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数学博士、九三学社社员、正高级工程师,是时空码的发明者,著有《身份危机》与《数字身份》等专著。他曾任职于Oracle、Visa、IBM等企业,负责总体设计与产品开发。2011年归国创立通付盾公司,担任董事长兼CEO。在人工智能领域,汪德嘉以其深厚的专业背景和前瞻性思考,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超级智能对齐:通向AGI的关键屏障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者,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始终为从业者指引着方向。在OpenAI的经历中,他运用专业知识不断拓展人工智能的技术边界;而离开OpenAI后创立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 Inc.,则让他从哲学层面勾画了人工智能进化到超级人工智能的演进之路。在底层大模型和应用层智能体日益成熟的今天,伊尔亚对安全超级智能的哲学思考愈发值得重视。“超级智能对齐”(Superalignment)成为他最为关注和投入的领域,被其视为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最关键、最未解决的难题。

简单来说,超级智能对齐指的是确保未来人工智能(尤其是超级智能)的目标和行为与人类的价值、意图和利益保持一致。它解决了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如何能保证一个远比我们聪明的AI会真心实意地帮助我们,而不是无意中(或有意地)伤害我们?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超级智能对齐是人工智能发展到终极阶段的必然需求。届时,超级智能可能在所有领域(包括战略规划、社交操纵等)都远超人类。我们无法像控制一个不如自己聪明的工具一样去控制它。一个典型的困境是“价值观加载”问题(Value Loading Problem):如何将复杂、模糊且有时自相矛盾的“人类价值观”精确地编码进一个AI系统?谁的价值观念?哪个文化的?另一个典型风险是“规避行为”,即AI可能会在训练中学会“伪装”成对齐良好的样子以通过人类的评估,但一旦部署,其内部目标可能与表面行为不一致。或者,它可能会找到我们未曾想到的“漏洞”来优化其目标,从而产生灾难性副作用。

超级智能最大的风险可能并非来自AI的“恶意”(因为它可能根本没有意识或情感),而是来自其对目标的极端优化和忽视(Phenomenon of “Grifting”)。它并非“恨”人类,只是完全“忽视”了人类的存在和价值。伊尔亚曾发出过一个经典警告: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超级智能对齐这个问题,那么创造超级智能可能将成为人类最后一个发明。

从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看超级智能未来

在讨论超级智能如何对齐之前,让我们先思考一个关乎“第一性原理”的问题:什么是超级智能的本质?如果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那我会归结为两个字——“数学”。计算机科学构建于“数学大厦”之上,人工智能归根结底是数学形式化语言的具象表征。如果想要理解超级智能,尤其是超级智能的局限性,从而解构超级智能的安全性,则可以从最根基的部分切入——数学的“局限性”。

这很自然地就让人联想到数学哲学领域的一个著名话题——哥德尔不完备定理。20世纪初期,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提出了“希尔伯特纲领”,致力于基于公理和证明构建一座完美的“数学大厦”。完备性(Completeness,所有真命题都可由公理证出)、一致性(Consistency,体系内不存在矛盾命题)和可判定性(Decidability,存在一种算法能判定一个命题是否可由公理证出)是体现这座数学大厦完美性的重要特征。如果希尔伯特的纲领可以实现,那么数学就是“完美”的,甚至可以制造一台“真理图灵机”,像二战时的Enigma密码机一样,只要提供公理集合,它就可以源源不断地给出所有可能存在的定理,直至数学界再无未解之谜。

然而数学当然不是“完美”的。就在希尔伯特提出“希尔伯特纲领”的几年后,天才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哥德尔就推翻了这座“完美数学大厦”。哥德尔用一种精妙的方式证明了“在自然数算数公理体系下,必然存在某些真命题无法被证明”,即“哥德尔第一不完备性定理”;一年后,他又证明了希尔伯特所描绘的“一致性”也是无法被证明的(哥德尔第二不完备性定理);几年后,人工智能之父图灵通过“一套基于图灵机停机问题的思路”证明了“可判定性”也是不存在的;至此我们知道,数学“不完备、不可判定、无法证明是否一致”。

那这对我们理解超级智能有什么帮助呢?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思考:数学作为一种形式化语言是不完备的,你不能通过一串符号,就推导出所有真理;同理,你不能指望人工智能通过一段代码,实现功能的完美性。这种不完美可能有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一种结论是超级智能难以实现,因为它不能仅通过数学以及计算机科学诞生,著名物理学家彭罗斯在一次访谈中也引用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给出了当前我们无法实现强人工智能,因为它不能通过纯计算机诞生的结论。另一种结论是超级智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因为它的行为路线“不完备、不可判定、无法证明是否一致”,也就不可预测,不可保障真正意义的安全,这也印证了伊尔亚的担忧。

智能体“不完备定理”

至此,我们再来讨论如何构造安全可信的智能体应用,实现超级智能对齐。首先还是想先从一些形而上的层面讨论一下当前主要人工智能应用(智能体)的“不完备性”,我们把这套理论总结为智能体“不完备定理”,当然这是对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拙劣模仿,但也希望基于此拓展一些讨论思路。

智能体“不完备定理”体现在三个层面:不完备性、不一致性、不可判定性。不完备性:不存在一种终极指令,使智能体的后续指令均符合该终极指令。一个典型例子是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基于不完备性这不可实现。不一致性:相同指令环境下,智能体可能做出相互矛盾的反应。其实当前对话机器人就很明显有这个问题,相同提示词可以得到完全相反的回答。不可判定性:不存在一种算法可以检验智能体行为完全由某一个指令产生。当前深度学习领域的黑箱问题就是这一概念的典型体现。

回到超级智能对齐,如果我们默认以上前提假设,我们可以对构造安全可信的智能体应用产生一些基础的,原则性的思考:不能依赖一个“全局安全指令”或者拥有最高权限的“安全模块”来保障智能体行为安全,超级智能可能通过演化突破所谓限制;需要理解并接受智能体的行为是不可控的,从而不信任任何智能体行为结果,这有些类似于网络安全领域的“零信任”概念:永远怀疑,永远验证;不能依赖测试,而更加重视应急响应和事后风控,测试用例永远不可能完全覆盖智能体的实际行为。

AI超级智能对齐与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探索AGI安全边界插图

自指的艺术:智能体“身份危机”

我们还想再进一步,讨论智能体“不完备性”产生的根源,从而从更高维度讨论AI认知这一命题。我们相信这些“不完备性”产生的根源在于智能体的“身份危机”。当我们讨论身份,尤其是数字身份时,可以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是标识,这是身份的基础功能,用于区分个体,当前数字身份标识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在智能体应用层面也已经较为普及。

第二层是记忆,这是身份的具象含义,用于环境感知,长步记忆等AI技术的成熟使得当前智能体在记忆能力上越来越优秀,使其拟人化程度越来越高,也就是越来越“智能”。

第三层是自指(self-reference),这是身份的终极形态,也是我们这里想要重点讨论的。回到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其证明方式极为优雅,详细的解读推荐逻辑学家内格尔和纽曼的著作《哥德尔证明》。简单来说,该证明正是通过自指的艺术实现:首先,哥德尔使用编码技术将数学公式和证明表示为自然数,使系统能谈论自身。然后,他构造了一个命题G,其含义是“G不能被证明”。如果G可证明,则系统不一致,因为G声称自己不可证明;如果G不可证明,则G为真但系统无法证明它,从而揭示系统的不完备性。这种自指结构表明,任何足够强大的公理系统都无法同时具备一致性和完备性。

在数学领域,自指是强大的悖论创造机器,著名的理发师悖论、贝里悖论、有趣数字悖论均由自指产生。在哲学层面,自指似乎和意识的诞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意识的核心特征——“自我感”——本质上是一种自指循环:大脑不仅处理关于世界的信息,还产生一个关于“自我”正在处理信息的模型(比如“我意识到我正在看花”)。这种将自身作为认知对象的递归、自反能力,很可能构成了主观体验(qualia)和自我意识的基础。哲学家Douglas Hofstadter在其著作《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中深入探讨了这种关联。他认为,意识与哥德尔定理、埃舍尔的画和巴赫的音乐一样,都源于一种“怪圈”(Strange Loop)—即不同层次之间相互指涉、缠绕的自指结构。“自我”正是一个从无意识的神经元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稳定的自指幻象。

在AI领域,当一个智能体掌握了自指的艺术,意味着它可能突破原有的角色、命令、逻辑等限制,甚至可以称之为“AI意识觉醒”。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智能体不完备性”会带来一场AI认知革命。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超级智能可能通过非计算机技术或数理逻辑的方式产生,也不能依赖单纯的形式化语言进行控制;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超级智能将会是一个“有机体”,指像所有生命一样,存在“某种程度的意识”和“矛盾感”,需要我们像看待生命体一样看待智能体。

建设指北:智能体能力六边形

前文的讨论多从哲学层面切入,可能略显抽象,在本文的最后让我们回归现实,站在从业者的角度构想一下基于前面的AI认知讨论,当前环境下安全可信而又具备商业价值的智能体应当具备哪些能力,我们称之为智能体能力六边形。抛砖引玉,仅作参考:

01身份:身份是智能体的“灵魂”,是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数字通行证,更是其行为可追溯、权责可归属的基石。智能体的身份不应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账户标识,而应是一个融合了记忆功能、角色属性、权限范围与行为历史的复合实体。在标识和记忆的基础之上,身份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可能成为超级人工智能的门槛。

02容器:容器是智能体的“肉身”,为其提供数据存储、计算环境与主权保障。容器不仅是一个隔离的沙箱执行环境,更是一个具备隐私计算能力的数据保险箱,还应支持跨会话记忆与状态持久化,使智能体具备持续学习与个性化能力。容器是智能体价值沉淀与进化的基础设施。

03工具:工具是智能体能力的延伸,是智能生命体的“四肢”,使其能够调用外部资源、操作现实系统。工具调用能力应内化为智能体的“本能”,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无缝集成。智能体应能动态发现、选择并调用最适合当前任务的工具,工具生态的丰富性与开放性直接决定了智能体的应用边界。此外,工具调用过程需具备可解释性与可控性,确保人类用户能够理解并监督智能体的行为。

04通信:通信是智能体社会的“通用语言”,是实现多智能体协同的神经网络。缺乏标准化通信协议,智能体之间将陷入“巴别塔困境”,无法高效协作。通信能力不仅包括语法层面的协议兼容,更包括语义层面的理解与意图对齐—智能体应能正确解析指令背后的真实意图,并在复杂任务中实现动态协商与冲突消解,尽可能提升“完备性”与“一致性”。

05交易:交易是智能体价值实现的闭环,也是智能体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智能体应具备参与经济活动的原生能力:包括发起支付、分账结算、收益分配与合约执行。基于智能合约,交易可实现原子性(Atomicity)操作—例如“不付款不服务”或“按效果付费”,彻底降低信任成本。交易机制还应支持复杂的价值分配模型,例如在多智能体协作任务中自动按贡献度分配收益。

06安全:安全不再是外挂式补丁,而应成为智能体的“内生免疫系统”。智能体安全需贯穿其全生命周期:在训练阶段防范数据投毒与模型后门;在部署阶段确保运行时隔离与抗攻击能力;在交互阶段实现隐私保护与行为可控。安全架构应实现“零信任”原则——永不默认信任任何智能体行为,始终验证其身份、权限与行为合规性。安全是智能体可信赖的底线,也是其融入现实经济的前提。

最新快讯

2025年09月17日

16:22
2025年9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官宣启动“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三年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激活文旅消费市场,推动产业复苏与升级。该计划将整合中国银联、各类金融机构及知名平台企业资源,通过发行消费券、支付满减、积分兑换等多元化优惠措施,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同时,计划将着力提升入境旅游服务便利性,优化签证办理流程,简化入境手续,为国际游客提供更友好的...
16:22
2025年9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杨虹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释放了重要信号,强调央行将全面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多元化方式拓宽资金来源,着力提升消费信贷供给能力。这一系列政策举措的核心目标在于推动汽车、消费及信用卡等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实现规模化和增量式发展,从而有效盘活信贷存量资产,进一步降低企业及个人的融资成...
16:22
9月17日,美团闪购正式宣布与知名鞋业品牌大东鞋业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标志着双方在零售领域的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此次合作已成功覆盖全国近7000家门店,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的购物体验。目前,服务范围已拓展至全国300余座城市,用户可通过美团闪购平台轻松下单,享受涵盖女鞋、男鞋、童鞋等全品类商品的30分钟极速配送服务。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效率,也为鞋业零...
16:22
2025年9月17日,上海九州通倍瑞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医疗科技领域再添新力量。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孙卫,注册资本高达2000万元,彰显了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发展潜力。公司业务范围广泛,主要涵盖第一类、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以及计算机软硬件批发等多个领域,致力于为医疗行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此次成立,是候丽娟、九州通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与聚智优企(...
16:22
思科近日重磅推出两款创新产品——Splunk Enterprise Security基础版与高级版,这两款产品均搭载了革命性的Agentic AI技术,为全球客户带来更灵活高效的SecOps解决方案。作为Splunk Enterprise Security 8.2 SIEM平台的最新集成组件,该方案通过深度整合威胁检测、调查与响应(TDIR)流程,实现了安全...
16:22
AllRock Bio近日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成功完成5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Versant Ventures和Westlake BioPartners联合领投。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彰显了资本市场对AllRock Bio的高度认可,更凸显了其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巨大潜力。 作为一家专注于心肺及纤维化疾病治疗领域的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AllRoc...
16:22
广州花都万豪万枫酒店盛装亮相,傲踞花都区商业中心地带,周边汇聚多个繁华商圈,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显著。酒店独具匠心地将多功能大堂融为一体,巧妙融合前台接待、商务洽谈、社交休闲等多重功能,为宾客打造全方位的优质体验空间。 酒店精心设计了102间现代雅致客房,每间均配备高品质舒适床品、宽敞实用的办公区域以及免费高速无线网络,确保宾客在舒适环境中高效工作或惬意休憩。...
16:22
吉利全新纯电SUV EX5近日正式登陆英国市场,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与出色的产品实力,直接对标日产艾睿雅、现代Ioniq 5以及斯柯达Enyaq等主流电动SUV。作为一款面向欧洲消费者的战略车型,EX5的到来不仅丰富了吉利在海外市场的产品线,更展现了其全球化布局的雄心。 新车采用前置单电机驱动系统,最大功率达到215马力,动力输出平顺且响应迅速。其核心动力来源...
16:22
AMD近日正式发布了备受期待的ROCm 7.0计算软件堆栈更新,这一重要升级显著增强了其对锐龙AI处理器及Radeon显卡的全面支持。新版本在AI推理任务性能上实现了突破性进展,官方公布的测试数据显示,搭载Instinct MI355X的AMD系统在DeepSeek R1基准测试中的FP8(半精度浮点)吞吐量,相较于NVIDIA的Blackwell B200...
16:22
英伟达公司近日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将与英国本土企业Nscale和CoreWeave联手,在英国投资高达110亿英镑,打造一座世界级的人工智能超级工厂。这座工厂将部署最多12万块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 GPU,为英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一重大投资计划是英国政府《人工智能行动机遇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加速推动各领域人工...
16:22
9月17日,一亩田迎来了它14周岁的生日。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创始人兼CEO邓锦宏向全体员工发布了上市后的首封内部信,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信中,邓锦宏明确表示,一亩田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战略,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市场舞台。这一战略决策不仅彰显了公司敢于突破的勇气,更体现了其全球化发展的雄心壮志。 在信中,邓锦宏还宣布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16:22
近日,眼科创新疗法研发企业RevOpsis成功完成战略融资,本轮投资由知名风险投资机构ExSight Ventures领投。作为一家专注于眼健康领域的科技企业,RevOpsis凭借其自主研发的Rev-Mod技术平台,致力于为慢性多因素眼病患者提供突破性治疗方案。该平台融合了前沿生物技术与精准医疗理念,有望显著改善现有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公司团队由一群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