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备受行业关注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正式落地实施。这一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新规,明确要求所有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产品必须取得3C认证,否则将不得进行生产、进口或销售。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电池类产品的安全监管进入全新阶段,为消费者权益和公共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记者当日对上海多个公共场所进行了实地走访。在浦东国际机场,安检口已全面张贴3C认证提示标识,引导旅客选择合规充电宝产品。而在上海火车站周边的数码产品销售点和共享充电宝服务点,记者发现大部分在售产品均已通过3C认证,并清晰标注认证标识。这一现象反映出新规实施后市场主体的快速响应,也体现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日益重视。
业内专家指出,新规的严格执行将彻底改变充电宝行业的竞争格局。过去几年,充电宝市场曾因野蛮生长而问题频发,劣质产品层出不穷。如今,3C认证门槛的设立将有效筛选出具备质量实力的企业,推动行业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随着合规成本的增加,那些缺乏技术积累和品牌意识的小型企业将面临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最终形成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实施不仅关乎企业生存,更与广大消费者息息相关。通过强制性认证的充电宝产品,其生产过程、原材料选用、电气性能等均需符合国家严格标准,从源头上杜绝了爆炸、起火等安全隐患。未来,消费者在选购充电宝时,只需查看3C认证标识,就能有效识别合规产品,极大降低了消费风险。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安全感,也为整个移动电源产业链的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