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党派提案正积极推动立法进程,旨在通过联邦法律全面保护演员、音乐家等表演艺术家的合法权益,防止其面部肖像与声音被恶意用于未经授权的数字复制品。这项名为”2023年培养原创、培养艺术并保护娱乐安全法案”的提案,通常被简称为”防伪法案”,其核心目标在于建立一套统一且严谨的法律框架,规范个人面部、姓名及声音等生物特征的数字化使用规则。
该提案由多位重量级参议员共同发起,包括民主党成员克里斯·库恩斯、马莎·布莱克本、艾米·克洛布彻以及托姆·蒂利斯。提案明确规定,未经当事人或其权利持有者明确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制作数字复制品,但法律特别允许在新闻采访、公共事务报道、体育赛事广播、纪录片制作以及传记影视创作等特定领域使用相关素材,前提是必须获得相关方的书面同意。值得注意的是,该法案将保护期限设定为终身,并对遗产继承者提供长达70年的持续保护期。
提案中特别设置了多项重要例外条款,允许在创作拙劣模仿作品、政治讽刺内容或艺术批评时使用数字复制品,但明确排除了所有商业用途,除非广告宣传内容专为新闻、纪录片或讽刺作品而设计。这一灵活的条款设计既保障了艺术创作的自由度,又有效防止了商业侵权行为。
根据提案条款,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特定实体,如已故艺术家的遗产管理机构或知名唱片公司,均可依据该法案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侵权方承担法律责任。法案还特别强调,任何声称数字复制品使用合法的免责声明均不构成有效抗辩理由,进一步强化了法律威慑力。
“防伪法案”本质上是对现行肖像权法的系统性重构,旨在解决当前各州法律标准参差不齐的问题。目前美国多数州尚未建立针对数字复制品的专门法规,仅有纽约州等少数地区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已故人士的计算机生成形象。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肖像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今年早些时候,一首由德雷克和The Weeknd合作的歌曲在TikTok和YouTube上爆火,但随后被曝光使用了两位歌手的AI合成声音,引发广泛关注。
音乐行业专家普遍认为,完善的肖像权规则是解决AI侵权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现行法律存在地域局限性,跨州保护艺术家权益仍面临诸多挑战。SAG-AFTRA工会近期披露好莱坞制片公司计划使用演员数字扫描数据制作AI形象,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焦虑。美国唱片工业协会(RIAA)对此表示强烈支持,呼吁政府将AI语音克隆网站列入在线盗版黑名单,并公开表示欢迎该法案的推进。
与此同时,”人类艺术运动”组织在声明中表达了对AI技术的复杂态度。该组织承认AI可以成为促进艺术创作的工具,但同时也担忧其可能被用于盗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使用艺术家姓名和肖像,对社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
不过,也有法律专家对该提案的必要性提出质疑。杜安·莫里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杰里米·艾尔曼指出,该法案可能只是对现有法律框架的简单包装,未必能提供实质性额外保护,反而可能引发更多关于知识产权平衡的争议。他建议立法者应更加审慎,避免制定可能与现行知识产权体系长期平衡相冲突的新法规,确保技术发展与法律保护之间的和谐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