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银行业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银登中心成功剥离3.8万亿元不良资产,其中个人不良贷款成为重灾区,同比增长高达64%,占比接近七成。这一数据揭示了个人信贷风险呈现的新动向,即不良资产在账龄、核销状态及诉讼程序上均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日益严峻的个贷不良压力,银行机构纷纷采用”核销即售”的创新模式,通过加速资产出表来优化资产负债表。截至2024年末,该不良资产转让市场已形成多元化生态,337家机构积极参与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
进入2025年,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市场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第一季度数据显示,转让成交额同比增长761%,达到惊人的水平,同时挂牌量也突破742.7亿元大关。这一市场热度的背后,是金融机构对风险资产处置效率的全面提升。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个人不良贷款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机制的逐步成熟,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金融机构,特别是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加入竞争行列,共同推动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规范化发展。这一趋势不仅有助于银行机构及时化解风险,也将为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防控能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