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高管族群的民族构成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回望20年前,李开复、唐骏、张亚勤等华人精英在苹果、微软、Google等科技巨头中叱咤风云。然而时至今日,硅谷的权力版图已然不同,Google的掌舵人 Sundar Pichai、微软的Satya Nadella,以及Twitter、Adobe、IBM、帕洛阿尔托网络等公司的CEO均来自印度裔。这一现象引发了硅谷的普遍说法:白人老板,印度高管,华人打工。中国人在科技创新领域究竟是否具备竞争力?这一疑问值得深入探讨。

中国与印度在教育、文化、国力等方面的全面比较,虽能揭示部分现象,却未能触及问题的核心。不妨换个视角,或许能豁然开朗。1994年,比尔·盖茨在日本发表”信息高速公路”的演讲,一位名叫袁征的中国青年在台下听得热血沸腾。这位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当时正以临时工作身份在日本停留数月。盖茨的演讲点燃了他的创业梦想,他立即着手准备前往硅谷的签证。同年春天,比尔·盖茨首次踏上中国土地,为即将发布的Win95铺路。此后,他将与中国展开频繁互动,直至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提及与盖茨竞争的中国企业,人们会想到红旗Linux、永中Office的功败垂成,金山WPS的顽强抵抗,雷军盘古的初次受挫。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将太平洋两岸的叙事融合,盖茨实际上成为了华人科技创新的试金石。与盖茨、微软交织的还有大洋彼岸的华人精英:杨致远、谢家华、谢青、朱敏、袁征等。袁征因盖茨的演讲而热血沸腾,而同一时期,杨致远在是否放弃斯坦福博士学业的抉择中挣扎;谢家华刚从哈佛计算机系毕业,既羡慕盖茨这位同系学长,又眷恋甲骨文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伊利诺伊州的香槟市,是谢家华父母从中国台湾移民美国后安家落户并诞下他的城市。这一年,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男孩徐迅,走进移民局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Tony Xu。五年后,他的中文名几乎无人能念出。

中国人好学勤奋,但也存在保守刻板死读书的一面。在蓬勃兴起的科技革命中,他们能否立足?信息技术革命可分为几个重要阶段:互联网普及、2000年泡沫破裂、智能手机革命、疫情推动数字化。在每一个阶段,华人创业者都成为了弄潮儿。他们背景各异,经历不同,构成了鲜明的老中青三代:有人因父母移民美国而从小接受美国教育;有人在中国完成所有教育,带着蹩脚的英语赴美工作再创业;甚至有人教育、工作经历都在中国,却依然在美国闯出了一片天地。这些故事与张朝阳、李彦宏、黄峥的创业传奇,与中断博士学业、迫不及待从美国回国创业的王兴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在旧金山机场人来人往的景象中,面朝太平洋两个方向,各自匆匆的脚步叠加出华人科技创业者的完整轨迹。

01 谢家华(Tony Hsieh)与比尔·盖茨,来自同一所大学同一专业。美国小孩与华人小孩的鲜明差异,在两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盖茨辍学创业,通过电话扮演大佬角色,成功忽悠IBM购买自己的软件。而谢家华则是典型的中国乖乖男,即使内心躁动,也要安稳读到毕业,选择最好的offer。甲骨文的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谢家华负责测bug——用5分钟设置测试,系统自动跑3小时,重复两次。5分钟完成设置后,他直接回公寓吃午饭、睡午觉、游泳,再回公司。花不完的高薪,用不完的时间,真是令人羡慕的烦恼。终于离职创业时,公司名为Internet Marketing Solutions,为中小企业做网页,而同一时间,大洋彼岸也有一个中国人创业做同样的业务,那就是马云的中国黄页。同样的实践,谢家华和马云都遭遇了失败。谢家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设计网页,开始怀念甲骨文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放弃如此前景和钱景的工作是否正确?至少他爸,一个厌恶风险的传统的中国知识精英,数落了他好几次。华人科技创业者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1995年,Win95发布,盖茨成为世界首富,风光无两。此时若在美国发起投票,谁会是下一个比尔·盖茨?结果大概率是一个华人——杨致远。1995年,除了哈佛辍学生盖茨发布Win95,美国科技界最重要的事件,是26岁的斯坦福辍学生杨致远建立了雅虎主站,分类互联网网页,成为人类第一代搜索引擎。雅虎的访问量很快达到100万人次,杨致远的人生也如火箭般直冲云霄。谢家华重新寻找方向,创办了在线广告平台LinkExchange,这次方向对了。不久,杨致远前来敲门,要以2500万美元收购。杨致远和谢家华,都是父母从台湾移民美国,考入名校,拥有相同的肤色和经历。雅虎成为美国科技界的明星,2500万美元的巨资。这怎么say no?谢家华犹豫很久,最终还是拒绝了。这让杨致远颇为恼火。几个月后,LinkExchange越走越好,开始与另一家创业公司Viaweb谈合并。杨致远再次前来,开价飙升到1.25亿美元。几个月时间,估值翻了五倍。这次,谢家华say yes,签了term sheet,终止了与Viaweb的谈判。然而,就在签署最终协议的几天前,杨致远突然通知不收购了。不久,媒体上都是这则新闻——雅虎正在以4900万美元收购Viaweb。看来,中国人不骗中国人,终究敌不过商场如战场的残酷现实。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谢家华很是难受。公司准备不足,现金流告急,已经到了不得不卖身的地步。好在,微软和雅虎全面开战。比尔·盖茨愿意当接盘侠,开价2.65亿美元。从2500万到1.25亿,再到2.65亿,估值每次跳跃中间就隔着几个月,这就是互联网泡沫的魅力。比尔·盖茨,你是我同大学同专业的亲学长!还是学长比老乡更亲啊。1998年,谢家华卖掉公司,25岁,成为亿万富翁。这一年,耶鲁毕业的沈南鹏在雷曼兄弟当金领,李彦宏正从华尔街的数据统计过渡到硅谷种菜。简历最豪华的张朝阳,带着恩师MIT尼葛洛庞帝的风险投资回到中国。硅谷为中心的海啸,越过海洋,拍起更大的浪。

02 杨致远、谢家华,包括黄仁勋,从小自中国台湾移民美国,在美国完成教育。还有一批人,来自中国大陆,并且在中国完成教育,当他们登上硅谷创业的舞台,故事被推向了下一幕。1997年,袁征终于抵达美国。这是他第九次申请签证,前面八次全部被拒绝。这也难怪,即使现在,他依旧说不上几句流利的英语。谁会雇佣这样一个员工?答案是,另一个中国大陆移民——朱敏。朱敏有一张酷似宋小宝的长相,却是第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精英。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朱敏考上浙江大学,1984年公派留学到斯坦福大学,已经36岁。第二年,他15岁的儿子也从清华来到斯坦福,父子同校。车库创业,不是硅谷白人的专利。1991年,朱敏在自家车库创业,做网络会议系统,很快遭到微软的迎头痛击。失败收场。1996年,朱敏创办WebEx,同样的赛道,再做调整,再次迎击微软。这一年,雅虎上市,杨致远声名远播。而微软的恶名,初露端倪。90年代的微软酷似00年代的腾讯,占了PC和互联网最好的入口。靠着抄袭,什么都做。《狗日的腾讯》开头,王兴怒问,还有什么是腾讯不做的吗?用在90年代的微软也很合适。浏览器,微软的IE靠着捆绑消灭了初创者网景。网络会议,让朱敏吃尽苦头。微软也不放过刚萌芽的互联网,对弈杨致远的雅虎,收编谢家华的LinkExchange。直到引发反垄断调查,差点被美国政府拆分。和微软的缠斗惊心动魄,朱敏带着袁征,一路征战,获益良多。杨致远、谢家华,或敌或友,冷暖自知。2007年,思科32亿美元收购WebEx。大哥朱敏和小弟袁征都财富自由了。2009年,谢家华又一个创业项目卖鞋电商Zappos,被亚马逊以12亿美元收购。华人在硅谷创业的收购记录是谢青。从清华读到斯坦福,创业网络安全公司NetScreen。2003年被Juniper以40亿美元的收购。华人在硅谷创业,可以收获巨大财富,但另一个疑问也浮了上来。黄种人,在硅谷到底有没有天花板?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杨致远、谢家华、朱敏、谢青,收获巨额财富后,或做做投资,或有心无力,逐渐离开了激荡的舞台中心。这个问题,要留给下一代华人探索了。

03 移民美国这件事,海峡两岸展现出完全不同的心态和路径。中国台湾由于制度的融合,当一个人奋斗成为商业、文化精英,拿美国绿卡往往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必经点。海峡另一侧,抉择要复杂很多。朱敏公派留学赴美,时奉改革开放,西方的富裕和领先令人眼前一亮。还有就是,1989年。谢青是这一年赴美,徐迅的父母也是。华人的传承,体现为,朱敏在异乡提携袁征。在谢家华的经历里,有更清晰的脉络。1989年,徐迅父母从南京搬到了伊利诺伊州香槟市。20年前,谢家华父母也是从台湾搬到这里。两个人的英文名都是Tony。当谢家华拒绝了杨致远2500万美元的收购报价,后者异常愤懑,在雅虎董事会上疯狂吐槽。这让雅虎投资人、红杉资本的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 Moritz)知道了谢家华。这位后来的”风投之王”,把红杉带上殿堂的人,找上了门,投资谢家华。当谢家华拿到钱,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自己的少年玩伴,正在斯坦福读博士林君叡Alfred Lin。从此两人双剑合璧,从LinkExchange干到Zappos,披荆斩棘。2009年,Zappos以12亿美元卖给亚马逊。林君叡功成身退,加入红杉成为合伙人。红杉林君叡最著名的一笔投资是外卖平台DoorDash,由徐迅在斯坦福宿舍创立。林君叡加入DoorDash董事会,在谢家华之后,开始辅佐徐迅。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人类的线上数字化被大力推进。在美国,乘上这波红利的创业公司,最典型的就是如下几个。满满的中国元素。一家是外卖平台DoorDash,由出生中国南京、从小移民美国的徐迅创立。一家是在线会议Zoom,由在中国读完大学再赴美的袁征创立,和微软的Teams好一场厮杀,是向前老板朱敏的致敬。一家是美国拼多多wish,创始人是一对加拿大同学,Peter Szulczewski和出生中国广州的华裔张晟(Danny Zhang)。还有一家,疫情里增长飞快的,TikTok。由中国人阳陆育和朱骏在上海创立。

04 没有斯坦福,就没有硅谷。杨致远从斯坦福博士辍学,朱敏和谢青到斯坦福留学。林君叡在斯坦福读博士,徐迅来斯坦福读MBA,并在斯坦福宿舍创办DoorDash。算上黄仁勋、张忠谋,斯坦福总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童士豪,和杨致远、谢家华一样,小时候随父母自中国台湾移民美国,入读斯坦福大学。童士豪在华尔街干了一段时间,决定回到中国淘金。在中国定居八年,但是看不惯中国”靠关系才能拿项目”。在世界多地居住,利用背景优势,关注中美之间的投资机会。相信他对本文探讨的话题会有更深的体悟。在启明创投,童士豪慧眼识珠投了小米。转投纪源资本(GGV),要重新证明自己,最有代表性的是捕获两只独角兽——wish和music.ly。两款应用都立足美国市场,但是背后满满的中国元素。而且,两款应用不同的结局,令人玩味。阳陆育和朱骏,在上海创业,已经试了好几个项目,全部失败,弹尽粮绝之际,music.ly因15秒对口型的短视频玩法,突然在美国火了。今日头条抄袭做了抖音。今日头条和Facebook都上门,要收购。站在2017年,怎么看都应该选Facebook——music.ly是在美国火的,而张一鸣,以及整个中国互联网完美没有国际化的经验。但是阳陆育和朱骏,选择了张一鸣,加入字节跳动,一起打天下。music.ly过渡成TikTok。由于收购的对价主要是今日头条的股份,童士豪摇身一变成了头条的投资人,回报惊人——尽管很早之前童士豪有机会投资刚创业的今日头条,但是他拒绝了。wish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wish还拿过杨致远的投资,作为新锐跨境电商,抢占先机,遥遥领先。但是,当中国人做的跨境电商越过太平洋,轻松打败了wish。Shein和拼多多的Temu疯狂扩张,在北美打得的不可开交,在美国春晚打广告,在美国法院互相起诉对方……昔日霸主wish像1904年的清朝,看着日俄在自己的领土打仗,无可奈克,从2021年的巅峰市值跌掉99.5%。wish输的服服帖帖,平台94%的卖家来自于中国,但是wish不善管理,秩序混乱。最终完败于中国本土创业团队的Shein和Temu。童士豪的两笔投资,划出一条清晰的历史分界线。纵观以硅谷为中心的信息革命,一个个细分的阶段性机会——自小从台湾移民美国的杨致远、谢家华能成功,在大陆读完书去美国工作创业的谢青、朱敏、袁征能成功,立足中国本土的”土鳖”DNA创业者也能成功。在这样的迭代里,穿插进张朝阳、李彦宏、王兴从美国回中国创业传奇。你看,旧金山机场人来人往,来自不同方向的人,擦肩而过,奔赴自己的前程。这就是华人在科技创业这条路上的层次感和厚重感。

05 尾声回到文章的开头,硅谷没有华人高管的事实,并不能得出中国人不如印度人的结论。揭示的现象是丰富的。第一,因为中国本土机会更多,你总不能让李彦宏、王兴留在硅谷给微软打工吧。第二,中国人恰恰是创新的,是实干的,不同背景的华人各自在美国、中国市场取得卓越的成功。最近我常宽慰身边的朋友,处于时代的转折处,每当我们酒过三巡,忧虑中国会不会好。不妨跳出来看一看中国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刻在DNA里的勤勉、努力、进取、争先。这些特质不变,那么这个群体前进的方向就不会变。唯独要好好思索的是,时代洪流里个人如何自处。让我最有感怀的依旧是,谢家华。先后经历微软、亚马逊的收购,谢家华早成巨富。他坚持工作,直到2020年8月,辞去Zappos首席执行官,但是仅仅三个月后,死于豪宅起火,年仅46岁。虽然中国人讲究为尊者讳,但这也确实不是秘密。少年成名,背负期许,生命末期,谢家华重度酗酒,沉迷毒品,迷恋玩火。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立功、立言、立德。谢家华的自传《三双鞋》(Delivering Happiness),是亲著,不似别的大佬请代笔。少年时,华人家庭教育过于严苛。他6点起床,练钢琴。7点回房间,练小提琴。后来,他有了对策,录音,每次练乐器的时间,就放录音。自己偷偷看喜欢的杂志《男孩的生活》。成材压力大,离开父母就叛逆。他离家去哈佛的第一年,没有上过一节课,在寝室吃泡面看电视。——这是典型的中国家庭问题。中年,他沉迷酗酒,沉迷毒品,沉迷玩火,并且最终丧命于此——这又是典型的美国社会问题。大洋彼岸两个文化的烙印,残酷地刻在了他的命运里。令我感慨万千。我们这一代人能做的是什么呢?一来,要对未来抱有希望,二来,作为个体尽量把握太平洋两岸赋予的时代机会,同时尽量远离两者的病态。在后记里,谢家华引用了人类学家卡斯塔涅达(Carlos Castaneda)的这句话。我们要么让自己痛苦,要么让自己强大。花费的工夫是一样的。说的不正是今天的你我吗。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20日

06:19
2025年11月20日,科技巨头英伟达震撼发布了其2026财年第三财季的财务报告,营收数据高达570.1亿美元,同比激增62%,这一惊人成绩远超市场此前预测的551.9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业务表现尤为亮眼,营收达到512亿美元,同比增长率高达66%,成为推动公司整体业绩高速增长的核心引擎。展望未来,英伟达对第四财季的营收充满信心,预计将突破650亿美元大关...
05:10
2025年11月20日,科技界传来重磅消息,据财联社独家报道,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Yann Lecun已决定将在今年年底正式离开公司。这位深度学习领域的先驱者,计划创立一家专注于前沿AI技术研发的初创企业,开启人生新的篇章。Yann Lecun作为深度学习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其此次离职不仅标志着个人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更象征着科技巨头与独立创业之间的深刻...
05:10
2025年11月20日,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携其核心顾问团队就人工智能经济发展趋势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这场备受瞩目的讨论在微软总部举行,主要参与者包括公司内部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多位外部技术经济领域的权威顾问。此次会议的核心目标在于全面评估人工智能技术对全球经济结构的深远影响,并据此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企业战略应对方案。通过系统梳理AI产业的最新动向与未来趋势,微软...
05:10
OpenAI正式宣布面向全球教师推出ChatGPT免费使用计划,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前所未有的AI教学支持。即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所有注册教师均可免费享用这一强大工具,助力教学创新与效率提升。这一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OpenAI对教育领域的重视,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推动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 OpenAI表示,该免费计划的核心目标在于帮助教师更便...
05:10
2025年11月20日,Affirm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Max Levchin在重要发言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渗透各行各业,其中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尤为显著。他预测,AI将逐步取代部分重复性劳动岗位,同时催生全新的职业形态。在金融领域,Max Levchin强调AI技术的应用将彻底重塑金融产品生态,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前所未有的透明化。他特别提到,基于机器...
03:35
2025年11月20日,沙特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Humain正式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全球部署计划,将在未来三年内在沙特阿拉伯和美国同步建设大规模英伟达AI基础设施。根据官方声明,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部署高达60万个英伟达GPU集群,这一庞大的算力资源将主要用于支撑公司下一代AI模型的深度训练任务。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Humain将全面采用英伟达最新推出的...
03:02
2025年11月20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的科技峰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正式宣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计划——与沙特阿拉伯共同打造一座世界级的超级计算机。这一重磅消息不仅吸引了全球科技界的目光,更凸显了中东地区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雄心壮志。黄仁勋在峰会上详细阐述了该项目的战略意义,强调其将采用英伟达最前沿的GPU技术,为沙特在科研、能源、医疗等关...
03:02
2025年11月20日,科技巨头Meta公司震撼发布新一代革命性Segment Anything Models(SAM)模型,为图像分割领域带来颠覆性突破。这款先进AI模型在精准识别与高效分割图像对象方面展现出卓越性能,能够以毫秒级速度完成对复杂场景中任意目标的智能解析。此次重大升级不仅大幅提升了模型对复杂场景的理解深度,更在移动端和低算力设备上实现了性能的...
03:02
2025年11月19日,备受瞩目的迪拜航展上,波音公司传来重大喜讯,正式宣布获得迪拜航空公司(flydubai)的75架737 MAX飞机订单,同时附加了75架的购买选择权。这一重磅消息在flydubai刚刚向空客订购150架A321neo后的第二天公布,立刻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被视为波音公司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一次有力反击。 本次航展选址于迪拜新机场所在地...
03:02
2025年11月20日,美国能源部正式公布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宣布将投资建设最多10座核反应堆,并计划将其纳入联邦直接运营体系。这一战略举措旨在通过强化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美国核电产能,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重要支撑。据悉,该计划将获得日本方面承诺的5500亿美元巨额投资作为核心资金来源,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美方表示,此举不仅有助于增强美国...
02:27
2025年11月20日,美国与沙特阿拉伯正式宣布建立人工智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启全面合作新篇章。此次合作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及标准制定三大核心领域,旨在通过深度协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双方将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能源转型、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并携手构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标准体系。 合作框架涵盖四...
01:55
11月20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通过社交媒体透露了一项重大合作计划,其人工智能公司xAI正与沙特阿拉伯能源部门及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联手,共同推进一项规模宏大的500兆瓦数据中心项目。这一项目旨在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增长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特别是在数据中心能源供应领域将实现突破性创新。据悉,三方将整合各自在能源、技术和基建领域的优势资源,系统性地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