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沿的赛道,终于起风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ID:kejixinzhi),作者:王思原,编辑:伊页,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头图来源摄图网。

人形机器人发展得有多快?去年8月,小米率先发布人形机器人“铁大”,但“蹒跚”、“摔跤”、“比雷总年纪都大”成了标签,网友造梗的同时也显现出产品的窘境;2个月后,特斯拉Optimus亮相,也没能少得了被嘲笑,称其是只能靠人工抬上台去展示的铁架子。当时的人形机器人,还被当作是各大科技企业“博眼球”的营销噱头。但如今不到一年时间,整个行业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不久的2023年特斯拉股东大会上,从Optimus最新的演示视频中可以看到其有了非常巨大的迭代,走路更加自然和灵活,可以更好执行各种复杂且精细的机械操作任务,比如收拾杯盘。并且近期特斯拉也表示,7月正式投产的Dojo超级计算机,也将为Optimus提供服务。此外,华为注册成立东莞极目机器有限公司的消息,更使业内浮想翩翩。据悉,该公司注册资本8.7亿元,经营范围包括电子元器件制造、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等。当然,最引爆国内市场情绪的还属深圳、上海、北京三地先后发布政策加持,尤其北京方面提出要培育百种高技术高附加值机器人产品,和具有全国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并且到2025年,全市机器人核心产业收入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无论是产品端还是政策端,人形机器人的风似乎已经完全吹起,但不免也引出一些问题:为什么人形机器人在当下节点集中爆发?人形机器人iPhone时刻还远未到来,是卡在了哪些领域?以优必选为代表的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能否熬到黎明?

电动车与大模型的组合,一个新技术大周期的开启,往往具备三大基础要素:一是具备广阔市场前景且有政策背书,二是存在大量旧技术周期遗留下来的闲置资本,三是促发更大规模的产业革命。以上三点在人形机器人赛道都已初见端倪,这也是此次市场被引爆的关键所在。

近期,包括国海证券在内的多家知名券商机构,发布有关人形机器人的研报,统一认为今年的投资虽然仍是0-1阶段,但长期来看空间不是问题。如果与新能源车对比来看,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更大。人形机器人是对劳动力的替代,电动车是对燃油车的替代。而全球劳动力人口在35亿左右(总人口在80亿),全球汽车保有量在15亿,按照人形机器人单价10万元、汽车单价15万元估算,人形机器人、汽车天花板存量市场空间分别为350、225万亿元。马斯克也乐观预计,未来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可能会远远超过汽车的需求。未来十年特斯拉人形机规划500万台产能。按量产后的2.5万美元单价计算,未来3-5年市场空间超百亿美元,十年后将超千亿美元。

“科技新知”认为,AI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危机下,人工替代的产业大趋势已经十分明确。今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聚焦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等10大应用重点领域,提出明确指引方向。这样的政策驱动利好,事实上已经奠定了机器人市场的应用基础。

当然,技术的实现,更是人形机器人落地的基础。事实上,人形机器人与智能电动车的供应链重合度不低,一些重要技术甚至可以直接迁移。例如一些视觉感知算法可以在机器人上复用,并以智驾领域积累的Know-How进行赋能,未来特斯拉的FSD V12、Dojo超算落地后,更是能够大幅提升AI训练速度。马斯克此前也表示,特斯拉的领先之处是已经打通了FSD和机器人的底层模块,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算法复用。并且,通用型AI算法支持的机器人,才是特斯拉未来长期价值所在。

此外,在机器人产品中,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比达到70%,而基于成熟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传感器、电机、减速器等配件,也都能够实现产品复用,基于经验积淀以及规模化降本能力,还更有助于人形机器人加速产业化。

对于智能化问题,AI大模型等技术的爆火,以及硬件技术方案的迭代,加速了人形机器人产品功能升级和智能化提升。AI是大脑,运动控制器是小脑,机器人就是躯干,三者在一起才组成完整的产品系统。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兴起,模型参数高达万亿级别,ChatGPT能够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和自动化决策提升机器人的理解能力,以及连续对话与持续交互能力;PaLM-E模型则可从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两方面,助力机器人掌握更多样本的学习能力,并且将获取到的决策进行执行。而有这些技术的赋能,便能使机器人达到任务级的编程和交互。只需要告诉机器人它要做的任务是什么,机器人就会理解需要做的事情,拆分任务动作,生成应用层控制指令,并根据任务过程反馈修正动作,最终完成人类交给的任务,基本能够实现全自主化运行。

人形机器人爆发元年:技术突破与市场机遇解析插图

理论上几乎完美,可冰冷的现实是,虽然人形机器人的市场空间格局已经打开,技术也日渐成熟,但从价值释放角度来看,还有待突破。“iPhone时刻”还未到来。

从广义范畴来看,人形机器人本质上并没有脱离机器的束缚,即便拥有了人体的形状,但仍然是机器人的一种。只是在装备了感知、驱动、末端执行、能源供应,运算及软件这五大系统之后,较之逻辑简单的工业机器人,智能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传统工业机器人更像一台机器而并非“人”。由于其所运行的轨迹都是被事先编程好,只可以在固定区域,特定场所,做规定而重复的动作,不具备独立处置突发(非程序内)问题的能力,只能被归类为非智能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无法与环境发生交互,而人形机器人拥有更高程度的自主运行完成任务的能力,用更为规范的学术语言描述,这种人工智能就叫做具身智能。英特尔CEO黄仁勋在ITF 2023上也谈到此概念,“人工智能和加速计算正在共同改变技术行业。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将是一种被称为具身AI的新型人工智能,即能够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即具身智能。”具身智能是能够提升当前“弱人工智能”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亦是产生超级人工智能的一条可能路径。但显然,当下的人形机器人距离这一状态还有非常巨大的差距。更为具象的期望是:先听懂人类语言,然后分解任务,规划子任务,在运动中识别物体,与环境交互,最后完成相应任务。但是,还没有哪一种类人机器人能自己决定自己想要做什么。

另外,传感器精度和可靠性的不断提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举例来说,在进水、进到粉尘或者颠簸之后,相机的校准就容易失效,长期使用之后像素点就容易坏死等硬件问题,都会直接导致机器识别率在准确性上的丢失。能否准确拿起鸡蛋等易碎物,考验的也是精细度以及可靠度是否有所突破。与普通的轮式机器人相比,双足步行更加困难,这需要更高的软件和硬件性能,特别是控制算法。因此,如果机器人能够在不依赖人类帮助的情况下,对周围的情况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行动,那么机器人的灵活性和综合性就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而目前能够实现完全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人形机器人,却寥寥无几。

而制造成本的居高不下,也是人形机器人难以走出实验室完成商业化的一大因素。人形机器人相较工业机器人结构更为复杂,这也导致其售价不菲。本田ASIMO的单台成本为200万美元,波士顿动力Atlas的单台成本为250万美元,即便是特斯拉的Optimus,成本也约在10万美元左右。有从业人员告诉“科技新知”,“传统人形机器人的三大件为减速器、控制器与伺服电机,这些零部件由少数制造巨头把持,十分考验行业的议价能力,如果行业需求不多,便无法低价采购,则难以降低成本起量,而不起量又难以低价采购。”曲高和寡确实是行业降本的“拦路虎”,不过国产供应链在电机、减速器、滚柱丝杠、传感器等环节,均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引进国产供应链有望进一步降低核心零部件的价格。用金钱换空间,对于财大气粗的特斯拉、小米等企业来讲没有问题,它们也有资本去接受行业商业化落地的缓慢,但对于优必选等专注人形机器人的初创企业来说,又能否撑到黎明的到来?

艰难的0到1。一般来说,行业环境不成熟、商业化不明朗的初期,往往是最“烧钱”的时候。而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几乎困扰着所有人形机器人企业。拿优必选为例,第三方平台信息显示,其已经拿到D轮融资。据公开资料显示,D轮融资共持续了两年,增资总数达6次。但优必选的营收情况却一直不容乐观。根据优必选提交的招股说明书,在2020年至2022年9月的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分别为7.4亿元、8.17亿元、5.29亿元,净亏损则达到7.07亿元、9.18亿元、7.78亿元,同期收到的政府补贴为6620万元、5950万元、2150万元。营收略有增长,利润却在下滑。好在一个新兴的科技产品市场,前期的经营性亏损是可以被投资人接受的。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亏损规模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影响利润的因素之一,就是对存货的计提减值。优必选在招股书中表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有6120万元的存货,进行计提减值4540万元。这批存货为40000台人形机器人AIpha Mini悟空,原因是产品生命周期较短,不适应客户偏好变化以及技术变化。也就是说,人形机器人市场目前并非标准化套制市场,还是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做,而无法批量生产则意味着毛利率无法提高。反应到数据上,优必选的毛利率2020年为44.7%,2021年下降到了31.3%,去年前三季度为30.7%。其中,行业定制的智能机器人业务毛利率为41.3%,但消费级机器人业务毛利率仅为4%。优必选资金不继、撑不下去的状况由来已久。Alpha第一台样机和jimu早期样机出来之后,就曾面临生存困境。创始人周剑和CTO熊友军去各地路演,找基金管理人拉投资。在一个投资者论坛上,周剑认识了比亚迪的联合创始人夏佐全。后者个人拿出400万元跟投,让优必选活了下来。此前也有前员工透露,听说2018年要不是腾讯领投C轮融资,“公司就要烧钱玩完了”。作为行业内估值300亿的独角兽,财务状况都不容乐观,其他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大概率也凶多吉少。

事实上,人形机器人从0到1的落地,本质不是一个市场问题,而是一个技术问题。无论是优必选旗下的真人尺寸机器人“Walker”,还是马斯克的“Optimus”,又或者小米的CyberOne,要真正面向大众市场,在产品上还很不完善,技术还处于前期的研发阶段。首先算法上,虽然有很多底层代码已经开源,但差距在于迭代的质量,比如在不同场景下的适应能力,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产品属于业内领先,而优必选等国内企业依旧需要迭代追赶。其次是硬件成本问题。除了三大件外,人形机器人还需要更多的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以及芯片、云计算平台等全方位的支持。这注定了未来产品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一场供应链的较量。机器人制造和AI研发,算得上是最难熬的两个赛道,大笔投入却难见效果,这对优必选等还未上市且背后没有“金主”支撑的企业来说是一种考验。比如,2021年优必选的产品用的还是2017年采购的芯片和板卡,而随着时间流逝,部件存货要么自然损坏,要么淘汰落伍。

不过创业者们也摸索出一条清晰生存路径。在十有九亏的AI赛道中,要活下来必须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然后运作上市,补血续命。优必选所有的故事,都是奔着投资机构有的放矢。但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当下资本市场环境与此前不同,一家企业如果没有成熟的商业化做支撑,即便上市成功,也要疲于应对二级市场的预期倒逼。“目前来看,CyberOne、Optimus这些有背景的人形机器人大概率会生存下来,并且活得很好,而以优必选为代表的那些囊中略显羞涩的企业,想要分一杯羹,目前来看,还很艰难。”一位机器人供应链相关人士,向“科技新知”坦言。

写在最后。阿西莫夫的《钢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在管理一座农场,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在拖拉机、收割机、翻土机、汽车、挤奶器这些机械上都装上一部“电子脑”,让它们成为智能机械。二是让收割机、翻土机、汽车、挤奶器都维持原样,但使用一个拥有“电子脑”的机器人去操作它们。你会选择哪一种?书中的农民选择使用了机器人,这也证明了人形机器人的意义和优势:机器人可以像人类一样使用机器,并且迄今为止一切人类发明的工具,人型机器人直接就能使用,但机器始终只能做循环运动。这是基于应用上的,更是基于经济上的。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25日

18:00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文旅探索之旅。这座作为连接桥隧体系关键枢纽的人工岛,不仅承载着交通管理、应急救援等多重功能,更将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据官方消息,该岛将于10月25日正式启动文旅试运营,并于12月实现全面对外开放,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带来独特的跨海体验。 试运营期间,深圳巴士集团与中山公交集团将联合提供定点接驳服务,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往返。游...
18:00
2025年10月25日,一个值得铭记的里程碑时刻——拱北口岸年度客流量历史性突破1亿人次,正式成为中国内地首个迈入“亿级”客流大关的口岸。这一振奋人心的数据由拱北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权威发布,具体统计显示,截至当日16时08分,全年累计通关旅客数量终于突破1亿大关。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一纪录的达成比2024年整整提前了27天,彰显了口岸运营效率与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17:26
哈弗品牌今日正式发布了旗下H6L车型的详细配置信息,这款备受市场期待的车型凭借其出色的空间表现和豪华配置,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新车整体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800/1895/1730mm,轴距达到了2810mm,这样的车身比例不仅赋予了车辆稳健的姿态,更确保了内部空间的宽敞舒适,为用户带来媲美中大型SUV的乘坐体验。 在内饰设计方面,H6L提供了秋褐米、探秘黑、峡...
17:26
2025年10月25日,蚂蚁国际正式宣布与泰国国家支付系统PromptPay达成战略合作,携手NITMX和盘谷银行共同推进支付便利化升级。此次合作将显著提升中国游客在泰国的消费体验,通过Alipay+服务实现跨境支付的无缝衔接。 中国游客现可通过支付宝扫描遍布全泰国的超百万PromptPay二维码,轻松完成购物、餐饮、交通等多样化消费场景的支付。这一举措...
16:52
2025年10月24日,备受瞩目的第三届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大会在北京隆重启幕。这场行业盛会汇聚了全球167家顶尖企业,共同呈现了一场人工智能技术的盛宴,展出近百项前沿技术及创新产品,内容涵盖智能航控系统、无人驾驶飞行器、智慧机场解决方案等多个关键领域。本次大会以推动航空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为核心目标,致力于全面提升行业的智能化水平,为我国民航的高质量发展...
16:52
2025年10月25日,全球领先的地球观测组织(GEO)正式宣布启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项目——与阿里巴巴云、上海海纳工程院联合打造全球高温韧性服务平台(GHRS)。这一创新平台将率先在杭州和上海开展试点运行,通过整合卫星遥感数据、城市热力图谱以及实时人口流动信息,构建起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高温监测预警体系。 依托阿里巴巴云强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先进...
16:21
自2025年10月25日起,铁路12306客户服务中心正式推出团体旅客车票电话受理服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团体票务办理方案。这一重要举措旨在优化购票流程,显著提升团体票务处理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团体出行需求。 此次改革不仅限于电话服务升级,铁路12306客户端及官方网站也同步进行了功能优化。单笔购票上限由原来的15张提升至19张,让用户能够一次性...
16:21
2025年10月25日,俄罗斯领先的电商平台Ozon正式宣布推出创新商品分享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社交互动体验。用户现在可以在个人主页自由创建并展示个性化的商品清单,通过分享喜爱商品的方式与亲友互动,进一步拉近用户之间的距离。这一功能的推出标志着Ozon在社交电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有望显著提升用户粘性和平台活跃度。 作为平台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Ozon同...
16:21
中国国际航空正式官宣,将于2025年10月26日全面启动冬春季航班计划,开启全新的航空服务周期。此次新航季将精心运营452条航线网络,覆盖全球46个国家及地区的195座城市,为旅客提供更广泛的出行选择。 在国内航线方面,本次冬春季航班计划将新增北京-攀枝花、北京-西双版纳等4条精品航线,进一步丰富西部及东南亚地区的航空连接。同时,航空公司对40余条重点航线实...
16:21
近日科技媒体SamMobile独家披露了三星最新动态,据其基于One UI 8.5测试版固件分析发现,三星正在对应用图标设计进行重大调整。与此前强调的3D立体视觉效果相比,新版图标明显削弱了立体感设计。早前版本的应用图标因强烈的立体渲染效果引发了用户评价的严重两极分化,部分用户赞赏其现代感,但也有不少用户抱怨其视觉疲劳。此次调整显然是三星针对用户反馈做出的优...
16:21
科技媒体Notebook Check最新报道,铁三角正式推出旗下全新旗舰级开放式头戴耳机ATH-ADX7000,这款专为极致音质发烧友打造的顶级产品,将重新定义专业音频体验。新品核心搭载手工制作的HXDT超音速扩展振膜技术,通过精密工艺打造出具有突破性音效表现的振膜结构。结合58毫米一体式驱动单元与独家核心安装技术,有效降低声音失真并优化气流动态,从而实现精...
16:21
10月23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发布紧急通报,阿拉斯加航空因突发技术故障宣布暂停全美所有航班起降,其子公司地平线航空也同步受到影响。据公司官方公告,此次技术故障属于暂时性系统问题,已导致超过400个航班取消,直接影响超过49000名旅客的出行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停飞事件并未涉及网络安全攻击,而是源于公司主要数据中心出现运行异常。 经过紧急抢修,阿拉斯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