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的发展奇迹曾被视为中国农村的典范,但如今,盒马村正以全新的模式引领中国农业的未来。盒马村并非特指某个村庄,而是一种订单农业新模式,是中国数字农业的崭新样本。与华西村单纯拓展二三产业形成对比,盒马村强调的是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农业的深层次跃迁。
华西村曾以“三产共存”闻名,率先在农业之外拓展二三产业,优化本地生产力结构。然而,其一二三产业并未形成一体化生态,各类要素的跨界集约化配置仍显不足。盒马村则不同,它注重“三产共融”,通过数字化引擎助力产业融合,实现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
日本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很高,曾面临过疏化、农地弃耕等问题。农业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第六产业”概念,推动三产融合,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的综合价值。中国近年来也将三产融合作为三农政策的高频词,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其重要性,旨在促进乡村全面繁荣。
三产融合的核心在于形成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统一整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它不能“去农化”,也不能只有“农”,而要实现激励相容,撬动新产品开发、新价值创造、新市场开拓及新产业培育。然而,许多地方的三产融合起步晚、发展慢、水平低,主要原因是传统农业仍以小而散为主,难以以农产品终端消费需求为导向牵引供给优化。
电商曾助力农产品上行,但农业要解决的不仅是销的问题,还有研、产、供等环节。盒马村的“新零售+数字化农业”为此提供了可资参照的样本。盒马村并非简单的“定向供应”,而是将定制化供应链探索中积累的数字化能力向村域输出,实现生产端的智能化、供应链端的数字化、销售端的互联网化,撬动农产品需求侧变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吉林汪清木耳盒马村的成功案例表明,盒马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借助技术手段和平台能力重塑整个产业链。盒马组建团队深度挖掘汪清木耳特色卖点,从种植到包装设计提出细致要求,将木耳变成具有不同口感特点的饮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短短5个月内,盒马帮汪清售出30吨干木耳,当地木耳收购价格从每斤约28元上涨至约35元,种植户年均增收2万元左右。
盒马村模式释放的是农业增值的乘数效应,其本质是贯通消费端、服务端到供应端、生产端的“造链”。盒马通过订单农业保障稳定的供销关系,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探索农业现代化流通新模式。盒马村已解锁推动三产融合的几个姿势:以销定产、技术助产、分级采购、仓网服务提效、品牌力保障。
盒马村的三产融合与华西村的三产叠合有所不同。华西村的农业更多是为其他产业提供要素,二三产业才是主角。而盒马村的产业升级立足农业,着力三产深度融合提供数字化动能。农业仍是盒马村助推三产融合的基点,现代农业需要提质增效,它可以对全链条数字化增能;现代农业需要新型经营主体,它可以培育新农人。在盒马村,农民已告别看天吃饭状态,收入普遍提升,大批外出务工者回乡,归雁经济兴盛。
自2019年7月在四川甘孜州丹巴县试水后,截至2023年5月,全国已有185个盒马村,其中47个位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有机盒马村数量为41个,惠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110家。盒马村对乡村振兴的助力,不是以破坏乡村价值谱系、将农民排斥在三产融合之外为前提,而是基于乡村特点对其原有价值体系进行放大。从三产融合进化角度讲,乡村振兴的路径已清晰可见:30年前,看华西村;30年后,看盒马村——准确来说,是看数字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