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魅影,编辑嘉辛,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本文将深入探讨两家新能源巨头——比亚迪与特斯拉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剖析特斯拉频繁降价的战略底气,以及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中的新机遇。

过去八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冠亚军宝座始终由两家公司牢牢占据。一家是比亚迪,另一家则是特斯拉。这两家公司不仅市场地位相似,但气质却截然不同。特斯拉的基因中刻着颠覆的烙印,从诞生之初就展现出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决心。无论是造车路线、销售体系还是人机交互,特斯拉都选择了与传统汽车截然不同的道路,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而比亚迪则不同,它是一个成长于中国市场的传统汽车品牌,自我颠覆的力度是从小变大的,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布局也是循序渐进的。直到去年,比亚迪才正式宣布停售燃油车,至今仍在生产混合动力的新能源车。

在过去的几年里,比亚迪和特斯拉身上几乎发生了同样的故事:他们都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成功吃到了新能源车市场最大的蛋糕。从2018年到2022年,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销量从24.78万辆增长到了186万辆,特斯拉则从24.5万辆增长到了131万辆。再到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全球卖出了125万辆车,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里程碑的车企,同时也成为70年来首次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汽车品牌。特斯拉同样表现不俗,上半年在全球卖出了88万辆新能源车,前段时间第500万辆车也正式下线。

快速增长的市场份额,让比亚迪和特斯拉成为了全球新能源车市场规模最大的两家车企。规模效应的持续扩大,帮助他们构筑了更深的护城河。不过,同样都是拼规模,特斯拉和比亚迪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线。

01 比亚迪“向上”、特斯拉价“向下”

在2022年之前,特斯拉是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表现最亮眼的车企。从2018年到2021年,特斯拉的销量从24.5万辆快速增长到了93.6万辆。到了2022年,特斯拉的销量表现依旧突出,卖出了131万辆新能源车。但特斯拉不再是唯一遥遥领先的车企了。比亚迪用186万辆的全球销量实现了反超,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两超多强”的格局就此稳固下来。

从销量增长的速度来看,比亚迪的表现甚至还要优于特斯拉——它从“卖出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了13年,从“100万增长到200万”用了1年,从“200万到300万”更是只用了半年。率先实现规模效应后,比亚迪和特斯拉掌握了更多的筹码。比如有了更大的价格调整空间;比如在新的布局和战略上的底气更足、容错率更高;比如在竞争面前优势更容易凸显。这意味着,他们接下来继续扩大优势的路径有很多条,并且每条路都比其他车企要相对容易,区别在于怎么选。

比亚迪和特斯拉,恰巧走的是不同的路径——特斯拉在不断降价,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比亚迪则不降反涨,同时推出更高价格的车型,谋求对市场不同价位区间车型的全覆盖。去年9月以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多次以不同的形式降价。比如今年年初,特斯拉国产车型Model 3和Model Y大幅降价,其中Model 3起售价降到了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降到了25.99万元,均创下了历史最低价格。最近的一次则是在上个月,Model Y长续航版起售价从31.39万元调整为29.99万元,Model Y高性能版从36.39万元调整为34.99万元。

受特斯拉降价的影响,国内众多的车企也选择了降价以应对竞争,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蔚来、小鹏、零跑、AITO问界、广汽埃安、极氪等。比亚迪一度是这波降价潮中的一个“异类”。今年1月1日起,比亚迪上调了旗下王朝、海洋、腾势系列下的多款车型的指导价,幅度介于2000元至6000元之间。此前,比亚迪还正式推出了豪华汽车品牌“仰望”,两款车型分别是新能源硬派越野U8和纯电动性能超跑U9,售价区间在80-150万元。当然,今年以来比亚迪也曾对部分车型进行降价,但在降价幅度上并不算激进。

特斯拉和比亚迪,一降一涨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逻辑?他们又为何会走向不同的路径?原因在于,他们二者的成长逻辑从一开始就是不同的,影响到了他们现在各自的选择,也将持续影响他们接下来的走向。

02 “涨”和“降”的内在逻辑

特斯拉选择多轮降价,原因很好理解,中国市场的竞争在不断加剧,特斯拉能凭借成本优势,在牺牲一小部分利润的代价下,吃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毕竟,特斯拉的销量规模足够大,利润水平也是业内最高。从2019年第三季度至今,特斯拉已经实现了连续多个季度盈利。再往后,特斯拉的价格极有可能会进一步下探。它将在全球推出新产品平台,去年三季度的业绩电话会上,马斯克称新产品平台的成本是Model 3和Model Y的一半,销量将是特斯拉在售车型的总和。高盛分析师Mark Delaney最近也预测,特斯拉2024年的价格将进一步下降,以提高销量。

马斯克拼规模,靠的是降价,但根源在于特斯拉已经建立起来的、远超行业的成本优势。从这一角度来看,特斯拉外其他车企的降价更显被动,他们大多数还没赚到钱,但在特斯拉的价格屠刀面前,他们需要在牺牲利润和牺牲规模之间被迫做选择,当前阶段,求规模显然是优先级更高的选项。只是,特斯拉打响的价格战,到了规模比它更大的比亚迪这里,杀伤力没那么强了。甚至比亚迪带来的压力,都是促成其降价的一个客观因素。

因为特斯拉与比亚迪的成长逻辑本身就是不一样的,特斯拉走的是大单品路线,比亚迪走的是“车海”战术。特斯拉目前的主力车型仍然只有四款:Model S、Model X、Model 3、Model Y。甚至可以说真正贡献销量的只有Model 3和Model Y,2022年二者贡献了特斯拉95%的销量。反观比亚迪,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王朝系、海洋系和腾势系列在内的多条新能源车产品线。如上图所示,根据国元国际证券的统计,仅仅在2021年、2022年这两年,比亚迪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就超过了20款。再将时间线拉长,我们便不难发现,过去数年,比亚迪的销量增长,本质上是靠新车型的推出来驱动的。如上图,数智界统计了比亚迪从2015年至2022年的销量变化,可以看出,比亚迪的销量上涨有两个节点比较重要:一次是在2018年,比亚迪实现了新能源车从10万向20万的跨越;另一次是在2021年后,比亚迪新能源车的销量呈指数级上升。

这两年的销量增长,背后是比亚迪在产品布局上的持续发力。2018年是比亚迪新产品周期的开启之年,换代车型和新车型密集上市,公司称开启了全新一轮强劲的产品周期;再到2021年后,比亚迪开始新能源车的全球化布局,同时又是一轮新车型密集上市。不过,销量归销量,但能不能赚钱、能不能赚更多的钱,却是另外一回事。这就要说回到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另一个区别——双方此前并不完全处于同一条细分赛道,比亚迪更多聚焦在20万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场,特斯拉则处于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再叠加特斯拉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较为明确的一点是,在2021年以后,比亚迪确实赢了销量,但特斯拉赢在利润。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现在加大了在高端市场的布局力度。唐、汉和海豹是品牌升级的信号,腾势则作为过渡品牌向下承接中端市场,向上连接高端豪华车型。最新发布的品牌“仰望”,便是比亚迪进军高端市场的正式尝试。

03 比亚迪的另两张牌

自2023年起,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出现两个结构方面的变化。第一,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价格段结构,将从过去的“哑铃”结构向“均衡”结构转变。根据浦银国际证券的一份研报,当前中国新能源车销量的价格段结构更接近“哑铃”型,即10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价格段、2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价格段,所占市场份额显著高于中间价格段所占份额。比如2022年前十个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累计销量中,10万元以下和20万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为37.1%和30.9%。按照各价格段代表车型的销量表现来看。去年1-10月,比亚迪的汉、特斯拉的Model Y和Model 3,这三款车处于2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五菱宏光MINI、比亚迪元Plus、广汽埃安Aion Y,这三款车型处于10万元以下或上下的价格区间。至于中间价格段,大多数的市场份额,都被比亚迪吃掉了。

事实上,这也是比亚迪销量指数级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此前一直处于二线的造车新势力们能在销量上赶超“蔚小理”的重要原因。长远来看,“哑铃”型的销量结构不会持续下去。参考中国当前乘用车(含燃油车)的销量结构,按照价格来拆分,10万元以下、10万-15万元、15-20万元、20万元以上,这四个价格段的市场份额分布较为均衡。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1-10月,这四个价格段的车型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8.7%、26.7%、19.6%、25.0%。未来随着新能源车市场不断走向成熟,预计车型的价格段分布也会进一步走向均衡。这也就意味着,10万-20万元区间的中端新能源车市场,将继续成为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这同时会对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产生影响——比亚迪很有可能在销量上持续维持高增速,二梯队的造车新势力,也将继续给到“蔚小理”压力。

第二,插电式混动车,将成为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大的增长动能。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插混车型的销量占比呈现持续走高的趋势,从1月份的18.9%增长到了12月份的24.8%。再到2023年以来,插混车型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上半年插电混动汽车销量达到102.5万辆,同比增长91.1%,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27.4%。尤其在30万元以下的市场中,插混车型的销量表现更加亮眼,2022年1至12月累计销量近119万,同比增长了193.7%。再从插混车型的出货车企分布来看,自主车企贡献了绝大部分销量,卖出了近130万辆车,同比增长了203.8%。

以上几组数据说明,从2022年的销量表现来看,自主车企阵营生产的30万元以下的插混车型,整体增速高于新能源车行业的平均增速。而插混市场,同样是比亚迪一家独大。2022年最畅销的插混车型中,比亚迪霸榜了前五席,分别是卖出了346493辆的宋DM、卖出了175943辆的秦PLUS DM-i、卖出了111919辆的汉DM、卖出了108525辆的唐DM、卖出了55842辆的驱逐舰05。根据平安证券的统计,比亚迪在插混细分市场的份额甚至已经超过了60%。平安证券指出,比亚迪通过DMi车型激活了混动市场,用户对用车成本低、没有里程焦虑的插混车型需求旺盛。但当前,由于混动市场在供给侧明显弱于纯电市场,因此,市场急需优质的插混车型来填补市场需求。其预计,2023年插混车销量将达到310万台,同时在10-20万元价格带,插混车型有望接近纯电车型的销量规模,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同样将是比亚迪。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13日

22:21
佳力图公司于8月13日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其控股股东南京楷得投资有限公司将启动股份减持计划。根据公告内容,南京楷得投资将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逐步减持公司股份,减持总规模预计不超过541.8万股,占佳力图总股本的比重将严格控制在1%以内。此次减持行动的核心目标在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提升资本运作效率,为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目前,具体的减持时间表尚未...
22:21
8月13日,三友医疗正式发布重要公告,披露了公司实控人之一、董事兼总裁徐农的减持计划。据悉,徐农将通过大宗交易途径,减持其通过混沌天成18号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减持总规模不超过666.9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采用了大宗交易这一特殊方式,而非常规的公开市场交易,这被视为徐农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进行战略调整的深思熟虑之举。从市场...
22:21
2025年8月13日,中国神华集团正式公布其最新经营数据,数据显示7月份煤炭销售量显著下滑,具体为3780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了5.5%。这一数据反映出国内煤炭市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微妙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从年初至今的累计销售数据更为严峻,1月至7月间,公司累计销售煤炭总量达到2.43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10.1%。这一持续性的销售下滑趋势,不仅揭示...
22:21
8月13日,豫光金铅正式发布重要公告,宣布一项资本运作计划——拟向控股股东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定向发行股票。此次发行的股票定价为每股6.74元,整体募资规模预计不超过4亿元人民币。这一举措旨在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有效补充流动资金,同时积极偿还银行贷款,从而进一步优化公司的财务结构,增强资本运作能力。对于豫光金铅而言,此举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的资金压力,更将为其未来...
22:21
长沙一家企业在参与司法拍卖过程中遭遇意外风波,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公司原本计划竞拍三套挂牌价均为8万元的房产,然而最终拍卖结果却以流拍收场。更令人意外的是,尽管拍卖失败,该公司仍被法院要求支付共计9000元的“辅拍费”。这一收费决定依据的是湖南高级人民法院2020年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辅助工作的管理办法》。 面对这一情况,该公司表示强烈不满,...
22:21
2025年8月1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在最新撰文中透露了香港银行业信贷风险的最新动态。数据显示,截至第二季末,香港银行特定分类贷款比率维持在1.97%,与3月底的1.98%基本持平,但这一比率仍面临持续上升的压力。余伟文特别指出,商业房地产信贷风险是导致这一压力的主要因素。尽管如此,余伟文强调金管局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持续密切监控银行业的发展状况,并认...
22:21
近日,广州金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紧急公告,揭露有不法分子利用伪造公司材料进行非法活动的恶劣行为。该公司在公告中郑重声明,所谓"启盈优配"并非其或任何下属机构运营的官方网站,更从未以该名称提供任何形式的融资服务。广州金控强调,该虚假平台系不法分子精心策划的诈骗陷阱,旨在欺骗投资者获取非法利益。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网络诈骗手段日益多样化,广州金控基金管理有限...
22:21
2025年8月13日,腾讯公司正式宣布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硬件布局已取得重大进展。据官方消息透露,腾讯目前已成功储备了充足的自研芯片资源,这些芯片能够高效支持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与迭代升级需求。在核心技术层面,腾讯不仅拥有自主研发的训练芯片,更在AI推理芯片领域构建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矩阵,这意味着公司在面对不同场景的AI应用需求时,具备了丰富的技术选择空间...
22:21
2026款深蓝L07于2025年8月13日正式面向市场,推出包括增程版与纯电版在内的6个丰富版本车型,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其中,增程车型具备高达240km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而纯电车型则拥有令人瞩目的660km CLTC续航表现,确保了不同场景下的出行需求。新车定价区间设定在13.59万元至15.59万元之间,凭借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进一步扩大了其市...
22:21
2025年8月13日,中国东方航空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T2航站楼正式开启新版登机牌的试运行。这一创新举措旨在通过优化登机口、航班时间、座位号等关键信息的呈现方式,显著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新版登机牌采用加粗放大字体设计,并强化色彩对比度,使核心信息一目了然,特别照顾到老年旅客的阅读需求。这一人性化的改进不仅有助于旅客快速准确地获取重要信息,更能有效降低误机风险,...
22:21
麦格理今日发布最新市场分析报告,正式将CoreWeave的目标股价从65美元大幅上调至115美元,涨幅高达76%。这一显著调整不仅彰显了分析师对CoreWeave未来增长潜力的强烈信心,更体现了该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卓越发展态势。报告指出,CoreWeave凭借其创新业务模式与稳健的财务表现,已成功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此次目标价上调,预...
21:17
2025年8月13日,资本市场迎来一系列重磅消息,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发布重大公告,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芯碁微装宣布正式启动H股发行计划,并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举标志着该公司加速国际化布局,有望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长城军工发布紧急公告,表示若股价持续快速上涨,将可能申请停牌接受监管核查,以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秩序。 在退市机制方面,*ST天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