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销门外汉到AIGC营销第一人,Jasper AI诞生前的8年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硅兔赛跑(ID:sv_race),作者:王王,编辑:蔓蔓周,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在ChatGPT引爆全球热潮之前,大多数人仍对生成式AI一无所知时,Jasper AI已凭借GPT-3自动生成营销创意内容,在短短18个月内从零起步成长为独角兽。一夜成名的背后,Jasper的三位联合创始人经历了8年的摸爬滚打、3次失败才捕捉到真正的商机,从对创业和经营一窍不通的“草台班子”蜕变为明星创业公司的掌舵人。这8年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01 营销门外汉的营销公司
2014年,三个不愿打工的年轻人Dave Rogenmoser、JP Morgan和Chris Hull聚在一起,立下三个誓言:第一,一起创业,具体做什么无关紧要;第二,每月收入6000美元维持生计;第三,友谊长存。说干就干,三人迅速成立了一家SaaS公司,但很快以失败告终。由于商业模式变现周期过长,为维持生计,他们不得不放弃首个创业项目。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三个完全不懂营销的人成立了一家营销机构。这家公司帮助当地企业做Facebook广告、搜索引擎优化或网站落地页。由于客户多为小企业主,对营销工作缺乏专业认知,他们便充当中间商赚取差价:公司每月收取客户服务费,再以50%的成本外包执行,自己只需接电话转达需求。
这看似轻松的生意实则暗藏危机。每次与客户沟通时,他们都要假装专家指点江山,挂断电话后才开始紧张地查阅资料学习。雏鹰被推下悬崖才学会飞翔。在自我挖掘的“坑”中,Dave、JP和Chris逐渐成长为真正的营销专家,并从服务各行各业客户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知识。公司月收入达到25000美元,却因商业模式难以扩张、服务不够专业而陷入瓶颈,客户投诉不断。
一年后,三人关闭了这家公司,另起炉灶,成立了一个新项目:教别人如何创办月入25000美元的营销公司。
02 成功的自我营销,失败的知识付费
关闭营销公司后,Dave、JP和Chris投身于新的付费课程项目6K Success,将三人一年的成功经验产品化,出售给营销人员。这一次,他们开始为自己做营销。借助此前积累的经验,他们构建了有效的营销渠道、扩大广告投放规模、经营在线社区,吸引了大量新客户。
然而,销售课程却难以盈利。尽管公司在市场营销层面做到尽善尽美,却无法阻止客户购买后立刻复制出售——知识变现之路异常艰难。干得不爽的三人再次站在十字路口:这家公司还要继续吗?
03 无心插柳日入8万,往日辉煌难再现
三个联合创始人中,JP擅长编程。在运营6K Success期间,他开发了一个简单的浏览器小插件:当用户浏览网站时,页面上会定时弹出小窗口,显示谁在何时刚刚购买了产品,以此激励下单。这个小插件上线后,转化率提升了48%,三人敏锐地发现了潜在商机。
他们把这个工具发给几个做营销的朋友试用,收到了积极反馈。这鼓励了三人壮士断腕,关停付费课程业务,专注新产品研发。彼时,这个小插件只是一段朴素的代码,三人在正式构建产品前举办了一场在线研讨会。这场活动吸引了数百人参加,预售环节更是火爆——尽管产品尚未准备好商用,但预付1000美元即可成为首批用户。
现场观众大卫激动不已:“这么好的产品,我们现在就要用!”于是80个人在抱怨中支付了1000美元——这是Dave、JP和Chris创业以来一次性赚到的最大一笔钱。看着转账记录,他们第一次感受到真实的市场需求。
几个月后,产品投入市场,反响热烈,这就是后来的Proof。带着Proof,三人入选了YC 2018年冬季创业营。
Proof从第一天起就得到了市场验证,很快,产品月收入达到75000美元。然而,天花板也来得很快。Proof只是一个简单功能,安装卸载都极其容易,流失率很高;由于产品过于简单,竞争对手复刻成本低廉,大量挑战者涌入发起价格战。三人决定将Proof从“功能”升级为“平台”,开始研发建站工具,帮助用户制作个性化网站。
但新的Proof产品并未赢得市场青睐。公司持续烧钱,增长却停滞不前。Dave后来复盘,当时资本支持让他们懈怠,失去了危机感,总觉得账上还有钱,导致很多问题未能及时解决。截至2020年10月项目关停,公司月收入仅25000美元,增速约3%,绝大部分收入来自最初的弹窗软件。
开局一帆顺的Proof在18个月后惨淡收场。
04 异军突起重回巅峰
2020年底,结束了Proof项目后,Dave、JP和Chris开始研究AI,并注意到了GPT-3。当时,三人尚未走出前18个月的阴影,决定先开发一个简单的小app送给培训课上的人试用,30天内若无成效就放弃这个方向。
然而,熟悉的惊叹和热情再次回归。人们仅看到demo演示就兴奋不已,纷纷要求采购,Jasper就此诞生。作为资深的营销人,Jasper团队深知营销人的痛点。除了创意和内容生产,他们还需针对不同媒介设计不同风格的内容——同样的产品介绍,在官宣新闻稿和TikTok上的呈现方式截然不同。Jasper不仅能自动生成适配各平台的内容,还能将品牌风格要求输入AI,确保生成内容保持统一的品牌调性。
截至2022年底,Jasper完成3轮融资,共筹集1.31亿美元,估值超15亿美元。2023年初,ChatGPT爆火,不到半年内,GPT-4、AutoGPT迅速迭代,Bard、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大模型陆续问世,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风头无两。
在应用层面,AI自动写作文案领域作为大语言模型的“传统优势”,在短短几个月内变得拥挤。Jasper虽占据先发优势,却面临Copy.ai、Anyword等新势力的竞争。
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今天的Jasper在原有基础上拓展出聊天机器人和AI生图两条新产品线。生成式AI的赛跑才刚刚开始,风停之时,独木桥上的选手中谁会是最终赢家,一切未知。
不过,对于今天的Dave、JP和Chris来说,作为屡败屡战的创业老兵,他们早已更懂得如何经营一家公司,也更能享受创业的酸甜苦辣。也许Jasper只是他们创业旅程中的又一站,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组聪明有趣的三剑客还会再次出发,给世界创造更多惊喜。
参考来源:How Jasper found product-market fit: pivoting to AI-native SaaS(UNUSUAL)Jasper.ai(YCombinator)https://www.jasper.ai/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