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 头号AI玩家(ID:AIGCplayer),作者:月山橘,经微新创想转载发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AI将不仅限于内容创作,更将参与社交媒体的互动,成为评论区的活跃参与者。继8月推出“文生文”大语言模型“快意”(KwaiYii)后,快手再次在“文生图”领域取得突破,推出了自研大模型“可图”(Kolors)。据悉,自8月下旬起,快手AI团队便在公司内部对可图大模型进行了内测,并提供了网页版工具和标准化API两种使用方式。基于可图大模型,快手开始在短视频评论区内测“AI玩评”功能,这是继“AI对话”之后,快手在短视频场景中落地的又一项AIGC能力。用户只需输入6个字及以上的文字评论,点击评论框右下角的“AI”标识,即可一键生成匹配的评论配图,点击“?换换看”还能切换更多风格。作为“头号AI玩家”,我们有幸获得“AI玩评”内测资格,现向各位玩家带来详细测评,并探讨AIGC与社交媒体的融合玩法。
AI玩评,如何体验?快手AI团队表示,通过“AI玩评”功能,用户可以更精准、更有趣地表达观点和情感,在评论区实现更便捷的趣味互动,无需再费力寻找合适的图片或表情包,直接生成个性化配图。然而,对于缺乏实质性内容的评论,“AI玩评”则显得力不从心。让我们选取几条热门玩梗性评论,看看其生成效果。当有人在深夜“放毒”,分享诱人的美食图片,屏幕前的你忍不住评论道:“这简直是美食的诱惑!”AI成功抓取了“吃”、“引爆”、“地球”三个关键信息点,生成了6种不同风格的图片。虽然不能完全契合你的真实感受,但每张图片都颇具创意。点击右上角的“?换换看”,还能解锁更多风格,包括宫崎骏、写实动漫、国风、大友克洋等,为评论增添更多趣味。
在秀恩爱视频的评论区,总有一群人间清醒的人,他们不相信爱情,常用“你是信这玩意儿还是信我是秦始皇/武则天”作为经典语录。果不其然,AI生成了不同风格的“秦始皇”画像,让人忍俊不禁。再来试试全网爆火的“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AI精准捕捉了关键词,生成了相应风格的图片。接下来,我们尝试一些抽象的评论,看看AI能否get到其中的精髓。对于猫猫教/狗狗教的忠实信徒们来说,看到可爱的猫猫狗狗视频,心都要被萌化了,不知道AI能否准确捕捉这种情感。虽然有些难以评判,但AI显然理解了“萌”的概念,生成的卡通漫画、随机探索和写实动漫风格图片,可以作为可爱的表情包,水彩风则生动展现了“心融化”的画面。再来试几句古诗词,看看AI对诗中意境的理解与还原能力。高耸入云的中国古代宫殿,叠加地球、行星的太空图景,古风与魔幻交织,总体表现不错,成功还原了“天上宫阙”的概念。草地、山峰、春樱,与诗中描绘的景象出入不大,整体色调明朗,符合春天的氛围。当诗中出现“雨”“秋”的字眼,AI生成了一幅迷朦晦暗、枫叶萧瑟的画面,对季节和意象的理解与还原还算准确。
总体而言,对于包含主体、环境、动作、氛围、视角等要素的提示词格式的评论,生成效果相对较好。而对于没有名词、缺乏具体指代的模糊性评论,如“这也太可爱了吧”,则难以生成准确的配图,甚至不如智能推荐的表情包实用。此外,在生成人物时,偶尔会出现多一条胳膊、肢体动作不协调、手指等细节异常的情况。
目前,在快手APP的视频评论区,已经可以看到不少获得“AI玩评”内测资格的网友评论。有人用该功能为自己的原创诗词配画,有人为偶像绘制不同着装、不同场景下的形象,还有球迷用该功能缅怀殒落的一代篮球巨星科比。不过,也有网友因不理想的生成体验,吐槽该功能“没什么用”。
AI玩评,可玩性有多高?不知从何时起,“先看评论区”“我是来看评论的”成为越来越多网友的习惯。评论区金句频出,有时甚至比内容本身还精彩,许多网友习惯先浏览评论区,再回过头看内容。而“AI玩评”作为短视频场景下首个将AIGC能力嵌入评论区的功能,最初也让“头号AI玩家”眼前一亮。但经过一番实测,我们发现至少目前,这个功能的可玩性还有待挖掘。
常规的评论模式往往是点评内容、补充信息和玩梗,文字评论本身已经足够表达,配图多为表情包或事实性信息,“AI玩评”并非必要选项。如果非要用AI给一些插科打诨、碰撞观点的内容配图,反而显得画蛇添足。此外,评论配图的关键在于弥补纯文字传播的语境缺失,图片好不好看并非首要,关键在于是否符合评论者想要表达的语境。这就对AI的语义分析、情感分析能力,以及画技提出了不低的要求。然而,目前“AI玩评”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与其说“AI玩评”的作用是提供评论配图的便利,不如说是一个简单快捷的AI绘画工具入口,让大众体验AI绘画的乐趣。
当然,如果有人生成了优质、有趣的图,可能会激发互动和玩梗传播,一定程度上丰富平台内容生态和用户互动体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AI玩评”生成的图片版权归属尚不明晰。在“AI玩评”功能的使用须知中,有一条提到,当用户上传肖像类内容进行AI玩评创作时,系统会分析面部特征点进行肖像处理。但目前的“AI玩评”功能不支持用户自主上传照片,未来快手可能会推出基于可图大模型的独立AI绘画产品。
此外,同期开放测试的“淘宝问问AI助手”在用户须知中表示,为改进淘宝问问服务,并支持技术应用持续创新,将对用户在使用淘宝问问过程中输入、输出及其他生成信息进行去标识化处理后再用于模型及算法训练。
AIGC+社交媒体,有哪些玩法?除了在评论区调用AI绘画工具生成配图,AIGC与社交媒体的融合还能如何展开?这就不得不提前段时间流行的“赛博召唤术”。不久前,B站出现了一些“AI视频总结小助手”账号,网友可以通过@这些账号,让它们扮演“课代表”和“省流助手”,总结视频内容。8月31日,B站顶流知识区博主“毕导THU”发布了一条题为《数学的诡异漏洞》的视频,时间长达34分钟,在其发布仅几分钟后,“AI视频小助理”就极其详细地列出了该视频的内容框架,精细度和逻辑严密度令人咋舌。而且,AI不仅能作为辅助工具,还能直接生成评论内容。之前有科技博主自制过一个能自动生成评论的水军AI,根据视频标题,AI就能生成一连串相关评论。虽然有些评论的思路过于跳脱,但整体效果还算逼真,AI能从多个不同角度给出评论。
在社交媒体场景下,生成式AI或许还可以用于创建虚拟人物或虚拟助手,使社交媒体用户能够与这些虚拟实体进行更加真实和个性化的互动。这些虚拟实体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建议、回答问题、提供娱乐等。相比于将AIGC能力应用到用户内容生产和分发上,无论是快手的AI对话、AI玩评,还是B站的AI视频总结助手、AI水军、AI智能体,都体现了AIGC在用户互动和社交模式创新应用上的潜力。未来,如果“AI玩评”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评论的语意,将模糊的形容词演绎得更加生动,应该能够发挥更大的实用价值和创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