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解码Decode(ID:kankeji001),作者解码工作室,经微新创想授权发布。在《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一书中,普利策奖得主、调查记者兼该书作者迈克尔·莫斯曾犀利指出,食品加工行业面对公众健康质疑时,惯用策略简单粗暴——换成分。聚焦糖类,这一策略尤为适用。1982年可口可乐推出健怡可乐,正是因美国爆发”恐糖危机”,12000名健康专家联名请求禁播含糖食品广告,消费者更将无数请愿书寄往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由于糖精早在1968年已被禁用,焦虑的可口可乐迅速将目光投向1981年刚获批准的阿斯巴甜。这并非代糖首次以这种方式登场,早在1963年,可口可乐就推出首款无糖汽水Tab,但甜味剂仍是糖精。作为最早代糖,糖精早在140年前就已问世。其成本低廉且产能无限,二战期间成为替代蔗糖的最佳选择,助其在糖短缺的战争年代迅速崛起。然而,Tab上市数年后,一项实验显示糖精会导致小白鼠患膀胱癌,震惊了美国民众。在舆论压力下,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将糖精剔除安全食品清单,并在1968年《德莱尼修正案》中彻底禁止。但该实验结果经不起推敲——按比例计算,成年人需每天饮用550瓶含糖精饮料,才能达到实验小鼠的糖精摄入量。尽管如此,癌症恐慌仍战胜了事实,糖精就此失去市场主导地位。更有趣的是,引发糖精恐慌的实验竟由食糖工业资助。数十年来,公众关于糖与代糖的讨论始终围绕健康展开:人们因肥胖和糖尿病而”恐糖”,又对人工合成代糖的未知危害忧心忡忡。但无论是被妖魔化的糖,还是形形色色的代糖,背后都站着庞大的食品公司,使得糖与代糖的转换,实则是场资本博弈。

01 谁在为糖说话?
2018年,《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了一篇震撼医学界的文章。加利福尼亚大学作者Cristin Kearns博士并未介绍新研究,而是揭露了医学界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两位著名营养学家Fredrick Stare博士和Mark Hegsted博士在顶级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综述,声称改变脂肪和胆固醇摄入是预防冠心病的唯一途径。这一结论被事后认为延缓了糖与心脏疾病关联的科学共识发展数十年。Cristin Kearns的文章揭开了其背后的真相:该研究由糖研究基金会(SRF)资助,论文经过专门审查,目的明确——维护糖在公众心中的形象。SRF成立于1943年,致力于促进糖消费,最初就与甘蔗和甜菜制糖业合作。该基金会投入巨资进行教育和宣传,明确目标:告诉大众糖的重要性。1968年,SRF又资助一项评估蔗糖与冠心病风险的研究,但当发现蔗糖与膀胱癌存在潜在关联时,基金会却终止项目并长期隐瞒结果。Cristin Kearns搜集到超过1500份证据,认为这一系列策略助长了20世纪70年代初的低脂热潮,但也导致了此后肥胖率的激增。同期,高糖饼干、甜甜圈、可口可乐等产品风靡全球。糖并非完全无辜,现代食品工业高度发达,高热量、高吸收效率的食物随处可见,食品饮料中的糖分几乎无处不在。过量摄入糖分会增加龋齿、II型糖尿病、肥胖、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皮肤加速衰老等风险。当代居民摄入的糖主要以饮料形式存在,过多糖分会加重肝细胞负担,甚至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快乐肥宅水”可乐为例,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Vasanti S. Malik教授调查显示,每天多喝一杯含糖饮料,总体死亡风险增加7%,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0%,癌症相关死亡风险增加16%。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股份超34年,每年股息收入达10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糖分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10%,过量摄入最典型后果是超重。经合组织调查显示,2019年超重率最高的墨西哥达75.2%,超过50%的国家有17个。中国成年人超重率从2002年的22.8%升至2020年的34.3%,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从4.5%升至11.1%。

02 代糖:降成本主力、复配基石
代糖既能满足消费者对甜味的需求,又无糖的高能量,也不会迅速升高血糖,因此成为糖的理想替代品,在食品饮料中应用日益广泛。更不为人知的是,代糖往往更便宜。”甜价比”即单位蔗糖价格下能实现的相对甜度倍数。2021年蔗糖、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的甜价比分别为0.19、2.89、2.39(甜度/元)。相当于一瓶饮料中蔗糖成本0.2元,换成三氯蔗糖只需0.016元,换成安赛蜜只需0.013元。人类追求甜味的历史,最初只为更甜的味觉刺激,后来发现更便宜的甜味供给同样重要,但代糖始终在健康与安全隐患间徘徊。最早的糖精满足了当时物资短缺下的大量甜味需求,但因其安全性存疑被多国禁用。直到上世纪90年代,糖精安全性才逐渐被论证,1991年美国FDA撤销禁用糖精提议。可口可乐在健怡可乐和零度可乐中大量使用的阿斯巴甜也是如此。1981年获批准后,虽未发现明显安全隐患,但数十年来相关争论从未停止。天然提取代糖也未能完全消除消费者顾虑。赤藓糖醇虽90年代开始广泛使用,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肠鸣、腹泻等风险。三元生物招股书披露,一次性食用过量赤藓糖醇可能引发不良生理反应。此外,这些天然代糖价格高昂,如赤藓糖醇成本是蔗糖的4倍,因此食品公司常采用复配方式降低成本。例如将安赛蜜和阿斯巴甜1:1复配,整体甜度提升,成本降低约24%-40%。这就是为何无糖气泡水中赤藓糖醇后总跟着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的名称。复配代糖通过协同效应和生理特点,可减少不良口味、缩短味觉差、提高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减少用量降低成本。

03 金钱永不眠
当人们在糖与代糖间犹豫不决时,往往忽略了隐藏在SRF背后的食品公司们永远的利益。雀巢曾为全球口味变甜做出贡献,如今官网宣称通过优化加工、添加替代糖、改变糖分布等措施,2016-2020年间全球产品含糖量减少5.1%。亿滋国际(奥利奥母公司)2020年减巧克力30%糖分,剥离口香糖等业务,创立SnackFutures投资公司,官网首页写着”对人类有益”,在全球搜集0糖低卡品牌。食品公司精心制造的舆论,有时并非为了健康,而是利益。80、90后成长过程中,猪油和味精也曾遭遇类似待遇,最终植物油和鸡精成为餐桌必备。农夫山泉也曾制造饮用水行业舆论危机,借此实现以小博大。世纪初,针对娃哈哈主导的饮用水市场,农夫山泉策划发布会宣称长期饮用纯净水无益健康,会后媒体收到标题劲爆的通稿称”农夫山泉停产纯净水”。这场发布会成功将纯净水打假,尽管天然水是否健康无人深究,但”无益健康”的暗示性话术已影响公众判断。在追求增长的道路上,食品公司首要考虑销量而非客户健康。它们善于利用人类对糖、脂肪、盐的本能偏好,通过液体糖、隐形脂肪或速溶盐欺骗大脑,最终让人吃下更多加工食品。因此,食品公司投入巨资研究糖的”极乐点”,用脂肪让食品更酥脆,让盐入口即溶,极大刺激味蕾。但一些管理层却拒绝食用公司改良食品,家中无加工食品,午餐也坚持无糖。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01日

07:29
尽管开发商Rockstar Games已正式宣布《侠盗猎车手6》(GTA6)将于2026年5月正式发售,但广大玩家群体对于这款备受期待的作品是否会再次遭遇延期仍抱有诸多疑虑。近期,芬兰知名游戏工作室Remedy Entertainment发布的最新财务报告显示,《马克思·佩恩1+2》重制版项目"正按照既定计划稳步推进",这一消息意外地引发了业界对于Rocks...
07:29
科技媒体9to5Mac近日独家披露了一项重要发现,通过深度拆解M5 iPad Pro内部结构,iFixit团队注意到设备顶部麦克风区域存在明显预留空间,其尺寸与位置特征与第二个前置摄像头完美契合。这一关键证据直接印证了彭博社此前关于苹果可能为iPad Pro升级双前置摄像头的市场传闻。 尽管目前市售的M5 iPad Pro仍维持单摄前置设计,但内部工程师的布...
07:29
科技媒体9to5Mac于10月31日独家披露,苹果公司正酝酿一项重大产品革新,计划于2026年正式推出搭载内置红外摄像头的“AI版”AirPods。这款创新机型并非旨在取代现有的AirPods Pro 3,而是作为一款高端独立产品线独立推出,核心聚焦于AI驱动的“视觉智能”功能,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这一战略布局延续了苹果公司一贯的多元化产品策略...
06:58
知名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近日爆出惊人消息,称苹果iPhone Air在首发周内的激活量仅为5万余台,直呼"市场表现相当疲软"。这一数据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市场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尤其与苹果CEO蒂姆・库克近期在分析师会议上对iPhone Air销量问题选择回避的态度形成强烈反差,更让外界疑窦丛生。 关于iPhone Air的产能调整,目前市场传言四起,呈...
06:58
11月1日08时至2日08时,我国部分地区迎来强降雪天气。西藏东北部、黑龙江中部及北部、吉林东部等地将出现大雪,局部地区更是可能出现暴雪,降水量高达10~15毫米。这场降雪不仅降水量大,还伴随着显著的积雪增长。上述地区新增积雪深度普遍在4~8厘米,局部地区积雪深度更是突破12厘米大关,形成厚重的雪被。气象部门特别提醒,相关地区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范措施...
06:58
2025年11月1日,全球知名制药巨头诺和诺德正式宣布完成对9000名员工的裁员通知,这一规模庞大的调整行动标志着公司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此次裁员范围覆盖全球,是公司新任CEO Mike Doustdar在上月启动的全面重组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诺和诺德的官方声明,此次重组的核心目标在于集中公司资源,全力推进新型减肥药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以巩固其在生物制药...
06:58
2023年,中国地震局率先提出设立国际地震科考委员会的倡议,经过两年多的深入磋商与多边协调,这一由中国发起的全球性地震科学研究合作平台于2024年9月5日正式宣告成立。该委员会作为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框架下的首个由中国倡议成立的专门委员会,将致力于推动全球地震科学考察领域的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地震科学研究领域...
06:25
2025年11月1日,中国航天事业迎来又一历史性时刻,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入驻中国空间站“天宫”,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与应用进入新阶段。此次任务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经过精准控制与对接,航天员们顺利进入空间站,开启了为期六个月的科学探索之旅。执行本次任务的三名航天员将全面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不仅将验证长期驻留支持技术的可靠性,还将推动空...
05:52
2025年11月1日,弗吉尼亚州州长正式宣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计划,携手全球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礼来和默克共同打造先进的制药制造中心。根据协议,三方将联合投入高达1.2亿美元的私营领域资金,用于在弗吉尼亚州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制药生产基地。这一战略举措不仅将显著提升该州在生物医药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还将为保障美国乃至全球的药品供应链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05:52
2025年11月1日4时58分,中国航天事业迎来又一历史性时刻,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成功进驻中国空间站,与正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实现“太空会师”。这一壮丽景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新阶段,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第七次空间站交汇对接,彰显了我国航天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卓越成就。 此次会师过程精彩纷呈,两乘组航天员在精准对接后,顺利打开舱门,互致...
04:12
2025年11月1日,中国航天再创辉煌时刻,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这一壮丽篇章的开启,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入新纪元,为未来空间站长期驻留和深空探索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对接任务的创新之处在于,飞船在入轨后完全依靠自主导航系统完成对接过程,无需地面控制中心实时干预。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大幅缩短了对接时间,更彰显了中国航天人在...
04:12
2025年11月1日凌晨3时22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以惊人的速度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仅耗时约3.5小时,这一壮举不仅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更刷新了我国载人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的最快纪录,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此次任务荣幸搭载张陆、武飞、张洪章三位优秀的航天员,他们将执行为期约6个月的在轨驻留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