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模式正迎来新的变革浪潮
在商业世界中,会员早已成为常态。从电商到商超,从品牌到视频网站,再到社交媒体,各大平台纷纷投入重金打造会员体系。然而,正如”剧院效应”般,当所有观众都站起来时,会员的价值感却在悄然下降。当”加入会员”成为习惯,用户对会员的要求水涨船高,这个提升消费频率和用户粘性的运营神器,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面对消费行为和时代背景的深刻变化,平台和商家必须重新审视”会员”在商业结构中的定位和意义。
美团会员最近的一次权益升级,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会员模式的全新启示。与其说它是一个会员体系,不如说是一个连接用户与商家的”新枢纽”;与其说它是会员业务,不如说美团借此迈入了精细化运营的底层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用户而言,多层次的权益正在不断提升会员的价值感,形成类似品牌的信任感和消费惯性。
会员权益持续升级,消费惯性显著增强

美团会员这波权益上新出乎意料,不仅升级速度快,而且权益种类丰富。过去,人们主要关注美团会员的”神券”,而这波升级不仅保留了优惠直给,还增加了许多其他权益,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美团通过会员调动全生活场景服务的能力。
通过体验和感受,我们认为这波权益升级主要包含三个维度:首先是价格上的实打实优惠,外卖满百大额券、黑钻满100减30、黑金满100减25、铂金满100减25等,清晰直接;其次是体验上的品质与服务进阶,外卖准时宝让高等级会员享受无限次免费订单准时保障服务,无需领取,超时自动赔付;外卖1对1急送为黑钻会员提供每月2次专人直达配送服务;闪购的”退货免运费”权益也接入了美团会员体系,黑金/黑钻会员可享受退货运费补贴服务;第三是不间断的小惊喜,如与华熙Live·五棵松合作冠名包厢,为会员提供演唱会畅看福利;还有”100系列”会员活动,如黑钻会员免费领100个冰淇淋/饼并可赠送他人,以及免费骑车、19.9猫眼看电影等短期活动,这些惊喜体验形成了权益无法衡量的”心理链接”和长期粘性。
这些权益升级”膨胀”的背后,我们看到美团的会员升级有着明确的主线脉络:基本盘是实用的神券,满足用户刚需;横向拓展将会员权益的跨品类做得更深,并叠加创新权益扩展会员边界;纵向精细化运营面向不同等级会员提供丰富清晰的权益。但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权益不是简单堆料。平台不缺权益,缺的是权益边际效益的最大化,以及如何准确将权益与会员真实需求契合。这既包括物质上的契合,也包括心理上的契合——会员权益与会员预期的”充分对齐”。
美团会员从酝酿到推出打通,再到不断升级,形成了网状的体系化权益结构。这种结构比单点式随机优惠更加丰富,兼顾清晰可感和权益实用性,让用户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确定性”——无需计算,入股不亏。目前Q2季度美团会员页面访问量较年初增长超300%,会员价值提升明显。

会员价值提升,商家增长机会增多
商家端的生意也是平台会员模式必须兼顾的。过去商家用补贴换销量,用户用比价换优惠,双方都困在短期博弈中。许多品牌提到会员价时都会用”让利”二字,似乎”会员实惠”与”商家利润”存在互斥。而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补贴资源”。那么,如何在用户、商家、平台之间达成平衡,实现”共赢”?
事实上,不同类型的会员有着各自特点与目标。如”门票制”的Costco、山姆,核心是”锁定一部分用户”;”积分制”的星巴克、凤凰知音(国航金卡),核心是”维系用户忠诚,提高消费频率”。而在美团,会员不仅是提升粘性和消费频率的运营手段,更是供需之间的平衡术。一方面打通需求,将美团的数亿用户完成显性化分层,形成”全用户激励体系”;另一方面打通供给,联动各业务,覆盖吃、住、行、游、娱、购、医等全生活场景。
供需打通对商家而言意味着更多生意机会入口和提升复购契机。最明显的机会点在于高价值用户的共享和会员跨业态消费的相互引流。根据经济学幂律分布,20%的顾客为企业创造80%的利润,由此延伸出顾客终身价值(CLV)理论。高价值顾客往往购买频率高、客单价高、复购率高,同时具有口碑传播能力,单一顾客生命周期利润远超普通顾客。数据显示,美团顶级会员跨品类消费频次为普通用户3倍,黑钻会员预计年均消费额是普通用户的23倍,复购率高出58%。当高频的外卖、到店餐饮与酒旅、医疗、娱乐等低频高客单价场景全部打通,美团就形成了一个活水流通的流量池:餐饮商家可通过会员提升常客消费频率和粘性,同时收获其他场景消费的”溢出”;其他场景商家也可借力餐饮高频力量拉新获客。例如,美团万豪联合会员计划合作首日,万豪旗下酒店在美团旅行的预订量同比激增近88%。

“高频打低频”是剖析美团竞争力的经典黑话,现在通过会员打通,高频带动低频的能量流动自然发生。商家如果能意识到这种机会,顺势承接,或许能在现有业务基础上迎来更多新增量。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机会点是帮商家白盒化人群运营,提升营销效率。所谓白盒化就是黑盒式模糊”玄学”的反面——商家在投入营销资源时痛点在于钱花了没效果,即便在定向营销中,按年龄、地域、性别等标签分类的”人群包”也是静态圈选,不能完全反映消费者真实决策路线。而美团会员体系为商家提供的是新的白盒化算法体系,商家可以基于不同时空细分做营销策略组合,如定向为黑钻会员提供情感化权益,这种”精准补贴”既能提升高净值用户体验,又能减少无效营销成本。它以”消费行为”为依据,因此更动态、更准确。
当然,合作美团会员本身也是一种品牌背书。也许会员的本质,就是在商家与用户之间建立某种长期关系的”信任契约”。当用户在海量品牌面前犯”选择恐惧症”,会员合作商家便成为直给的决策捷径。
回到开篇提到的困境,会员在当下商业世界已是常态,甚至其价值感在用户心中还在逐渐稀释。而美团会员的升级路径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通过实用优惠、跨场景延展、精细化分层,它不仅重新唤醒了用户对”会员”的价值感,还逐步构建起一个网状可迭代的体系。从更高视角看,这也许是整个本地生活行业转型期的信号之一:行业正努力告别价格战和内卷式流量争夺,转而进入”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会员不再只是营销工具,更成为连接用户与商家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理解未来商业的关键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