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将全国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6000亿立方米这一红线以内。水利部为此构建了全方位的水资源管控体系,通过强化取用水全过程监管,并持续完善覆盖全国的水资源监测网络,确保生态用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的合理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在水资源配置方面,地表水管理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国已批复94条跨省际江河以及420条省内主要江河的水量分配方案,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机制。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区域间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为流域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地下水管理同样得到加强。31个省份已全面完成县级行政区取水总量与水位双控指标的制定工作,建立了从省级到县级的地下水管理责任体系。通过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遏制了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的势头,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建设成效显著。全国范围内已有171条跨省重点河湖和546条省内重要河湖获批生态流量目标,实现了对全国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的全面覆盖。这一举措不仅维护了河湖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也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通过这一系列系统性的水资源管控措施,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支撑。未来,水利部将继续完善水资源管理长效机制,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