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新周期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巨潮WAVE(ID:WAVE-BIZ),作者老鱼儿,编辑杨旭然,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2023年上半年,工业互联网概念股在二级市场掀起热潮。工业富联累计涨幅超160%,市值突破历史峰值;浪潮信息累计涨幅超130%,股价创历史新高并冲击千亿俱乐部;宝信软件累计涨幅超30%,2021年以来第二次突破千亿,成为A股最坚挺的长牛股;中兴通讯则实现近70%涨幅,市值第二次站上两千亿大关。工业互联网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焦点并非偶然。自1994年第一条TCP/IP全功能链接实现以来,中国互联网已走过三十载历程。从资讯型到贸易型,从社交型到生活服务型,互联网企业似乎已成为BAT和二马的专属领域。但互联网的风口终将吹向工业,这将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二次腾飞的关键力量。
01中国工业亟需互联网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传统互联网主要解决流通效率问题而非生产力提升。以江南皮革厂为例,互联网可帮助厂长展示产品扩大销路,却无法提升生产效率或实现质量升级。传统互联网通过增加客户数量提升市场总量,当服务型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买菜业务遭监管时,央媒呼吁互联网企业应”在科技创新上更有担当”。工业互联网正是制造业的星辰大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存在两大核心逻辑。首先,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吸纳了大量农业劳动力,但人口结构变化导致低人力成本优势减弱,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外迁。机械化、自动化转型过程中,工业对互联网的需求日益迫切。其次,中国制造需要保持竞争力。在人工成本上升的新阶段,制造业必须拥抱智能化和互联网化。当前中国工业正站在互联网化、智能化大生产的门槛上,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02中国工业具备互联网基建基础
中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石,我国在通讯网络建设上始终领先。2019年5G商用四年来,截至2022年底我国5G用户达5.61亿户,全球占比超60%。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国5G基站达273.3万个,网络规模全球第一,县级以上行政区实现”县县通5G”。此外,中国制造业产业链最为齐备,从C919飞机到打火机配件,相关产业集群遍布全国,为工业互联网化升级提供了规模优势。
政府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从2017年党中央提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到2019年工信部印发《”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再到”十四五”规划明确部署,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2023年6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3年工作计划》,提出制定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升级版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该领域发展进入成果集中应用的爆发期。
03中国工业拥抱互联网股价先行
政策利好推动下,工业互联网概念股持续上涨。数据宝统计显示,A股市场28股同时具备5G+工业互联网概念,6月以来平均涨幅达10.36%,浪潮信息、工业富联等累计涨幅超20%。除了股价表现,工业互联网已为上市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板块收入同比增28.6%,占服务收入比首次突破20%;中兴通讯”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4000个,相关业务收入占营收比从9.03%增长至11.9%。宝信软件自2017年以来业绩持续提升。
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17.5%,较2020年提升2.83个百分点。工信部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需达到45%。整体来看,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箭在弦上。虽然短期股价波动存在风险,但反映的是对该领域长期发展的积极预期。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