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源自微信公众号远川科技评论(ID:kechuangych),作者叶子凌/何律衡,编辑陈彬。今年夏天,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专程拜访了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其影响力足以左右华盛顿政策走向。这位深陷科技战漩涡的科技巨头,起初对智库赞不绝口,随即话锋一转,直言某位高级研究员严重拖累团队水平,建议予以清除。这位被点名的正是CSIS高级研究中心主任Gregory C. Allen,这位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政策的坚定支持者。面对美国的严厉打压,英伟达的反应比中国科技公司更为激烈。过去数月,黄仁勋持续游说阻止制裁落地,不仅当面警告华盛顿决策层制裁将付出沉重代价,还联合高通、英特尔赴华盛顿施压,要求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表谴责声明。然而,美国仍在10月17日升级了芯片出口管制,将中国特供版芯片H800和A800列入禁售名单,更令人意外的是,消费级游戏显卡RTX 4090也遭波及。这一举措对英伟达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中国大陆市场曾贡献其20%以上的收入。10月17日政策发布当天,英伟达股价暴跌近5%,AMD和英特尔也随之下挫。
英伟达是否真的无法替代?中国市场对其意义何在?美国政府在新的出口管制政策中,不仅将特供芯片牢牢锁定,还意外”误伤”了消费级显卡RTX 4090,导致国内黄牛趁机炒作。为何说是”误伤”?虽然RTX 4090与H100同为GPU,但设计理念截然不同。RTX 4090以高频率著称,擅长图形渲染;H100则专注于AI推理和训练,采用昂贵的HBM3内存以提升数据吞吐效率。游戏显卡与AI芯片在显存和带宽需求上存在本质差异,RTX 4090虽算力强劲,但显存限制使其难以胜任AI训练任务。AI芯片根据部署位置分为云端训练芯片和终端推理芯片,前者需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后者则更注重低延迟和功耗。谷歌TPU、特斯拉FSD芯片等主流方案均采用推理架构,而国产AI芯片也多走此路。训练芯片领域,英伟达虽非算力巅峰,却凭借单位成本优势成为事实垄断者。
英伟达真正的护城河在于软件生态。AMD虽收购Nod.ai补足软件短板,其MI250X芯片虽参数不逊于H100,却因缺乏成熟生态而难以撼动市场。GPU最初为游戏设计,黄仁勋曾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项。2006年CUDA推出后,英伟达迅速拓展至金融、航空航天等领域。OpenCL和ROCm等替代方案始终无法形成规模,关键在于CUDA与英伟达硬件的绑定关系,形成了难以打破的生态壁垒。吴恩达曾评价:CUDA出现前全球仅百人能编程GPU,如今开发者已超百万。这一优势既是英伟达的护城河,也构成潜在威胁。
黄仁勋的焦虑源于两大问题:成本过高和战略被动。H100首发价达3.3万美元,搭建万卡数据中心需数十亿美元,初创企业难以负担。更关键的是,客户堆叠算力时必须考虑软件适配和业务需求,完全依赖英伟达意味着丧失战略主动权。谷歌TPUv5系列在推理场景更具性价比,中国市场出口管制反而可能刺激本土生态崛起。英伟达法律顾问Tim Teter警告:制裁可能催生竞争对手主导的生态系统,削弱美国技术领导地位。英特尔、高通也参与施压,AMD芯片被列入新规,凸显生态竞争的残酷性。
中国芯片产业虽与美国存在差距,但长期封锁将加速其发展进程。一旦本土生态形成,英伟达的垄断地位可能不可逆转。正如黄仁勋所言:There is no other China,there is only one China。美国芯片公司面临的不仅是技术差距,更是生态博弈的长期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