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学市场陷入内卷怪圈 科技概念包装难掩行业遇冷

每年暑期都是研学市场的黄金时期,但今年行业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内卷态势。传统自然人文类研学项目之外,大量融合科技、AI等前沿概念的方案涌现,不少机构通过AR、VR、全息影像、AI互动等高科技手段吸引眼球,更有甚者引入编程、机器人等元素,形式层出不穷。这些经过精心包装的研学产品,价格普遍高达上万,却依然难逃”形式大于内容”的质疑。表面光鲜亮丽的背后,是研学市场深藏的危机。

多位业内人士向Tech星球透露,今年研学机构普遍面临经营困境,定价下调、订单量锐减成为常态。为争夺生源,机构不得不推出更多噱头项目,但被广告轰炸的家长们却越来越清醒。安全隐患频发、行程缩水、研学变旅游等问题,让许多家长感到上当受骗。面对这样的市场现状,研学旅行还能继续获得家长认可吗?

订单与客单价双降 研学机构生存压力巨大

行业从业者哈哈向Tech星球坦言,疫情后家长研学预算大幅缩减,招生难度显著提升,不少公司被迫降本增效。在他看来,研学的本质是教育实践,将课堂搬到真实场景中,若要真正落实这一理念,课程研发成本将居高不下。一节半天的研学课程,可能需要10天研发时间,期间一位研发老师的薪资就达5000元,加上手册设计、材料费用,若涉及景点图片版权问题,手绘成本更高达每张500元。因此,高品质研学项目的定价必然较高。以北京为例,半日游费用约300元,12天国外长线研学需3-4万元,若包含名校插班则可达5-6万元,而能获得资质证书的项目费用更是上不封顶,8-10万元也属常态。但如此高的定价,使得接受度逐年降低,近两年生源数量持续下滑,市场项目和预算均呈现萎缩趋势。

研学基地经营困境重重 低价竞争加剧生存压力

研学基地负责人星星表示,当前基地业务远不如前两年,许多中小学生研学活动被取消,业务量大幅下滑。今年各机构纷纷卷低价,首当其冲的就是压缩研学基地费用,导致基地盈利难度剧增。基地业务主要集中在寒暑假,但如今订单量和客单价双双下滑,不少基地转而承接公司团建和商业巡演维持生计,经营不善者更不在少数。

哈哈指出,研发高质量研学项目对研发团队素质要求极高,至少需要相关专业硕士或博士。但当前营收状况下,按此标准研发难以盈利,反倒是旅行社背景的研学活动更易获利。业内普遍存在两类研学机构:教育背景者更注重课程开发,旅行社背景者则侧重旅游体验,两者差异明显。教育出身机构追求学习效果,旅行社背景机构则提供”旅游+知识讲解”模式,参观特殊地点并安排培训讲师。其实两种路径都是为了满足不同需求,关键在于平衡教育性与趣味性。

家长心态转变 研学变旅行团现象频发

家长对研学旅行的态度日趋冷淡。一位家长认为,这类活动不过是包装精美的旅游团,孩子难以学到实际知识,报名只是为了让孩子有事可做、让家长省心。另一位家长曾满怀期待地选择研学,但经历后发现全程走马观花,机构更注重拍照而非教学,孩子也因疲于奔波失去耐心。此后他宁愿选择旅行社旅游或在家补课,认为研学性价比极低。”打着研学旗号,价格却翻倍,能捞钱的环节太多,何必被坑”他感慨道。

前研学机构教师透露,部分家长极度关注拍照环节,希望随时获取孩子照片,教师为满足需求不得不妥协。哈哈指出,孩子和家长需求时常冲突,若只安排学习内容易致兴趣丧失,因此长线项目常安排迪士尼等游乐园让孩子放松。一位家长复盘7天杭州研学花费1.1万元后表示,除交通外,企业大学参观及大学老师讲解外,获得的证书毫无实际价值,如此高价不如自行规划更符合孩子需求。另有家长曝出机构因地址错误将孩子留在非指定地点,追责时机构不断推诿,此类事件令家长后怕并质疑机构专业性。

课程研发承担销售KPI 导师薪资远低于摄影师

市面研学项目五花八门,咨询时机构常先强调产品高端性,如名人授课、重量级证书等,再委婉询问费用,并制造紧迫感暗示报名截止。当前行情下,为吸引生源机构压低价格,但成本下降必然影响质量。前负责人透露,机构难以负担全职教师工资,多在旺季聘用兼职大学生。哈哈指出,机构更倾向于本校学生兼职,并发现江浙沪某研学公司招聘时,摄影师日薪500-600元,研学导师仅200-300元,且学历要求仅大专。”我理解的研学导师应具备课程研发、学生心理、知识体系等多方面能力,200多一天连导游都请不到吗?这分明是研学变拍照”她质疑道。更有机构要求应聘者运营自媒体,自带流量资源,课程研发人员甚至需承担销售任务,工资与销售挂钩,本质沦为销售人员。一位从业者坦言,想坚持教育理念的从业者太难,行业要向好发展仍需巨大努力。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19日

01:37
2025年11月19日,微软在Ignite大会上正式发布了针对Windows 11的系列AI升级计划,旨在通过深度整合Copilot功能,全面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与智能体验。此次升级的核心亮点在于Copilot的全面革新,它将不再局限于特定应用,而是深度融入任务栏,成为系统级的智能助手。 Copilot的新版本将新增"询问Copilot"功能,用户只需轻轻一点...
01:37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正式宣布了一项重要人事调整计划,预计到2026年6月,该组织的全球工作人员规模将缩减2371人。这一决定主要源于该组织在2026至2027财年面临高达10.6亿美元的预算缺口,为应对这一严峻的资金压力,世卫组织决定采取积极措施优化资源配置,调整运营模式。 减员计划将涉及多个核心部门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地区办事处,具体受影响的岗位和地区将在未来...
01:37
2025年11月19日,中国汽车巨头吉利与法国雷诺集团正式宣布达成一项重大战略合作,计划在巴西联合投资高达38亿雷亚尔(约合7.14亿美元),旨在通过协同开发全新车型,显著提升双方在南美市场的综合竞争力。这一雄心勃勃的合作计划不仅将加速两国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更将为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拓展注入强劲动力。 此次投资将重点用于吉利零排放平台的研发建设,同时启...
01:37
2025年11月19日,全球领先的网络安全公司Cloudflare遭遇了一次严重的系统故障,导致其全球网络服务中断约六小时。此次事件发生在美国东部时间上午6时20分左右,由于一项用于管理威胁流量的自动生成配置文件出现异常,引发了大规模流量激增,进而导致数据传输出现严重错误。 此次中断事件的影响范围广泛,包括备受关注的ChatGPT、知名社交媒体平台X以及多个...
01:06
2025年11月18日,备受期待的复古掌机品牌AYANEO正式发布了旗下最新力作——Pocket VERT。这款竖版复古掌机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卓越的硬件配置,迅速吸引了全球玩家的目光。Pocket VERT采用86.4×143×20.5mm的紧凑机身,既保证了便携性,又兼顾了握持舒适度。其配备的3.5英寸1600×1440 LCD屏幕,分辨率高达615 P...
01:06
2024年11月17日,全球知名制药企业默沙东公司传来重大喜讯,其自主研发的肺动脉高压(PH)治疗药物Winrevair在关键临床试验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达到了预设的主要临床终点。这项针对已确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大型研究,通过严谨的随机对照设计,证实了Winrevair在提升患者运动能力、缓解临床症状等方面,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案展现出显著优势,为PH患者带来了...
01:06
2025年11月18日,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技术先锋Waymo正式宣布,其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将跨越美国南部的多个重要城市,正式落地迈阿密、达拉斯、休斯顿、新奥尔良以及圣安东尼奥。这一战略性的市场扩张,不仅彰显了Waymo在自动驾驶商业化领域的雄心壮志,更标志着其技术成熟度和运营能力已达到新的里程碑。 此次服务范围的扩展并非盲目扩张,而是基于Waymo在亚利桑那...

2025年11月18日

23:58
2025年11月18日,赛微电子正式发布投资公告,宣布计划以不超过6000万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收购芯东来科技部分股权。此次交易的核心标的涉及海南依迈、智能传感产业基金等原股东所持有的芯东来约10.99%的股权。作为国内光刻机整机领域的先行者,芯东来凭借其成熟的工艺制程技术,已成功实现光刻机自主研发与量产,其主营业务聚焦于光刻机再造升级和全新光刻机的自主研发...
23:58
2025年11月18日,甘肃稀土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自主研发的无钴低镍NFC贮氢粉成功通过客户中试验证,并顺利签订2吨采购订单。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不仅彰显了甘肃稀土在无钴低镍贮氢材料产业化应用上的重大突破,更为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钴低镍NFC贮氢粉的研发,是甘肃稀土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具体实践。相较于传...
23:58
2025年11月18日,科技界迎来重磅消息谷歌正式宣布其最新一代大型语言模型Gemini 3即将在数小时内全面上线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又迈入新纪元Gemini 3不仅继承了前代模型的强大能力更在多项性能指标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该模型目前已通过AI Studio平台向全球开发者开放预览版Gemini 3 Pro Preview为创新应用开发提供强大支...
23:58
2025年11月18日,英国顶尖学府帝国理工学院旗下衍生企业Bumblebee Power传来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革命性的高频感应无线电力传输系统(IWPT)。这项尖端技术实现了远距离、非对准式的电力传输,为未来深空探测任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源解决方案。相较于传统探测车依赖钚-238核电池供电的昂贵且难以制造的模式,新系统有望大幅降低探测设备的制造成本,同时...
23:58
2025年11月18日,丰田汽车公司正式宣布一项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将向美国五州注入高达9.12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扩大混合动力汽车零部件及整车生产线。这一重大举措不仅标志着丰田在清洁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深耕,更彰显了其未来五年内在美国累计投资100亿美元的宏伟战略布局。通过此次投资,丰田将显著提升混合动力车型的产能规模,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