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瞩目的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为我们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深刻洞见。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混沌学园(ID:hundun-university),经编辑混沌学园与微新创想授权转载。1994年,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前瞻性地描绘了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概念,而到了2023年,这些构想已逐一变为现实。凯文·凯利,作为《连线》(Wired)杂志的创始主编,曾精准预言互联网的未来。在互联网商业化5000天后,GAFA(Google、Apple、Facebook与Amazon)开启全球布局,如今距离GAFA崛起又过去了5000天,下一个5000天将由谁引领创新浪潮?凯文·凯利在其最新著作《5000天后的世界》中给出了答案。这位被誉为”世界互联网教父”的智者,不仅预见了AI将如何塑造5000天后的世界,更深入探讨了数百万协作的数字未来,包括镜像世界催生的新兴财富、后GAFA时代的产业变革以及亚洲的科技地缘政治格局。混沌学园合伙人、在线业务负责人董梁近期与凯文·凯利展开深度对话,从ChatGPT的震撼冲击切入,共同探讨AI引发的热议话题:我们该如何应对AI焦虑?AI会取代人类工作吗?AI时代教育如何转型?未来人才应具备哪些核心技能?中国企业能否赶超OpenAI?AI如何助力人类成为更好的人?以下为访谈实录:
受访者|凯文·凯利(Kevin Kelly),《连线》杂志创始主编
采访者|董梁,混沌学园合伙人,在线业务负责人
董梁:ChatGPT的横空出世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家长感到焦虑,他们的孩子仍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习课本知识。您对未来教育有何见解?未来人才应掌握哪些核心技能?
K.K.:我们首先需要掌握的技能是提出好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获取答案的成本大幅降低,而提出正确问题的能力变得更为珍贵。其次,终身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学会与AI协作,掌握管理AI的技术,并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教育必须转向,重点培养提问能力而非记忆答案。
董梁:您个人是如何培养这些能力的?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K.K.:我78岁仍坚持学习新语言、新知识,但学校教育从未教过我如何学习。如果早期能获得这种教育,相信会事半功倍。我们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利用科技辅助学习。美国已有私立学校尝试将学习系统化,我认为这是AI时代教育的理想方向。
董梁:部分人因AI进步感到兴奋,但设计师、编辑等群体却对职业前景充满焦虑。AI会取代人类工作吗?
K.K.:我认为不太可能。AI目前更像是实习生,需要人类不断指导。它生成的作品虽快但不够完美,需要反复沟通才能达到预期。目前GPT尚未取代人类,但某些任务可能被AI替代,工作内容也会随之改变。
董梁:但已有报道指出AI导致裁员,比如游戏公司用AI设计师替代人工。这是否只是开始?
K.K.:我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些案例。目前所见都是讨论可能性,尚未出现实际裁员。使用MidJourney绘制游戏的公司并未解雇员工。AI更适合填补人类无法胜任的领域,比如为偏远地区提供艺术创作。人们会利用AI完成自身无法实现的工作,但不会因此解雇员工。
董梁:您与AI合作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AI如何融入您的日常?新书《5000天后的世界》写作是否使用ChatGPT?
K.K.:新书写作未使用GPT,由日本记者采访翻译完成。我每天用MidJourney创作配图,持续一年。ChatGPT常用于构思演讲要点,有时能提供精彩短句或新思路。做研究时,它会列出陌生领域的五大要点,擅长将不同学科结合产生创新答案。但我不直接使用其生成内容,因其准确率不足且会编造看似合理的错误信息。AI擅长说谎的能力令人担忧。
董梁:《5000天后的世界》提到AI将让我们更关注心灵与思想。能否详细说明?
K.K.:AI将迫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以ChatGPT为例,它基于大型语言模型训练,包含人类所有偏见。但人类不会接受AI的缺陷,就像我们期望孩子超越自身。教育AI是件困难的事,但会推动人类形成更完善的伦理道德。AI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就像孩子促使父母成长。
董梁:如果出现通用人工智能,世界会变得更好吗?
K.K.:想象AI的弊端容易,但它的益处更值得期待。失败是常态,成功需要更多想象力。AI将带来诸多惊喜,如教育领域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医疗领域的突破——人机协作诊断优于单纯的人工智能或人类医生;心理治疗、商业、科研等领域的革新。有趣的是,当前AI的进步主要源于对话式界面,就像互联网在浏览器出现后才真正普及。
董梁:如何评价OpenAI和微软?
K.K.:微软在AI领域行动迅速,高层决策者表现出色。谷歌虽发明诸多技术,但高层决策阻碍了产品落地,他们更厌恶风险。微软敢于冒险,谷歌规避风险,这是市场定位决定的。未来几年谷歌仍会发力AI,他们想打造安全的家庭版AI,因此将AI控制在特定范围内,这减缓了速度,但仍有创新可能。
董梁:中国公司能否赶超OpenAI?中国发展AI有何优势?
K.K.:大语言模型只是AI的一种。未来会出现更多类型AI,如自动驾驶专用AI。中国可能开发出非依赖大型语言模型的AI。虽然中国AI公司难以在现有大模型竞争中胜出,但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董梁:有人称ChatGPT开启了AI时代,如同工业革命中的蒸汽机。您怎么看?
K.K.:AI的许多功能已存在数十年,但ChatGPT改变了它。就像互联网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却未产生重大影响,直到浏览器带来图形用户界面才真正普及。ChatGPT通过对话式界面开启了AI时代,是黎明前的曙光。
董梁:未来会如何?您对《5000天后的世界》有何重要预测?
K.K.:我预测脑机接口将在25年内实现非商业应用,帮助残疾人士;实时翻译技术将普及;智能眼镜让虚拟世界触手可及;合成肉将改变饮食习惯;全球文化经济融合将持续深化。这些技术需要迭代完善才能商业化成功。
董梁:5000天内社会文化会发生什么变化?
K.K.:文化变迁比技术变革缓慢,需要代际努力。AI最大的冲击是真假判断问题——社交媒体、维基百科的信息是否可信?我们如何相信专家?AI会促使社会反思信任机制。
董梁:您既热爱又担忧AI,但依然乐观?
K.K.: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这是我的选择。我承认问题存在,但相信解决能力会更快增长。随着年岁增长,我每年都更乐观。历史证明进步存在,长远看每年都有改善。目光短浅易悲观,但看得越久越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