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文资讯平台的黄金时代,公众号与资讯App等平台曾凭借无可撼动的流量池称霸行业。然而,随着张小龙提出“视频化表达是下一个十年的内容核心”,这一格局已然改变。技术栈与产品观的双重变革,让这些曾扮演用户入口的信息枢纽,逐渐沦为“门户时代的困守者”。尽管各大平台仍在不断进行功能更新与运营改版,但这些修补始终无法逆转时代洪流。幸运的是,AI技术的崛起为资讯平台带来了新的转机。AI不仅不是简单的算法迭代或产品形态更新,更是对整个内容消费逻辑的颠覆性重塑。在此背景下,资讯平台得以重新站上竞争牌桌,但这次它们必须用全新的能力回答一个永恒问题:在信息泛滥、意义感消逝的时代,如何重新赋予资讯平台存在的价值?

资讯平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被技术周期反复重塑的历史。从上世纪末的“分类目录+门户”时代,到搜索引擎主导的“搜索时代”,再到Web2.0浪潮下的社交媒体与订阅关注兴起,直至2010年代个性化推荐算法的横空出世,信息流成为主流。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伴随着商业版图的重塑,新模式往往通过更高效的内容供给与商业创新,将前代霸主“按在地上摩擦”。然而,这一次的技术革命与以往截然不同。过去每一次革新都踩在用户增长和流量红利的浪尖上,因此技术迭代往往带来行业版图的迅速扩张和红利狂欢。如今,资讯行业已步入存量博弈时代:增量用户见顶、总使用时长被强敌攫取,平台之间争夺的是有限的用户注意力存量。QuestMobile的报告指出,资讯服务行业已从“流量增长”转向“流量运营”的新阶段。换句话说,现在的资讯平台早已没有了当年“躺赢”的东风,反而面临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即便有AI拉动,其想要复现过去那种野蛮生长的“黄金年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换言之,AI之于资讯平台,不是让行业回春腾飞的“神药”,而更像是一场绝境求生的背城借一。

这场AI驱动的变革远非前些年的“小修小补”,而是刀刃向内地重塑资讯产品的基本逻辑——涉及内容生产、分发机制、用户关系等核心要素的三重重构。过去十年,资讯平台大体构成是人写、机器推、用户看——三者之间关系明确、边界清晰。而AI带来的真正剧变,则是将这套看似稳定的结构一一拆解、重新缝合,从而更好地回答内容如何被生产、如何被分发,以及如何同用户建立连接三个核心问题。

在内容生产端,尽管AI从未取代人类内容创作者,但它已经深度“介入成形”。过去,人工创作是一套稳定的生产范式——作者写稿,编辑调整、校对。但当AI逐步具备了生成、重写、摘要提炼、图文匹配等能力后,内容生产逐渐变成由人和机器合力雕刻。以“轻度内容”为例,目前业界普遍的做法是基于特定观点,让大模型先生成初稿,再由人润色,既提高生产效率又降低差错风险。比如在腾讯新闻、澎湃新闻等平台中,AI承担标题优化、错字纠错、配图匹配、摘要抽取等多项辅助任务。这些能力的引入,使人机协同产出内容成为常态——机器提供密度与效率,人类保留视角与判断力。

但内容的“重构”只是开始,AI更深刻的介入,发生在分发系统的解构上。曾几何时,基于兴趣标签的算法推荐被视为内容分发的金科玉律——你点什么、你停留在哪、你读多久,平台就喂你什么。这套机制在过去十年无往不利,既孕育了图文资讯的黄金年代,也让短视频平台构建起深厚的兴趣池。但与此同时,其也埋下了平台越来越“回声壁化”的隐患——用户长期接触同质化、确认偏误的信息流,逐渐丧失主动发现的能力。AI的介入,打破了这种传统投喂结构:用户“找内容”的通路被大幅拓宽——资讯获取从过去被动接受推荐,转向双向流动。即便是抖音,近期亦宣称其算法不再仅依赖既有兴趣和历史行为,而是引入更多维度信息,以便给用户呈现多样化内容,从技术上缓解信息茧房问题。而在图文资讯赛道,腾讯新闻等玩家亦在探索借助AI重塑分发系统。比如通过动态兴趣建模让推荐摆脱静态标签,实时感知用户偏好变化;内容理解也从浅层兴趣分类进化为基于价值偏好的深度刻画。这种转向,意在摆脱一味迎合的算法惯性,为用户重新打开信息世界的宽度与深度。

此外,资讯对用户而言,本就天然带有陪伴属性与工具属性。因此,AI在强化同用户的连接的同时,亦在将资讯平台这一“工具人”的角色发挥到极致。比如网易新闻,其AI评论功能正悄然改变用户互动方式。想象这样一个场景:读完一篇报道后,点击评论框旁一个AI图标,系统立马生成三种风格的评论初稿——理性、幽默或犀利。用户可一键选择、一键发布,让“发表评论”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随时被触发的表达体验。腾讯新闻同样将AI带到了评论区——AI先读懂文章,也读懂每一条评论,再化身一位高情商、活力十足、满载阳光的“老朋友”,用走心的话语回应用户,让冷冰冰的资讯多一分人情温度。而在“陪伴”层面,新浪新闻与腾讯新闻等平台,亦在将AI助手嵌入资讯产品的日常交互。前者通过“智慧小浪”实现话题推荐、智能总结、即时问答等全流程辅助,后者则以“新闻妹”提供划词提问、AI摘要、边看边聊等功能——一套“无处不在的AI助手 ”框架已初具雏形。另一些功能,则指向都是“快、准、可用”——放大平台本身的工具属性。比如在腾讯新闻直播中,针对财经、科技等领域常见的英文原声内容,AI可实时生成中英文字幕或翻译,扫除语言障碍。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业界就萌生了让新闻客户端回归工具属性的思路。腾讯内部曾研发代号“DreamReader”的资讯助手,集成了语音交互和文字阅读功能,能自动播报“DreamWriter”生成的要闻简报。而到了AI时代,这一思路更加清晰,资讯平台不必像短视频那样拼命争夺用户时长,而应致力于为用户高效获取有价值信息——真正的价值,或许不在于让用户停留更久,而是让他们更快地带着答案离开。

其实,资讯平台一直以来都有流量,但很少真正拥有“内容资产”。这并非资讯平台缺乏内容,真正的问题在于资讯内容生命周期太短,无法形成结构性记忆。举例来说,图文资讯平台每天海量新闻如走马灯轮播,一条新闻如果在24小时内未被充分消费,几乎注定会被平台机制“沉底”。而一场横跨数月、牵涉多方的复杂事件,往往会被切割成数十上百条孤立的推送,时间线、因果关系、关键主体、舆论拐点,全部被打散,读者往往只能记住一些片段,难以拼出完整图景。这种近乎“一次性内容”的生产模式,导致资讯平台很难积累内容资产——新闻永远在源源不断地产出,一旦过了时效便束之高阁,却难以真正构建内容壁垒。而AI的到来,让“记忆”第一次成为可能——原本需要调查记者反复核实、编排、归类、撰写的深度整合报道,如今AI也能通过多方信息交叉验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整体变得系统化、可规模复制。腾讯新闻即是范例。借助AI,每条热点新闻后,其既能生成简要总结,呈现关键信息,亦能更精准地推送相关报道;新闻下方更有着”事件脉络“功能——把时间线、人物关系和核心争议铺开,让用户几分钟内就能把一件复杂新闻捋顺。如果用户对事件的后续发展仍有关注,只需留下关键词,AI便会据此定制一份专属早报:从滚滚资讯流中精准筛选,整理出与之最相关的讯息,每日主动送达。据悉,AI早报不止于新闻本身,其还能围绕特定公司、行业,甚至一个垂直议题持续追踪,为用户搭建一个长期、动态的信息入口。另一方面,在专业垂类中,大模型的语义理解与信息整合能力,正让资讯平台第一次有能力把原本碎散的信息,梳理成可供查阅与积累的知识体系。以腾讯新闻“财经助手”为例,围绕一家企业,系统可自动整合其财报、高管言论、并购动态与监管回应,打包生成一份持续更新的资料库。用户不再需要四处翻找,只需点开其助手,便能一览一家公司的业绩走势或舆情变动。与之类似,每日经济新闻等平台也已上线财报智能分析工具,使财经资讯正从“看”迈向“用”。信息一旦被这样结构化地“记忆”下来,便在平台留下了永久的价值印记,日后无论是算法推荐还是用户主动检索,都能反复发挥作用。AI 是内容价值释放的催化剂和倍增器。它高效整合碎片化信息,赋予资讯持久的生命力——资讯内容价值不再因时效而消逝。通过产品化应用,AI 更将精品内容战略下的优质数据转化为长期资产,持续释放其倍增价值。而当资讯内容价值得以沉淀,平台得以构建自己的内容资产和知识图谱,其价值逻辑也随之改写——图文资讯不再仅是一锤子买卖的即时消费品,更成为可以沉淀、反复利用、持续增值的资产。当然,结构化并不意味着放弃即时,而是让资讯平台多了一层沉淀价值的筋骨。从长期来看,这是一种慢性价值,也是为数不多能让资讯平台在短视频挤压下争回存在感的方式。而可以确定的是,这轮变革已经启动,且进展迅猛。这批始终活在变化里的玩家,有望在这个新的周期实现自我救赎,为资讯行业找寻新的可能。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18日

20:38
据行业消息人士Nate the Hate独家爆料,知名游戏开发商R星目前正在秘密评估《侠盗猎车手6》(GTA6)登陆任天堂Switch 2平台的技术可行性。据悉,目前该项目仍处于早期技术测试阶段,尚未确定最终发布计划。 尽管任天堂Switch 2的硬件性能相较于PlayStation 5和Xbox Series X|S存在一定差距,但其内存配置优于Xbo...
20:38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将于11月21日10:00正式登陆全网,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奇幻观影体验。这部备受瞩目的二维动画电影自暑期档上映以来,便以惊人的表现力征服了市场和观众,累计票房突破17.17亿元,不仅刷新了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更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将放映期延长至12月1日。豆瓣评分高达8.5分,充分彰显了影片在口碑和艺术价值上的双重成功,赢得...
20:38
2025年11月18日,全球互联网用户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访问中断风暴,罪魁祸首竟是网络安全巨头Cloudflare突发的技术故障。这场故障犹如一场数字海啸,迅速席卷了全球多个依赖其服务的网站,导致用户无法正常访问心仪的平台。其中,社交巨头X(原Twitter)和人工智能先锋OpenAI的ChatGPT等主流服务更是深受其害,用户普遍收到了令人困惑的“Clo...
20:38
11月18日,宁德时代在官方互动平台上发布重要信息,透露当前储能电芯市场需求呈现空前繁荣态势,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已达到历史峰值水平。针对投资者高度关注的两个核心问题——排产计划是否已延伸至明年以及产品均价是否会随之调整——宁德时代给出了详尽解答。公司方面强调,生产计划正严格遵循客户需求进行有序推进,确保每一批订单都能得到高效响应。目前储能电芯订单积压严重,部...
20:38
2025年11月18日,孚能科技正式宣布一项关键战略调整,即对全固态电池项目实施主体进行优化升级。为全面加速高比能量、高安全性固态电池的研发进程与产业化布局,公司决定将由其全资子公司广州孚能科技独家承担“高比能量、高安全性固态电池开发”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此次组织架构的调整,在募投项目的投资总额、核心业务领域、战略发展方向以及实施模式等方面均保持不变,确保募...
20:38
2025年11月,中国汽车行业迎来重大合作里程碑,奇瑞商用车正式与领先自动驾驶技术企业轻舟智航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启无人物流车商业化新篇章。据悉,双方首款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无人物流车已率先在苏州、金华、芜湖三大城市投入实际运营,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有力示范。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亲临签约仪式,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奇瑞集团在智能化转型战略上的坚定决心和战...
20:38
2025年前10个月,广州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强势突破1万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首次在10个月内达成这一里程碑。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出口增速超过20%的强劲表现,使广州在全国主要外贸城市中位居首位。这一显著增长得益于外贸新动能的持续释放和国际市场拓展的深入推进。广州正积极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推动外贸结构优化升级,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随...
19:54
2025年11月17日,微软正式发布重要安全警示,宣布即将推出的Windows 11“智能体式AI”功能将默认关闭。这一创新功能赋予AI智能体访问用户文档、桌面等核心个人文件夹的权限,但需管理员手动启用方可使用。微软在声明中强调,该智能体将在隔离环境中运行,能够代表用户自动执行各类任务,然而也面临着“跨提示词注入攻击”等新型网络威胁的潜在风险。 针对这些安全...
19:54
2025年11月18日,中科宇航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力箭一号遥十一运载火箭已成功完成总装测试,并顺利通过出厂评审。这款备受瞩目的火箭即将在近期奔赴酒泉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执行"一箭9星"的密集发射任务。此次火箭总装工作在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完成,基地采用先进的脉动式生产模式,不仅效率显著提升,更具备年产30发的固体运载火箭生产能力,这标志着力箭一号正式迈入...
19:54
2025年11月18日,亚玛芬体育正式公布其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公司营收高达17.6亿美元,不仅成功超越市场此前预测的17.2亿美元,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盈利方面,亚玛芬体育同样表现卓越,调整后每股收益达到0.33美元,大幅超出分析师预期的0.25美元,彰显出公司稳健的盈利能力。 得益于这份出色的业绩表现,亚玛芬体育管理层信心倍增...
19:54
2025年11月18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发布《重庆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创新蝶变行动计划(2026—2030年)》,为未来五年重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擘画宏伟蓝图。该计划明确提出,重庆将着力构建高性能、高效能算力体系,通过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优化全国算力资源配置。同时,计划推动与成都、西安等西部城市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区域性算力网络联盟,实现跨区...
19:54
2025年11月18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发布《重庆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创新蝶变行动计划(2026—2030年)》,标志着该市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该计划以工业机器人领域为核心突破口,重点布局焊接、装配、喷涂、搬运、质检等关键制造场景的智能机器人研发,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方案特别强调,将优先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