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安徽师范大学在光热催化甲烷干重整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该校熊宇杰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龙冉教授的联合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攻关,成功攻克了催化剂因结焦而失活的长期技术瓶颈。这一创新成果通过构建具有特殊微观结构的的新型光热催化剂,不仅显著提升了甲烷转化效率,更大幅增强了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为甲烷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开辟了全新途径。该研究成果已正式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标志着我国在该前沿科技方向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多尺度调控策略,通过精确设计催化剂的纳米结构,有效抑制了反应过程中积碳现象的发生。实验数据显示,新型催化剂在连续运行500小时后仍能保持90%以上的催化活性,远超传统催化剂的稳定性。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甲烷干重整过程中的关键难题,还为未来开发高效、稳定的能源转化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天然气资源,其高效利用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甲烷转化技术存在效率低、易失活等问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安徽师范大学与中科大团队的研究成果,通过光热催化技术将甲烷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和燃料,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为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贡献了创新方案。
此次合作成果的发表,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的大力支持。研究团队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催化剂性能,推动相关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实际应用,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注入中国智慧。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提升了我国在能源催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也为解决全球能源挑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