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氢消费(ID:HQingXiaoFei),作者:H.H,编辑:杨博丞,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自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已逾半月,据估算已有超过1500吨核污染水流入大海。从长达30年的排放计划来看,这只是个开始。而对于市场规模近2000亿元的中国日料行业而言,这场风波才刚刚拉开序幕。近日,氢消费走访了武汉某大型商场内4家日料店,发现尽管人均消费在200-500元区间,但店内上座率依然火爆,甚至出现排队现象。据店员小天介绍,“近期上座率维持在八成以上,我们已在大众点评上线‘所有食材均为国产’的提示,确保顾客安心。”日料热潮背后,是爱好者们的“最后狂欢”。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近半数消费者认为日本排放核废水不会影响其日料消费频率,甚至有人表示会因此增加消费。然而,此次事件后,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信心已大幅下滑,犹如三星手机爆炸导致韩国产品在中国市场遇冷。但这场风波是否会是日本产品在中国市场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或许,日料“高端”光环将就此褪色。近年来,日料在中国餐饮界迅速崛起,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海外菜系之一。大众点评2023年6月数据显示,中国内地日料店数量达79324家,其中378家人均消费超1000元;日料品牌数量高达791个,超越粤菜(706个)和川菜(618个)。但核污水排放引发担忧,日本海域水产遭质疑,连带所有日料店及海鲜产业蒙上阴影。未来,市场或将呈现两极分化:部分消费者随时间推移会淡忘此事,恢复消费;另一部分则会长期保持谨慎。01人类或成海产最终受害者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半月,“核废水”与“核污染水”成为热议焦点。两者仅一字之差,对生活影响却天差地别。核能利用需用水冷却,形成核废水,通常在反应堆外部循环,污染风险较低,且国际有成熟监测体系。但福岛排放的却是混合了核材料的污染水,犹如将煮鸡蛋连同蛋液一起倒出,污染程度远超核废水。核污染水入海后,通过藻类、虾类等食物链逐级富集,最终危害海鲜乃至食用者。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杨华指出,无论深海或近海海鲜都可能受污染,但能否达标需专业检测。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吴巍强调,放射性同位素会污染海洋、土壤、空气,影响农产品、日用品等。从长远看,食品、衣物、护肤品等都将受波及。02千元高端日料,吃的是中产阶级的优越感中国日料市场对海鲜依赖极高,千元高端日料首当其冲。近五年,高端日料店数量激增,客单价持续攀升,上海北京等地3000元/人的餐厅不鲜见。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天然食材与匠人逻辑”——厨师以寻觅极致食材为己任,通过精湛手法呈现自然原味。从Omakase到割烹,优质食材与高级服务始终是经营关键。人气菜品如蓝鳍金枪鱼、海胆等进口食材,对保鲜、处理、运输要求极高,基本需空运且全程恒温,这也是其价格高昂的原因。为挽回客户,高端日料店迅速“去日本化”,如鮨龍、银座岩等品牌强调食材来源符合国家标准,且鱼生、海味等来自欧洲、东南亚及大连等地。但食材替换难获消费者认可。日料品牌“万叶”将蓝鳍金枪鱼换成西班牙品种后,销售额占比仍从超50%降至20-30%。原因在于西班牙蓝鳍金枪鱼油脂少、筋多,品质不稳定,口感差异明显。日料爱好者阿江表示,“刺身缺乏弹性、味道奇怪,1000+的体验令人失望。”可见,高端日料需平衡食材来源与定价,否则将面临危机。万叶通过主厨调整菜单,选用国产海鲜并降低人均消费至两三百元,获得较好反响。武汉日料老板坦言,虽无法满足顾客指定产地需求,但会尽力尝试。03中低端日料自报“家丑”后,或将死里逃生“坏消息”未必全坏。中低端日料店纷纷声明从未使用日本食材,如夏树寿司、吉野家等。东也寿司虽表示食材多来自中国,但人均消费仍达1200元。大众点评评价显示,其就餐环境、食物精致感、服务为加分项。这表明中国日料产业已具备独立供应链,优质海鲜不再稀缺。全球三文鱼市场数据显示,挪威、智利、英国、加拿大是主要产区,中国主要进口挪威三文鱼。这意味着即使失去日本海产,中低端日料仍能繁荣。武汉日料爱好者朱朱认为,食材新鲜度更重要,国内食材完全可行。艾媒咨询数据也显示,消费者更关注口味(71.67%)和卫生(60.67%),而非产地。国内知名日料店如村上一屋、仙隐小鹿等多为本土品牌。未来,中低端日料需减少对食材来源的过度强调,创新本土化菜品。但核恐慌可能长期存在,进口食品、全球水产品等领域或将面临长期低迷。未来海鲜消费或需出示检疫证明,成为新常态。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28日
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定焦One,作者陈颐,经站长之家授权转载发布。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激增、充电桩遍布城市角落,车主们却发现,顺利充电依然充满挑战。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长54%,公共充电桩充电量同步增长53%。“一桩难求”的困境逐渐缓解,但“好桩难找”成为新的痛点——坏桩故障、车位被占、启动失败、支付系统崩溃等问题,持续困扰着广大车主。这...
在数字化医疗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钉钉携手壹生检康隆重推出了一款革命性的人工智能助手——"豆蔻医生超级助理"。作为钉钉平台上的首款专业医疗AI应用,这款创新产品专为临床医生量身打造,旨在为医疗工作提供前所未有的智能支持,特别是在高复杂度的医学领域展现出卓越价值。"豆蔻医生超级助理"精准聚焦于产前诊断和妇科肿瘤等医疗场景,这两个领域因其专业性和复杂性,一直是临...
11月28日,灵光App重磅发起了「全民手搓灵光闪应用」大赛,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以“想搓什么搓什么,一句话手搓AI应用”为核心口号的创新赛事,致力于借助“灵光闪应用”这一革命性功能,将AI应用创作推向大众化,彻底打破技术壁垒,让每个人都能轻松体验AI应用开发的乐趣。大赛以零门槛、全民参与为核心亮点,鼓励广大用户在灵光App中,只需用自然语言对话描述心仪的小应...
Meta AI 实验室今日在 Hugging Face 平台震撼发布了一款突破性大模型——"CoT-Verifier"(暂定名),专为深度验证与优化链式思维(Chain-of-Thought,CoT)推理而打造。这款创新模型基于强大的 Llama3.18B Instruct 架构构建,并采用先进的 TopK 转码器(Transducer)机制,为开发者提供了...
2025年11月28日,vivo产品经理韩伯啸正式揭开了vivo S50 Pro mini的神秘面纱,为我们带来了这款备受期待的新机全方位的细节解读。作为vivo家族中的创新力作,这款手机在外观设计与核心配置上均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突破
在外观设计方面,vivo S50 Pro mini独树一帜地采用了6.31英寸小尺寸直屏,这种经典的比例设计不仅带来了沉浸式的...
2025年11月26日,香港大埔区宏福苑突发五级烈火,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人员疏散。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OPPO公司第一时间响应,宣布向灾区捐款1000万港元,专项用于受灾居民的紧急医疗救助、临时安置以及过渡期生活支持。这笔善款将定向用于购买急需药品、提供临时住所、发放生活物资,并协助居民解决基本生活困难,全力支持灾后重建工作,帮助受难同胞早...
2025年11月25日,微软正式发布重要技术公告,揭示了Windows 11(包括24H2和25H2版本)在安装特定更新后的一项安全调整。该调整将影响使用FIDO2安全密钥通过USB、NFC或蓝牙方式登录系统的用户,系统可能会强制要求输入PIN码进行验证,即便用户此前并未设置过PIN。这一变化旨在全面符合WebAuthn规范中关于"用户验证"的核心要求。 ...
2025年西班牙国际泳池展盛大开幕,众清智能携旗下明星产品Aquabot系列泳池清洁机器人、Zima Link水质监测器及Zima Eye视觉终端震撼亮相,向全球观众展示了其在智能水处理领域的创新实力。此次发布的系列产品均搭载了众清智能自主研发的NaviSight智能感知系统与Ultrasonic Radar 4.0水下通信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导航与高...
2025年11月,空客公司从微软Office向Google Workspace的迁移项目已历经七年,但距离彻底完成仍遥遥无期。尽管超过三分之二的员工已成功切换至Google办公套件,但财务、法务等核心部门却因一系列技术瓶颈而被迫继续使用微软产品。其中,财务部门电子表格文件体积过大导致Google Sheets频繁崩溃,无法满足稳定运行需求;法务团队发现合同修...
2025年,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正式发布了《网络安全监管对移动运营商的影响》深度报告。该研究揭示了当前移动通信行业在网络安全领域的严峻现状:全球运营商每年需投入150至190亿美元用于网络安全建设,这一数字预计将在2030年攀升至惊人的400至420亿美元。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运营商却依然在监管政策方面遭遇多重困境,包括政策设计不当、地区间监管标准冲...
2025年11月28日,福建省委正式发布《“十五五”规划建议》,其中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适度超前建设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旨在构建立体式综合性对台通道枢纽,进一步深化两岸交流合作。这一规划不仅着眼于提升福建的区位优势,更体现了中央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
规划明确提出,将加快推进向金门、马祖通水通电通气通桥的大陆侧项目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两岸民...
Jellycat门店正在加速扩张。近一个月内,作为Jellycat国内最大的代理商之一,JOYCODE门店在北京各个商圈密集铺开,其官方数据显示,直营门店数量已经达到20+。这一扩张速度令人瞩目,与以自有IP为主的泡泡玛特形成鲜明对比。Jellycat的毛利率更是高达近70%,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营收约3.33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32亿元,同比大增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