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游戏行业的市场格局正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如果你持续关注游戏新品榜单和畅销排行,或许会发现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强势新品的涌现频率已大幅降低,甚至呈现出稀缺态势。除了《三角洲行动》等少数特例外,与过去几年大作扎堆立项、宣发或新品上线即引爆市场的热闹景象相比,如今的市场显得有些单调。榜单前列的竞争,除了偶尔冒头的黑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老牌大作在激烈角逐。最近,我与几位业内人士深入交流,他们普遍表达了类似的感受。雷霆游戏VP/CTO生辉就指出,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用户审美水平快速提升,他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投入5亿做10个5000万的项目,远不如集中资源打造一个5亿级的大作,后者能带来更高的利润上限。因此,不少中腰部厂商开始调整策略,加大投入、精益求精,但它们倾力打造的大作尚未进入首发井喷期;而流量型小游戏则多采用边测边买量的模式,数据达标后便大规模放量,这种打法也不易形成首发爆款的印象。综合来看,供给侧新品紧缩的观感日益明显。然而,新品稀缺并未导致市场竞争降温。巨量引擎游戏运营负责人透露,当前玩家群体变得愈发挑剔,平均同时游玩2-3款游戏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意味着玩家的选择空间极大丰富,维系用户忠诚度变得更加困难。这些现象共同指向一个结论——游戏行业已迈入成熟阶段,竞争形态也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思恩客高级副总裁邹佳奇对此进行了精辟总结:游戏公司正经历从「内容制作公司」向「内容制作+用户服务公司」的转型阵痛。谁能率先克服这些挑战,谁就能在未来长线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这些观点均源自巨量引擎主办的直播对谈栏目《游戏版更有话说》,我在其中与多位嘉宾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01 市场竞争加剧,但破解之道已现

当前的市场环境对不同厂商产生了显著影响。从厂商视角来看,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立项决策更加审慎——尤其是中小厂商。乐享元游COO陈仁忠坦言,他们公司的新品《仙遇》和《花间绘君颜》在首发前,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并非盈利预期,而是「能承受的最大亏损额度」。此外,当前市场环境给所有新老游戏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对于新游而言,它们不仅要与同期产品在品质和内容上展开激烈厮杀,还要直面那些积累了数年内容、用户和口碑的「行业巨头」,甚至还要应对便捷高效的小游戏分流,综合来看,唯有在某些方面做到极致的新品,才有可能突破马太效应的魔咒;对于老游而言,这种压力同样沉重。市面上的头部产品必须通过提供更高质量、更具性价比的内容更新,不断拉升玩家审美标准,才能在与新品的竞争中保持优势。虽然挑战重重,但这种困境并非无解。对大多数厂商而言,「版本更新」正逐渐演变为一种高效的长线运营策略。这种高效性在两个层面都得到了充分验证。在用户层面,巨量引擎数据显示,游戏产品版本更新期间,高达72%的回流用户是被新内容吸引回来的。这说明版本更新能够创造「可预期的新鲜感」,有效激活沉睡用户,同时满足现有玩家对优质内容的持续渴求。在厂商层面,相比新游研发的高成本高风险,老游通过版本更新促活拉新往往能实现用户盘活和二次增长。生辉分享道,当他们的产品围绕新体验/玩法/联动推出版本更新时,流水通常能达到常规月份的2-3倍。

02 厂商如何玩转版本更大推

从上述讨论中可见,版本更新已成为破圈拉新、促活促收的关键手段。但这里的版本更新已不再是简单的运营动态,而是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在《游戏版更有话说》对谈中,邹佳奇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如今行业头部游戏不再单纯销售产品,而是在提供一项「持续进化的内容服务」——通过大版本迭代→小版本优化→限时活动→赛季制设计,构建起强大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深具吸引力的IP。这种定位转变使版本更新从内容核心发展成为规模化、定制化的整合营销动作。陈仁忠分享了乐享元游的实践历程:初期他们将版本更新视为单纯的广告投放,工作流程主要在买量部门内部闭环。但随着认知深化,他们意识到游戏内容才是版本更新的灵魂。完整而言,市场营销应围绕产品新内容展开,挖掘匹配的营销资源,实现深度结合,并尝试融入社区运营和线下活动,打造立体化整合营销。理解这一思路后,他们开始灵活运用多种打法。例如《仙遇》首发大规模曝光后,用户增长逐渐放缓,但距离重大版本更新尚有时日。此时他们策划了「大周期中的小节奏」——与旭旭宝宝合作代言,同时在游戏内深度定制「助大马猴渡劫」特色玩法、推出定制粉丝称号等。经过一两个月的精心准备,配合媒体版本更新扶持,大推期间《仙遇》排名上升25%,新增用户环比增长40%,效果显著。既然版本更新如此重要,不同产品在实施时又该如何制定针对性策略?几位嘉宾就此展开深入讨论:一方面,策略制定需基于玩家属性。生辉指出,雷霆游戏既有追求新鲜感的新锐玩家,也有坚守情怀的初恋游戏玩家。例如《问道》情怀用户占比较高,版本更新宣发必须侧重私域渠道(社区和企业微信等),轻视公域流量(抖音、微信、快手和B站等);基于《问道》IP拓展的小游戏《道友来挖宝》则采用相反策略。反之,若游戏竞品众多,与玩家连接较弱,厂商则需加大公域宣发投入,通过大规模流量广播召回用户。另一方面,版本更新策略需结合产品生命周期规划不同目标。陈仁忠举例说明,对于年初处于上升期的《仙遇》,版本更新的核心目标是用户增长和破圈,这需要游戏内容与营销准备深度结合,周期准备更需持久;而对于已运营两三年的小游戏《青云诀之伏魔》,版本更新的主要目的则是通过新内容传递「持续运营信号」,提升用户信心和留存。邹佳奇还分享了《青云诀之伏魔》的案例:今年6月某产品首款皮肤上线,核心目标是回流促营收。宣发策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游戏垂类合作和达人矩阵预热,社群内发布版本更新信息,形成话题发酵,同时利用云图工具精准触达目标用户;第二阶段通过平台多场景(达人/官方直播、星广联投、效果广告)持续精准投放;第三阶段通过效果广告长效投放和UGC内容发酵(话题挑战赛等)实现二次传播。在这样规划下,版本更新已成为厂商立足长线运营、寻求破圈突围的核心利器。
03 未来3-5年最关键的能力:平台协同创新
既然平台在版本更大推中作用巨大,那么它们究竟能提供哪些核心价值?巨量引擎提出一个重要观点:未来3-5年,版本更大推能力将构成厂商最关键的核心壁垒。这一趋势对厂商而言显而易见——谁能更早与平台协同培养这种能力,谁就能更快建立竞争壁垒。这不仅关乎短期营收提升,更是在为明年新品爆发期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平台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广播能力」上。抖音DAU突破6亿,为游戏内容传播提供了海量流量池。生辉强调,无论是公测还是版本更新,巨量引擎都具备强大的信息分发能力。像《杖剑传说》这类非情怀游戏,首发的第一波流量就高度依赖这种分发能力。其次,善用新工具实现科学化、品效合一的破圈,也是厂商亟需的能力。生辉提到,与巨量引擎长期合作中,雷霆游戏获得了显著红利:《一念逍遥》通过发行人计划破圈创下DAU新高峰;《问剑长生》借助星广联投实现新用户获量,首发量级达到较高标准;《杖剑传说》则在版本更新和常态化增长中,利用新工具精准触达红利。当然,工具进化并非万能,这也对厂商发行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生辉总结道:做好版本更大推的关键能力之一是「持续创新」。过去首发宣发只需梳理核心卖点、做一两波创意即可,如今版本更新需要为玩家提供「回来的理由」,这就要求持续挖掘创意点、深度理解游戏内容与网络热点。他举例说明:不少厂商会利用AI工具监测公域热点,例如捕捉「上海防御塔」梗做游戏内联动,或结合血月天象推出「天劫降世、血月当空」素材吸引玩家。换个视角看,巨量引擎作为最熟悉这些工具和能力的平台,又是如何帮助厂商解决痛点的?平台方从技术和方案层面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在产品层面,巨量引擎通过技术工具破解「跑量+效果」两大难题:针对新素材冷启动慢、起量不稳定问题,升级了版本更新专属素材起量工具,算法结合历史数据提前识别高潜力素材,使新素材跑量效率提升30%,成本涨幅控制在5%以内;针对厂商抢夺高价值用户需求,开发了人群扰动功能,通过动态出价策略提升特定人群包竞得率,既精准狙击高价值用户,又避免预算浪费。在方案层面,巨量引擎从「方法论输出」到「定制化陪跑」,覆盖厂商全场景需求:新手厂商可获得基础投放指导;成熟厂商则能获得明星+星广联投放大热度、多端版本更新提升转化付费、小版更高频打法等进阶玩法。总体而言,在「版本更新即增长」的行业共识下,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成为厂商全周期战略合作伙伴。这一变化值得高度关注。因为形势非常明确——玩家注意力是最稀缺资源,版本更新作为吸引注意力的核心手段,直接决定游戏生命周期。这种能力建设本质上是一场贯穿研发、运营、营销与生态合作的系统性升级。巨量引擎这类平台的核心能力,在于通过工具能力和陪跑式服务,帮助厂商克服两个关键的不对称难题:其一是「内容生产与用户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例如通过热点捕捉、用户行为分析反向指导内容策划,降低研发不确定性;其二是「中小厂商与头部厂商资源投入的不对称」,例如通过联投工具、人群扰动功能,让中小团队也能精准触达高价值用户,最大化提升效率。行业波动总是螺旋上升的——尽管早期粗放增长、遍地红利的情况已不复存在,但每个阶段都会伴随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当下,用户变化正带来全新课题,同时也意味着新时代红利的存在。能否敏锐捕捉这些变化,与平台深度结合并主动变革,或许将在游戏行业下一阶段竞争中占据决定性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