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之际,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位43岁的二胎妈妈被确诊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这位曾经精明强干的会计,在35岁喜得二胎后,却不幸被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EOAD)击倒,记忆力急剧衰退,生活陷入困境。经过基因检测,医生发现这位妈妈的早老素基因2呈阳性,从基因层面揭示了早发的原因。然而,医生同时指出,除了遗传因素外,中青年群体面临的巨大工作压力、多线程工作对大脑的持续损耗、线粒体功能不足以及机体代谢问题等,都可能对神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这起病例并非孤例,而是阿尔茨海默病年轻化趋势下的一个典型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这一现象给患者本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张圣医生强调,阿尔茨海默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中青年人群同样需要提高警惕,关注自身的认知健康。专家指出,虽然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的行为模式调整,可以有效预防该疾病的发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减轻工作压力、定期进行认知训练等,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此外,早期发现和治疗也是延缓病情进展的关键所在。
这起43岁二胎妈妈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例,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共同守护好我们的认知健康。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阿尔茨海默病年轻化带来的挑战,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