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清晨8时,我国西北地区遭遇罕见洪涝灾害,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份14条中小河流水位暴涨,其中最大超警幅度高达1.31米,多个河段出现严重险情。与此同时,江南地区太湖水位攀升至3.88米,超出警戒线0.08米,江苏境内23个监测站点水位告急,防汛压力骤增。
面对严峻汛情,水利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向全国12个省份发布靶向预警信息,精准锁定重点风险区域。部里已调派专业技术团队赶赴一线,指导各地开展堤防巡查、水库调度等防洪工作。目前,安徽、湖北等沿江省份已启动三级应急响应,调集抢险力量2000余人,备齐砂石料等应急物资,严阵以待。
此次洪涝灾害与今年异常气候特征密切相关。气象部门监测显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影响,我国北方地区近期降水异常集中,甘肃中部等地单日降雨量突破50毫米,宁夏中北部出现持续强降雨过程,为中小河流超警埋下隐患。太湖流域则因梅雨期延长,上游来水与本地降雨叠加,导致湖水位持续攀升。
水利部专家分析指出,当前汛情具有”多点开花、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要求各地务必绷紧防汛这根弦。已超警的河流中,甘肃迭部县多儿沟河超警量最大,水位较警戒线高出1.31米,当地已紧急转移群众300余人。江苏境内超警的23个站点中,无锡市惠山区漕桥站水位达3.15米,逼近历史最高纪录。
为科学应对,水利部已建立”一日一报”汛情会商机制,联合应急管理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实时研判。专家团队正利用遥感卫星和无人机对重点河段进行立体监测,通过水文模型精准预测水位走势。各地也积极采取削峰错峰、分洪泄洪等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