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受瞩目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重磅官宣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深空探测计划——我国将正式启动小行星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这项雄心勃勃的任务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全面评估当前小行星防御方案的实战可行性,为未来可能面临的小行星威胁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据悉,该任务将采用国际领先的”伴飞+撞击+伴飞”三阶段实施模式。首先,我们将发射专用观测器探测器,对目标小行星进行长达数月的精细观测,全面获取其运行轨道、物理特性、结构构造等关键参数,为后续撞击任务提供精准的靶标信息。随后,搭载特殊载荷的撞击器将启动高速奔袭,以超过20公里的每秒速度精准撞击目标小行星表面。撞击过程将通过多颗卫星组成的天地联合观测网络进行实时捕捉,利用高分辨率成像、光谱分析等先进技术,全方位评估撞击效果,包括目标表面的形变特征、物质抛射状态以及可能引发的物理化学反应等。
这一创新性任务不仅是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更彰显了我国在太空安全领域的大国担当。通过此次演示验证,我们将积累宝贵的实验数据,为后续发展更先进的小行星防御技术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将以此次任务为契机,向全球发出诚挚的合作倡议,积极推动建立小行星探测、防御及资源开发领域的国际协作机制。未来,我国将致力于与各国共享观测数据、联合分析研究成果,共同构建人类小行星防御的”命运共同体”,为维护全球太空安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