工译员的主导作用和AI的工具属性。能被AI轻易替代的那部分人工,本身在翻译工作中就承担着较为基础、重复且缺乏创造性的任务,而那些需要深厚语言功底、文化背景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环节,仍然是人工译员的“主战场”。

AI翻译冲击下人工译员如何突围插图1

AI翻译行业的“多强争霸”格局正在成型,或将迎来洗牌期。决定其推广和应用速度的关键,还要看现阶段的“白菜价”是否长期可持续。市场层面,如今既有像网易有道这样的互联网大厂,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庞大的用户基础,在AI翻译市场迅速占据一席之地;也有如科大讯飞这样的AI巨头,靠着在语音识别与合成领域的深厚积累,不断优化AI翻译的语音交互体验,让AI翻译在实时场景下的应用更加流畅自然;还有依托于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的创业公司,或聚焦于特定语种、特定领域的深度优化,或致力于开发具有个性化特色的翻译功能。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这三类玩家的运营策略也各有千秋。互联网大厂以网易有道为例,其将AI翻译功能嵌入网易有道词典内的做法,是一种“生态融合”的策略,可以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来增强用户黏性;AI巨头以科大讯飞为例,其更注重技术创新,旗下AI翻译耳机作为软硬件服务相结合的产品,可以助力开拓高端商务市场;初创公司则主要聚焦于特定语种、特定领域或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面向B端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翻译服务或面向C端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差异性的翻译产品。

AI翻译行业正处于大浪淘金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凭借快速、便捷以及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AI翻译无疑能够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成为众多企业和个人解决语言障碍的首选工具。然而,初级阶段也意味着行业尚未成熟,存在着诸多需要克服的问题。一方面,尽管AI翻译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在处理复杂语境、文化差异以及专业术语等方面,仍难以达到人工翻译的精准度和细腻度。另一方面,AI翻译市场的竞争必然会日趋激烈,随着技术的普及和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涌入这一领域,这虽然促进了市场的繁荣,但也带来了价格战、同质化竞争等不良现象。

AI翻译冲击下人工译员如何突围插图2

面对这些挑战,或许将AI翻译作为工具,由人工进行统筹使用才是当下翻译领域的最优解。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30日

22:04
10月30日,抖音大家电业务负责人李文涛通过个人朋友圈平台,就京东被曝实施“二选一”策略一事发表重要回应。据李文涛透露,京东近期向商家施加压力,明确禁止在抖音双十一大促期间使用优惠券促销,否则将面临巨额罚款。具体而言,单件商品违规最高可被罚500万元,若三个商品同时违规,累计罚款金额将高达4500万元。 李文涛在回应中尖锐指出,京东此举的真正目的在于遏制商家...
22:04
2025年10月30日,大疆创新震撼发布旗下首款轻量化智能跟拍无人机——DJI Neo 2,正式开启随行拍摄新纪元。这款革命性产品精准定位于"会飞的跟拍摄影师",以仅151克的极致机身重量,刷新行业纪录,成为大疆家族中最轻巧的具备全向避障功能的无人机,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携拍摄体验。 DJI Neo 2搭载前沿智能交互系统,支持创新的手势操控技术,用户只需...
22:04
10月28日,国轩高科在斯洛伐克苏拉尼市隆重举行电池超级工厂的正式启幕仪式,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企业加速欧洲市场布局的重要一步。该工厂占地65公顷,是斯洛伐克境内首座超级电池生产基地,其规模与技术水平堪称欧洲新能源产业的标杆之作。据悉,工厂一期工程规划产能高达20GWh,将采用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确保产品性能与安全达到欧盟最高标准。 项目团队表...
22:04
2025年10月30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重大资本运作计划,宣布拟通过定向增发A股股票的方式,向控股股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关联方中航控股增资扩股。根据公告,本次发行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上限设定为200亿元人民币,每股发行价格为6.57元。这一举措旨在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重点用于偿还部分债务负担,同时补充企业运营所需的流动资金,以增强财务稳健性...
22:04
微光启航公司与阿联酋Leap71、上海集栈科技强强联手,成功研制出3D打印同轴剪切喷注器,为“华光一号”液氧甲烷发动机项目带来重大突破。这一关键部件的落地,不仅标志着我国航天发动机技术迈向新高度,更彰显了跨领域合作与技术创新的巨大潜力。 作为主燃烧室的核心部件,该喷注器采用创新的同轴剪切设计理念,通过精密的工程实现推进剂的高效掺混与极致燃烧。这种设计显著提升...
22:04
OpenAI近日为其备受瞩目的AI视频生成工具Sora重磅推出创新功能“Create Cameo”,让用户能够轻松将宠物、原创角色或任意物体无缝融入AI视频创作。这一功能极大地拓展了视频内容的想象空间,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个性化创作体验。 只需上传几秒钟的短视频素材,Sora系统即可快速完成角色建模并自动生成专属名称。用户还可以通过文字描述实现多样化场景的...
22:04
2025年10月30日,国海证券发布重要公告,宣布董事会已正式通过一项关键决议——向其全资子公司国海投资增资5亿元人民币。此举旨在显著增强国海投资的资本实力,为其未来的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公告内容,此次增资完成后,国海投资的注册资本将从现有的10亿元大幅提升至15亿元,增幅达50%。 国海证券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本次增资的核心目的在于为国海投资补充充足的...
22:03
2025年10月30日,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关于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中加强场景应用的实施方案》,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该方案明确指出,将重点鼓励依托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开展数据智能封装、可信高速传输、多模态全域存储等前沿技术探索与创新场景建设,通过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效率。 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
22:03
2025年10月30日,中国汽车巨头一汽-大众正式揭开了其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宏伟蓝图。这家拥有深厚造车底蕴的领军企业,宣布将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未来出行注入强劲动力。 根据官方规划,一汽-大众将于2026年率先推出搭载先进激光雷达的L2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将突破传统辅助驾驶的局限,实现精准的点到点领航功能,并配备全方位多场景泊车辅助技术...
22:03
立讯精密近日正式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报告,单季营收表现亮眼,达到964.11亿元,同比增长31.03%,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归母净利润同样实现显著提升,高达48.74亿元,同比增长32.49%,进一步印证了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增强。 在业绩持续向好的同时,立讯精密前三季度的累计业绩也令人瞩目。全年累计营收2209.15亿元,同比增长24.69%...
21:03
2025年10月30日,石大胜华正式发布其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整体净亏损达到6220.18万元。尽管营收表现亮眼,期内实现营业收入46.35亿元,同比增长11.41%,但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6.24亿元仅同比增长5.50%,净亏损586.41万元。这一财务表现背后,主要原因是公司为抢占市场主动权,显著加大了市场推广投入和研发创新力度...
21:03
2025年10月30日,有研硅在一场重要的机构调研中透露了其在半导体存储领域的重大进展。公司负责人明确表示,其自主研发的刻蚀设备关键零部件已成功融入主流存储类客户的供应链体系,标志着其产品在高端市场的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目前,公司产品已通过部分客户的严格认证流程,而长江存储作为业内领先企业,正处在认证阶段,这预示着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在供应链布局方面,有研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