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走的街区才繁华

乍看起来,Citywalk似乎只是简单的”遛弯”,但实际上两者有着本质区别。简言之,Citywalk的核心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体验。就像游客下乡采摘草莓,虽然花费时间、忍受辛苦,价格也比城市菜市场高,但真正重要的是获得的体验和意义感。这种现代Citywalk起源于英国,最初由专业讲解员带领,按照精心设计的路线,从历史、地理、文化等维度感受城市风貌,在时空维度中沉浸式体验城市生命力。正如历史上许多事物进入中国后发生变异一样,英国的Citywalk到了国内呈现出不同面貌——既缺乏职业领队,参与者目的也未必是深度文化体验,发现城市特色反而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这种活动既时髦又浪漫,随意漫步就能获得情感满足。国内Citywalk最早在小红书兴起,不可避免地带上社群文化特点:分享体验时更注重拍摄美照,城市背景只是衬托个人气质,导致独立书店、特色咖啡店等”出片”地标频繁出现在路线中,甚至比老房子更受青睐。女性参与者显然更多,这与她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密不可分。

这项活动爆火的重要原因在于契合了当下年轻人需求。当前消费市场呈现”大件消费遇冷,小件消费兴旺”态势,经济压力下”诗与远方”变得奢侈,而Citywalk只需投入少量成本就能获得精神满足;对于暂时失业的年轻人来说,时间也不再是障碍。从某种角度看,这是一种”看起来很美”的消费降级式城市体验——在有限预算内重新发现城市魅力。但并非所有城市都适合Citywalk。北京因”宽马路、疏路网”设计让行人望而却步,而东京、纽约、香港”窄马路、密路网”模式更有利于商业繁荣和资本渗透。密如蛛网的小马路不仅便于步行,更因临街小店众多、移步换景丰富而吸引人,否则就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那条1.3公里长的全封闭边界,让人望而却步。成都空间设计师余明旻表示,他只在老城Citywalk解压,因为天府新区等新城虽然漂亮却”不可行走”——宽阔马路、单一景色、稀疏店铺让人失去漫步动力。随着新城发展,部分区域也开始变得适合行走,这种割裂现象在国内城市普遍存在。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大道宽达100米,视觉效果震撼,但步行体验远不如老城区——路宽、建筑单体大导致街景单调,最火爆的Citywalk路线都在老城厢。西安高新区经济发达但汽车导向,老城区因停车难被许多人忽视,却因丰富店铺小吃而更热闹。城中村同样具有这种特质,老西安认为”西安繁华在城中村”——卫生改善后,狭窄曲折的小路充满烟火气,生活成本低廉便利,各色人等汇聚于此。

为什么城区差异如此明显?关键在于老城和城中村是自发形成的复杂生态,自然满足多元需求;而新城多是规划产物,像功能分明的巨大机器。人类本能更偏爱有机体,Citywalk正是这种需求的体现。当城市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时,街区”可行走性”变得至关重要——不可行走的街道难以产生”烟火气”。传统城市街道一味追求笔直宽阔,却忽视行人需求。适合Citywalk的街区不仅需要”窄马路、密路网”设计,更需要培育复合有机生态——建筑、店铺、人群、文化沉淀的多样性才能吸引人行走。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指出,新建市政中心容易排斥活力,而小马路、高密度街道更安全丰富。欧美近半个世纪的城市设计理念一直在反思”汽车导向”模式,因为道路被汽车侵占后,街道社会功能被抑制,城市被切割成碎片化空间。大卫·恩维齐早在1999年就指出,城市交通投入越多,交流空间就越无力,城市本质就越丧失。当代消费已从目的性转向无目的性,人们常在闲逛时偶然发现有趣店铺,这种”有惊喜”的体验正是Citywalk精髓。城市设计早已证明,当交通以步行为主时,活动领域与社会空间高度重叠,老房子、雕塑、茶馆等隐秘场所成为人们交流的理由。

北京中关村曾是人流混杂的热闹之地,后来大厂搬走、学校封闭,新修宽马路沦为”鬼街”。Citywalk不仅是个性活动,更可能重塑城市活力,引导客流,冲击商业生态。共享单车、公共交通等新技术手段将加速这一进程。消费本质是回应人心,所谓”烟火气”需要自发商业生态,而商业也需要文化体验赋予价值。新城区因街道宽阔难以复制老城夜生活丰富性,往往建造封闭单体建筑,成本高且生态封闭。欧洲许多城市通过封闭道路、创建自行车道、拓宽人行道收回道路空间,老城中心变得更宜行走,文化体验和商业生态随之繁荣。《城市设计的维度》指出,设计人们乐于使用的空间才是成功之道。既然Citywalk兴起,城市改造也应调整思路——拆除封闭门面、改造小路、扶持小商铺、降低开店成本,吸引人流回归。大公司也可考虑分布式办公,让市场销售等部门在老城办公,既便于会见客户,又能劳逸结合。单位若要封闭办公,必须承担全部生活成本,否则应尊重人们自由选择。哪些城市能顺应这一潮流,重建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活体验,就能从中获益。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13日

19:12
即时零售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只需一部手机轻轻一点,无论是新鲜的肉蛋果蔬,还是畅爽的酒水饮料,抑或是母婴玩具等日常所需,都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闪购即达",万物到家已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这一趋势也得到了市场数据的强力印证:2024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增速高达26.2%,预计全年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大关。 面对这个潜力无限的万亿级市场,...
19:12
摘要当上下文窗口规模、成本效益与数学运算能力成为关键决策要素时,如何迅速锁定最适配的模型成为企业面临的难题。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基于12项核心指标的三层漏斗筛选法,通过系统化分析对比两类主流大模型在真实业务场景中的适配性,为企业提供高效选型解决方案。 一、参数对比为何成为技术团队的效率瓶颈?2025年全球可调用大模型数量已突破300个,但选型过程面临三大核心挑战...
19:12
微新创想8月13日讯 格力电器公众号"董明珠健康家"于今日下午15:19分完成更名,正式更名为"格力好物指南"。通过梳理该账号的历史名称记录可以发现,其发展轨迹颇具看点:2024年3月11日,格力电器公众号获得"认证格力董明珠店"资质;2025年4月27日,该账号更名为"认证董明珠健康家";直至今日(8月13日)完成最终更名。 回顾"董明珠健康家"这一名称的...
19:11
8月13日,赛微微电正式发布重要公告,披露了股东武岳峰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未来减持公司股份的计划。根据公告内容,相关股东计划在公告发布后15个交易日届满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减持数量上限为不超过86.1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此次减持操作将采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具体实施时间将严格控制在公告发布后的3个月期限内。此次减持计划的披露...
19:11
威派格公司于8月13日发布公告,宣布其股东盈科盛达及其一致行动人盈科盛隆、盈科盛通因临时资金需求,将启动减持计划。根据公告内容,此次减持将在公告发布后的3个交易日内开始,并持续不超过3个月的时间。减持方式将采用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减持总股份数量上限设定为4286200股。 此次减持计划旨在满足股东方的资金周转需求,属于正常的市场操作行为...
19:11
2025年上半年,哈铁科技交出亮眼业绩答卷,营业收入高达3.35亿元,同比增长22.54%,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更令人振奋的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3349.65万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55.61%,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为回馈广大股东长期以来的支持与信任,公司宣布将实施现金分红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元(含税),让股东共享发展成果。此次业绩的...
19:11
财联社8月13日讯 根据印度国家证券存管有限公司NSDL最新披露的数据,全球基金在8月12日的交易中出现了显著的净卖出行为,涉及价值高达265亿卢比的印度股票。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印度股市的短期减持情绪,可能预示着市场情绪的微妙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大规模的资金流出发生在印度股市经历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分析人士指出,国际投资者在8月12日...
19:11
富国银行近日发布重要市场动态,正式将CoreWeave的目标价从60美元大幅上调至105美元,这一举措彰显了该行对CoreWeave未来增长潜力的强烈信心。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此举不仅体现了富国银行对CoreWeave业务模式的深度认可,更预示着该行业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方面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富国银行最新研报显示,此次目标价上调基于Core...
19:11
2025年8月13日,Susquehanna投资机构正式宣布将戴尔科技(Dell Technologies)的股票目标价从105美元上调至120美元,这一调整幅度高达15美元,彰显了该机构对戴尔科技未来业绩增长的强烈信心。Susquehanna在最新研报中明确指出,此举基于对戴尔科技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及企业级解决方案等领域持续创新能力的深入评估,认为其技术布...
19:11
8月23日至24日,备受瞩目的全国性人形机器人赛事——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人形机器人专项赛全国决赛即将在合肥盛大启幕。作为国内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竞技平台,本次大赛由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主办,以"创新驱动未来"为核心宗旨,全面聚焦人形机器人的前沿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场景落地。赛事组委会透露,本次决赛将吸引全国范围内数十支顶尖高校、科研...
19:11
2025年8月13日,北京时间,加密货币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点。比特币市值占比首次跌破60%,标志着这一数字资产的主导地位自2月1日以来出现显著下滑。当前比特币市值为2.39万亿美元,仅占整个加密货币市场总市值的59.75%。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加密市场总市值已强势突破4万亿美元大关,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显示出市场的整体繁荣态势。 在这一轮市场波动中,以太坊...
19:11
2025年8月13日,海创药业正式发布其2025年半年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高达1316.72万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实现了惊人的119倍增长。然而,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经营压力,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85.32万元,呈现巨额亏损态势。面对这一看似矛盾的经营数据,海创药业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亏损主要源于新药研发及市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