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 吴林静,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对于地级市而言,GDP突破万亿意味着迈入全新的发展层级,因此不少后备力量跃跃欲试。扬州以7000亿级经济体量喊出“大干三五年,奋力过万亿”的口号,鄂尔多斯作为5600亿级城市也定下“冲击万亿”的目标。近日鄂尔多斯召开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表示,将全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力争五年内GDP迈入万亿俱乐部,跻身全国地级市30强。在已公布的24个万亿级城市中,西安(2022年GDP1.15万亿元)是西北地区的唯一代表。若鄂尔多斯五年目标达成,或将诞生“西北第二个万亿城市”。从5600亿到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鄂尔多斯”,这一目标并非空想,鄂尔多斯亮眼的经济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表现,尤其是工业投资增速,为这一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当然挑战同样存在,作为西北能源“双子星”的榆林,经济体量更大,同样在竞逐“西北第二个万亿之城”的宝座。
鄂尔多斯“万亿”目标的提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长期谋篇布局。从经济体量看,疫情三年间其GDP连续跨越两个千亿级台阶,2022年底达5613.44亿元,在呼包鄂榆城市群中排名第二,内蒙古排名第一。经济增速方面,2020年至2022年GDP同比增速分别为-2.9%、7%和5.4%,今年上半年回升至7.1%,在呼包鄂榆四市中通常位列第三或第四。尽管整体增速不占优势,但鄂尔多斯真正亮眼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尤其是工业投资增速。2020年至2022年工业投资增速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更是高达67.2%。这一强势“反扑”成为关键变量,与榆林形成鲜明对比。两座城市资源禀赋相似,经济体量相当,2017-2020年榆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曾快于鄂尔多斯,能源工业投资占比高达71.3%。但自2021年起形势逆转,连续两年榆林工业投资增速转为负值。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导白永秀分析指出,鄂尔多斯胜在非能源产业布局,这方面榆林始终未能真正突破。当榆林仍聚焦煤化工时,鄂尔多斯提出“羊煤土气”与“追风逐日”并举,全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今年1-5月鄂尔多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39.9%,其中30%来自新能源。鄂尔多斯统计局在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中强调,“新能源投资同比增长369.7%,新兴动能增势强劲”。正是新能源板块的强劲增长,或成为上半年鄂尔多斯GDP增速反超榆林4个百分点的重要原因。鄂尔多斯设定“追风逐日”目标,计划到“十四五”末新能源装机容量超5000万千瓦,“风光氢储车”产业总产值超5000亿元,这新增的5000亿元恰好可填补当前与万亿级城市的差距,“再造一个鄂尔多斯”有了具体支撑。
拥抱新能源的鄂尔多斯这两年吸引了众多新伙伴。公开报道显示,与鄂尔多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包括清华大学院士团队、华为、宁德时代、腾讯等;新引进企业涵盖盈德气体集团、隆基、华友、天合光能等。今年上半年鄂尔多斯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90项,470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投资完成率66.6%。1-7月实际使用外资18.03亿元,同比增长412.5倍,提前5个月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7亿元目标,创近三年新高。最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城市群”。作为国家首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成员,鄂尔多斯与上海、苏州、南通、嘉兴、淄博及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组成“1+6”联合体,致力于打造国内规模最大、体制最优、竞争力最强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鄂尔多斯承担着实现燃料电池整车商业化运营的重要任务,来自东部沿海的新伙伴不仅带来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还在合作中“倒逼”鄂尔多斯构建全国一流、开放度更高的营商环境。据当地媒体报道,近两年鄂尔多斯将招商优商“置顶”:连续两年将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作为新春第一会召开;率先在全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工作;对标上海、深圳推出优化营商环境4.0版……一系列改变正在发生:从来回跑部门审批到“保姆式服务”“数字政务门牌”;从195个工作日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缩至不超过46天;从3个工作日开办企业缩短至线下1天、线上0.5天;289项证明材料事项、510项证明材料分批次实现免提交……这些只是营商环境的初级优化,要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现代化企业,鄂尔多斯还需向深水区进军,从体制机制上深化改革,才能为“再造一个鄂尔多斯”注入更强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