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姐选拔总决赛创新升级 AI科技打造沉浸式体验
8月27日,香港将军澳电视城迎来一年一度的港姐选拔总决赛。TVB电视台以创新科技为注脚,综合过去50年港姐冠军参赛片段,生成首位AI女司仪陈婉嫣,并运用AI技术让佳丽与”老年版自己”对话。更令人瞩目的是,当晚的对答问题也由AI自动生成。港姐作为香港时尚界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此次与科技的热烈碰撞,不仅是一次大胆尝试,更折射出香港科技行业对人工智能前所未有的关注。这或许是香港转型的一个缩影——从吸引6万高端人才到引进AI企业,从高校拥抱AI到传统金融地产时尚之都标签的突破,香港正以古典气质迎接AI科创带来的变革。
香港AI发展热潮从高校ChatGPT应用开始
9月1日开学季,香港高校掀起AI应用新浪潮。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顶尖学府陆续向师生开放ChatGPT服务。港大从禁止使用ChatGPT到允许在教学中应用,并配套20个提示限制和培训资源。港科大更早布局,设立千万港元专项基金鼓励教师使用生成式AI技术,推出HKUST ChatGPT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香港政府大力推动STEAM教育,强化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跨学科能力培养,为创科发展奠定基础。ChatGPT热潮前,AI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旅游等领域。银行聊天机器人提升服务效率,近九成零售银行计划采用AI经营业务。旅游公司通过AI提供个性化行程建议,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和药物研发取得突破。罗氏制药借助AI加速药物筛选、分析临床数据、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并推出RocheGPT提供智能医疗支持。谷歌报告显示,52%香港初创企业计划投资AI及机器学习技术,但整体应用仍处起步阶段。
香港AI发展底子:学术创新优势明显 应用人才亟待补充
香港经济长期依赖金融、贸易、地产等传统行业,近年加速向科创转型。行政长官李家超明确提出”没科创,没未来”的发展理念。香港以完善的法律金融体系、简单税制和低税率等优势成为全球理想营商地,经济自由度居世界前列。在AI领域,香港创新力不容小觑。AMiner《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城市500强分析报告》显示,香港以86.94创新指数位列全球第11位,其学术科研能力在国内享有盛誉。汤晓鸥教授创办的商汤科技跻身亚洲最大AI企业,其学生团队在AI领域遍地开花。香港投入逾1500亿港元推动科创发展,2023-2024年度财政预算再预留30亿港元支持AI基础研究。政府设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专责引进AI等产业高潜力企业,并制定配套人才政策。香港数码港和香港科技园为科技企业低成本入驻提供支持,港深创客园和50亿港元”策略性创科基金”进一步吸引AI企业和人才。
香港AI产业生态建设:算力提升与数据安全双管齐下
数字商务SaaS平台CINNOX CEO Peter Chan指出,香港拥有先进的科技研究设施和专业人才,为AI算法开发提供可能。丰富的金融交易和社交媒体数据为AI训练提供资源。CINNOX通过AI打破数据孤岛,帮助企业实现智能融合。但香港AI发展仍面临挑战:算力不足需要更大投资,数据隐私保护需严格规范。政府已规划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向高校、政府部门和业界提供AI算力服务。在产业转化方面,香港着力推进”再工业化”,设立先进制造中心推动制造业升级,计划5年内将智能生产线增至130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AI发展注入新动能,深圳侧重智能芯片和机器人,广州聚焦工业商贸,佛山、东莞等城市也出台AI发展政策。香港作为全球金融商业中心,在AI发展潜力上不容忽视。
香港AI产业未来展望:借力大湾区实现弯道超车
面对北上深等城市先发优势,香港AI产业如何实现突破?Peter Chan认为,香港需在创新实践中发现新应用场景。黄克强表示,香港可利用AI推动制造业升级,初创企业可先在香港测试模型,再转至内地大规模生产。大湾区各城市优势互补,将形成强大AI产业竞争力。香港科技园数据显示,AI企业数量急增,但人才缺口问题突出。政府人才引进计划已吸引众多创科人才。长远来看,香港对科创的持续投入和与大湾区协同发展,将释放AI产业潜力。虽然基础薄弱、场景缺乏,但香港独特的金融商业优势和创新氛围,或将在AI大潮中开辟新路径。随着香港持续完善产业生态,AI发展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