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一则职场冲突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据多家媒体报道,员工徐小娇因不满领导在办公室吸烟,于个人朋友圈发布激烈言论,直指领导”是傻*么?怎么还不去死”。这一过激言论迅速发酵,最终导致公司与徐小娇解除劳动合同。
事件发生后,徐小娇将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高达139881.61元。案件经过一审、二审程序,最终法院作出裁决。二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重点考察了公司员工手册的相关规定。该手册明确指出:辱骂、诽谤、威胁、恐吓等损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属于丙类过失,将扣发绩效工资的30%,并被视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公司有权即时解除劳动合同。
法院认为,徐小娇在朋友圈发布的言论已严重超出”用语不文明”的范畴,构成明确的辱骂行为,完全符合员工手册中关于丙类过失的界定。针对徐小娇提出的”丙类过失需造成严重身心健康后果”的主张,法院指出这与员工手册的明文规定存在明显出入,不予采信。
此外,法院还特别关注了徐小娇辩称的”劝阻吸烟”理由。法院指出,即便是对不当行为进行劝阻,也应当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而徐小娇在朋友圈发布的辱骂性言论,显然已远远超出合理劝阻的范畴,其行为缺乏正当性。
综合全案事实,法院确认一审法院关于公司解除双方劳动关系的判决并无不当,最终驳回徐小娇上诉,维持原判。这一判决不仅维护了企业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也为职场沟通行为划定了明确边界,提醒广大职场人士在表达意见时应当理性合法,避免因情绪化言论而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