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掀起的西贝预制菜风波,至今仍聚焦于两大核心议题:预制菜的透明化与性价比。罗永浩一条微博引发的轩然大波,根源在于消费者对预制菜概念的认知偏差。国内预制菜品牌借助电商红利和居家需求实现爆发式增长,却因食品添加剂等问题陷入污名化。实际上,预制菜是餐饮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准化生产方式,高品质预制菜不仅高效,更可能更安全。经过这场认知普及,大众对预制菜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但餐饮龙头企业西贝仍需持续沟通,公开透明地告知消费者哪些菜品采用预制工艺,并不断强化认知教育。山姆早期在中国市场推广冻品海鲜时,就长期醒目沟通冻品比活鲜更安全,西贝的整改公告将核心菜谱从预制改为现制,虽能平息部分用户怒气,却治标不治本,可能降低出餐速度、增加运营成本,影响消费体验。西贝的核心用户是带儿童外出就餐的家庭,这类人群对等位和候餐时间容忍度极低,西贝致歉信中提及的产品调整,直指性价比问题——既然采用预制菜,却不明确告知,价格却居高不下,显得不合理。相比透明化问题,性价比更具挑战性,它涉及西贝的战略选择。西贝敏锐洞察儿童餐需求,围绕此定位投入大量资源,包括食材、空间、服务、私域运营及广告营销,尤其在中餐标准化上的供应链和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标准化旨在提高效率、扩大规模,进而降低成本,但预制化后的毛利空间是否让利消费者,破除“贵”的印象,考验着西贝的战略判断和系统能力。这需要一号位对餐饮消费市场有敏锐洞察和战略选择力,毕竟餐饮市场已发生巨变:儿童餐竞争更激烈,大众对性价比需求更高,年轻人对社交正餐的多样化需求涌现。西贝作为行业领军者,需具备时刻回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这对领军人物和团队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尤其在餐饮进入残酷淘汰赛后。垂直非标高价重体验与大众连锁性价比是两种商业模式,西贝“贵”的困境恰恰卡在中间。找到解决方案,需要系统性能力,即一定程度的性价比和综合品牌能力支撑。无论选择哪种模式,前提都是牢牢把握目标消费者需求变化。“小贵”既是西贝模式的结果,也是其前提。不同人群对西贝的反应差异显著。偶尔或从未消费的大众消费者更支持罗永浩观点,认为既然多道菜采用预制工艺,价格就不应过高。在他们印象中,西贝只是购物中心的大众餐厅,缺乏清晰的心智定位。而核心用户,尤其对预制菜有认知的人群,即使关注到保质期12个月的西兰花,仍会为“干净、新鲜”的菜品和贴心服务付费,这部分人被西贝专业儿童餐和亲子餐厅定位吸引,愿意为溢价买单。这种消费人群的区隔符合贾国龙对消费者分层的判断:总有一群人愿意为更确定的体验、更好东西、更好服务多花钱,这类人群占20%,即2.8亿人。西贝围绕此判断构建了专注服务该人群的标准化中餐系统,并不断迭代。在“小贵”定价原则下,西贝能投入更多资源进行供应链标准化建设,在数百家门店实现可控、稳定、高品质出餐。供应链建设包括可控食材供给、菜品制作流程优化、数字化品控体系等。西贝在食材采购上投入巨大,2017年投资6000万元建设西贝武川莜面加工厂,每年更新技术设备,并联合科研机构研发有机莜面种子。品控体系上,采用光谱检测技术筛选食材,多温区储存和分段式冷链精准保鲜。西贝供应链体系中,优质食材经标准化流程处理,最终门店出品。针对不同菜品,通过快速调整制作流程,兼顾出品稳定性和口感。例如,牛大骨最初由工厂预制,口感与门店现制有差异,后调整为酱汁标准化、门店现炖。这种快速测试、转制能力,需成熟高效的供应链支撑。类似供应链模式已成为中餐连锁品牌标配,如喜家德自控核心产品线,外包非核心品类。这种专业化趋势难以逆转,但本地食材直配仍需解决标准化问题。其次,“小贵”定价支撑西贝提供更高品质服务。贾国龙认为正餐有要价能力,追求综合体验,西贝部分服务需付出更高成本。例如,红白格子桌布提升高级感,但增加成本和服务复杂性。西贝打造专业儿童餐时,不仅研发菜品,还承诺15分钟优先上齐儿童餐、使用FDA标准餐具、提供一客一用围兜,并搭建亲子活动体系。此外,“小贵”利润支撑西贝进行更多尝试,如西贝燕麦面、麦香村等快餐业务,虽花费近10亿元,但成为“能力建设”。没有“小贵”定价,这些投入可能无法实现。最新定位“家庭欢聚餐厅”,强调“把更好的给孩子”,依然通过体验承接菜品溢价,强化品牌心智,但这次更抓取消费者情绪价值。是否降价是个两难选择。贾国龙认为性价比有两种方式:降价或提质。美团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堂食平均单价下降10.2%,20-80元区间消费增长最快,而西贝客单价在90元以上。但降价涉及成本结构、定价原则、品牌策略,仅压缩毛利空间就需综合能力。西贝若降价,要么改变商业模式,要么“砍自己一刀”,后者更不可取。西贝“小贵”源于其商业模式,毛利结构中食材成本占30%-40%,净利率约10%。相比之下,小菜园食材成本29.5%,门店毛利70%,净利14%,客单价55-60元。小菜园定位大众餐饮,传递出正餐快餐化、快餐正餐化的趋势。西贝若不改变食材成本占比,可通过压缩租金、人工、活动运营等成本降价,但考验精细化管理能力。若降价至80元以下,将进入大众性价比餐饮赛场,需提升成本控制能力,稀释现有优势,且儿童餐竞争加剧。无论如何,西贝需调整,通过提升经营效率,提供更符合需求的产品、价格、体验服务。最新回应中,西贝将部分核心菜品改为现炒,未来可参考折扣零售,适当降价部分产品,提高招牌菜品品质和服务,更多提供消费者愿意支付溢价的服务。美团研究院提到,消费者愿为可见的新鲜多支付20%。西贝当前问题已不仅是“贵不贵”,而是产品、价格、服务是否满足需求,以及最在意谁是核心消费者。此前贾国龙回应“不贵”,体现对消费者远离;对餐饮竞争环境、消费者沟通方式理解脱节。但这次风波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对餐饮行业是推动中餐现代化、加强消费者沟通的体验课。重要前提是,让老板重新回到门店,成为品牌高频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