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作者琉音,经站长之家授权转载发布。当前影视圈最令人艳羡的行业,非演唱会莫属。尽管电影业仅在2023年享受了报复性消费的红利,但演唱会行业却连续三年持续受益,且目前尚未显现任何消退迹象。音乐节热度有所回落,而演唱会市场却始终热度不减。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保持高速增长,票房收入达296.36亿元,同比增长66%。
硬糖君曾一度认为,头部歌手已连续巡演三年,门票不再难抢,甚至部分场次还提供折扣,是否意味着演唱会市场已接近饱和?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头部歌手通过邀请重磅嘉宾吸引新消费群体,例如五月天演唱会邀请F4时隔12年再度合体,引发巨大话题效应,有效带动了门票销售。此外,垂类演唱会层出不穷,如近年专注于电影领域的易烊千玺重返音乐舞台,其演唱会门票被炒至万元。
尽管演唱会与电影票价均引发公众抱怨,且演唱会属于明显的消费升级,与当前消费降级趋势相悖,但为何演唱会市场始终不温不火?演唱会为何经久不衰?
《报告》显示,演唱会观众构成中,女性占比高达66.1%,25-29岁年龄段观众比例最高,超过30%,35岁及以上年龄段观众呈增长趋势,占比达21.6%。可见,演唱会观众与影视圈受众高度重合。部分经济基础较好、具备消费能力的女性上班族将注意力从影视圈转移至音乐圈。此外,观众观演频次也在提升。一年内观看两次的观众占比达16.0%,同比增长2.8%;观看三次及以上的观众占比9.2%,同比增长2.2%。2024年,大型演唱会观众年均观演频次为1.5次。
面对高昂票价,人们不禁好奇:观看演唱会的都是富裕人群吗?硬糖君通过调研发现,许多观众表示演唱会具有成瘾性。”看似观看演唱会,实则追求专家号””演唱会如同出轨,只有0次和无数次””手机信号消失的三小时,却是生命信号最满格的时光”……网友小A坦言,自己虽为普通上班族,月收入5000-6000元,但会固定存钱观看演唱会,虽非每月都去,但每年至少参加几次。她还会根据演唱会地点安排旅行,例如去其他城市看演唱会后,会计划前往该地旅游。平时1320元的衣服、化妆品犹豫不决,但1320元的演唱会门票却毫不犹豫购买。”我没有车、没有房、没有娃、没有恋爱。花几千元看演唱会,顺便旅游,能让我开心两个月,何乐而不为?说起工作,还得给喜欢的歌手们鞠躬。正是他们,让我甘愿在公司辛苦打拼。”在演唱会现场,我们常见证粉丝的真情流露。《毛不易冒险精神巡回演唱会》北京收官场的点歌环节中,粉丝彩虹展示了她追随毛不易从成都到武汉的十三场巡演照片,终于在北京场实现点歌梦想:”是你给了我许多冒险精神,让我有勇气克服生活、工作中的困难。”网友小B解释,反复观看同一歌手巡演并非因为有钱没处花,而是不同城市会有不同主题、舞台设计和歌单。最重要的是,点歌环节提供了与歌手交流的机会。许多粉丝追随多场巡演,正是为了争取这个宝贵时刻。而广泛观看不同歌手演唱会的观众,有人称是在”偿还童年债”,弥补学生时代未能观看演唱会的遗憾;有人表示是为了疗愈,通过演唱会这种情绪消费消解生活苦涩。
何为演唱会的”体验感”?作为”音乐+K歌”的线下产品,KTV曾风靡一时,如今却沦为夕阳产业。而昂贵的演唱会,却成为当下最流行的”万人KTV”。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5年娱乐休闲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KTV门店数量从2018年的5.2万家锐减至2024年底的不足2.8万家,近乎腰斩,且近40%剩余门店处于亏损状态。尽管音乐圈多年未涌现新人,在线音乐平台也难以获得巨额收益,人们对”音乐产品”的需求似乎大幅降低。但如今看来,并非对音乐产品需求减少,而是对音乐体验感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以为经济下行,电影、剧集会享受”口红经济”红利,却没想到当代人的”口红经济”反而消费升级,演唱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情绪口红”。”演唱会是歌手个人属性较强的音乐产品,不同歌手的演唱会体验感各不相同。”毛不易演唱会总导演刘子夏告诉硬糖君,市场上许多火爆演唱会都具备差异化卖点。例如汪苏泷的演唱会如同大型游乐场,他能将每首歌的舞台设计玩出新花样,与其古灵精怪气质相符。而李宗盛的演唱会则回归纯粹,仅抱一把吉他安静演唱,舞台设计以人为核心。毛不易的演唱会风格偏向李宗盛,因为”这类音乐创作型歌手更希望以演唱为主,舞台设计尽量简洁,提供舒适演唱空间。”舞台简洁不代表缺乏沉浸感。演唱会的沉浸式设计以歌手音乐表达为出发点。毛不易许多歌词由其本人创作,歌词表达深受粉丝喜爱。”为了让观众走进歌词世界,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可视化呈现歌词。”刘子夏透露,他偶然看到一个灯的影子,便获得灵感设计了巨型方形歌词灯。该灯从观众席上方垂下,歌词投影在观众席间流动,既浪漫又诗意。”我们不想让歌词灯仅为一首歌曲服务,而是想让它成为供大家拍照打卡的纪念标志。”许多看过演唱会的粉丝因太喜爱歌词灯,还自发制作了小型歌词灯模型。如今的演唱会更像融合音乐+K歌+展览的沉浸式产品,既满足歌迷对音乐的现场感需求,又满足观众拍照打卡的社交需求。
演唱会还会持续多久?”不同定位歌手的演唱会市场状况各不相同。”刘子夏认为,国民级歌手与垂类歌手面临不同挑战。周杰伦、五月天这类国民级歌手观众类型多样,未必全是粉丝。部分观众只是因为曾听过他们的歌,现在购买情怀单,或作为日常娱乐。随着巡演频繁,他们的演唱会或许不再像从前那样难抢,但仍有强大基本盘。因此,他们演唱会的”消费后劲”主要依靠制造大众惊喜环节。例如今年五月天北京演唱会,首场是F4合体回忆杀,第二场是汪苏泷与阿信联动演唱《难哄》OST串烧,传闻后续每场都有重磅嘉宾登场。垂类歌手演唱会则侧重满足粉丝需求。刘子夏透露,毛不易70%粉丝是年纪较大的上班族,男女比例均衡。他们参加毛不易演唱会更在意歌手本人演唱,希望与毛不易进行”灵魂交流”。因此专门设计了不插电环节,毛不易与乐手在台上演唱,如同在学校天台上表演。点歌环节还号召粉丝制作手工,毛不易亲自挑选并讲述背后的故事,完成点歌愿望。
尽管每个歌手的演唱会都有批评声音,但观众主要还是为歌手本人与音乐买单。刘子夏认为,做好演唱会只需把握两个核心点:一是帮助艺人将内心表达呈现在舞台上;二是确保所有观众都能”接收”这种表达,获得完整体验感。”毛不易的’冒险精神’非常平凡。他告诉我,某天回家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宝(毛不易的宠物狗),感觉生活平淡却已很美好,这种平凡就是冒险精神。外部世界有规则,但每个人内心有另一套规则。在我的规则里过好每一天、每一秒,就是冒险精神。”刘子夏表示,只要让观众在毛不易演唱会上也能体会到这种平凡冒险精神,他们的使命就完成了。
在头部歌手演唱会相对饱和的情况下,以粉丝经济为主的垂类演唱会仍呈现百花齐放态势。不断涌现意料之外的新人举办演唱会。如何运营好垂类演唱会,考验的是歌手与团队的策划与执行力。如何见证热爱、怎样融入群体,演唱会不仅提供娱乐体验,更是一段重要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