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ID:QbitAI),作者:西风、金磊,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Vim的缔造者Bram Moolenaar于8月3日溘然长逝,享年62岁。这位将毕生心血倾注于Vim的传奇人物,直至生命最后时刻仍在为这款编辑器添砖加瓦。Vim凭借其无与伦比的高效性、可扩展性和完全免费的开源特性,在程序员群体中铸就了不可撼动的地位。Bram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程序员,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慈善家,他通过Vim推动公益,为乌干达贫困儿童筹集善款。他的离去让无数人扼腕叹息,因为Bram用Vim彻底改变了无数人的职业生涯和生活轨迹。这位创造力与爱心并存的巨人,将永远镌刻在开源软件的丰碑之上。
编辑器之神Vim的缔造者Bram Moolenaar逝世,享年62岁。在程序员圈流传甚广的”三派之争”中——用Vim的、用Emacs的、用其他编辑器的——Vim始终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Bram家人发布的讣告深情写道:”我们必须怀着沉重的心情通知您,Bram Moolenaar于8月3日因病情急剧恶化不幸离世。”这位将Vim视为生命的开发者,直至一个月前仍在持续更新这款编辑器。Vim的高效、可扩展和完全免费开源特性,使其成为Linux用户和程序员的必备工具。即便在图形界面盛行的今天,Vim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甚至形成了”用Vim的瞧不起用图形界面的”程序员鄙视链。虽然围绕Vim难上手的段子层出不穷,但这恰恰印证了它的影响力之深。
Bram的奉献精神不仅体现在对Vim的执着,更体现在他的慈善事业中。熟悉Vim的用户至今仍能通过”help Uganda”或”help ICCF”命令,查看其中蕴含的公益信息。这位富有创造力、杰出且充满爱心的传奇人物,如今已永远离开我们。他的离去让无数人痛心疾首:Bram用Vim改变了我们许多人的人生轨迹。让我们走近这位伟大的传奇人物,回顾他光辉的一生。
与Vim如影相随的传奇人生
Bram Moolenaar于1961年出生于荷兰莱斯镇,自幼对电子和计算机怀有浓厚兴趣,高中便开始自学编程。1985年,他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Vim的诞生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Bram想在Amiga计算机上使用Unix标准编辑器Vi,却发现没有移植版本。于是他尝试修改Vi的克隆版本Stevie,最终创造出Vim的雏形”Vi IMitation”。1988年,Vim首版发布,迅速风靡程序员圈。1992年,在1.22版本中,”Vi IMitation”正式更名为”Vi IMproved”,寓意”Vi的改进”。
Vim虽然主要面向程序员,却用途广泛。它完美继承Vi的行为特性,又增加了众多实用功能,可在多种操作系统上运行。Vim的优点令人叹服:绝大多数命令使用普通按键,操作高效流畅;支持多级撤销;兼容超过170种语言的语法高亮;能将文件转换为带语法高亮的HTML格式;可视化区域选择功能,可对选定内容进行任意操作……Bram不仅独自负责Vim的开发维护,还组建了志愿者团队,通过补丁和反馈持续改进这款编辑器。
Vim:慈善与技术的完美融合
Vim被誉为”慈善软件”,不仅因为其开源免费,更因为它内置公益元素。用户输入”help ICCF”即可查看相关许可信息,这正是Bram将慈善融入软件的创举。许多其他应用程序后来也效仿这种模式,将公益理念融入代码。曾与乌干达Kibaale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网友回忆:”Bram曾来到我们这里,却从未主动谈论过Vim,他极其低调谦逊。当时他正致力于通过ICCF帮助乌干达儿童。你会看到筹集的每一分钱都精准分配给需要的人。”Bram通过Vim筹集的资金产生了巨大影响,乌干达无数人至今仍感念他的恩情。
Vim启动画面明确鼓励用户支持ICCF Holland,彰显了Bram对公益事业的坚定承诺。凭借对开源软件和Vim的卓越贡献,Bram获得了众多荣誉:Vim被Linux Journal读者连续五年(2001-2005)评为最受欢迎文本编辑器;在荷兰Unix用户组25周年庆典上,Bram获颁杰出奖;Vim官方主页vim.org也是由他创建。
了不起的人,永垂不朽
除了编程事业,Bram还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喜欢环游世界并记录美好瞬间。他制作的2023年可折叠日历,背面印有ICCF Holland的公益介绍。面对Sven Guckes(Vim主要维护者之一,Bram挚友)去年2月的离世,Bram决定将Vim 9.0版本献给他。去年6月,这一承诺得以实现。32年来,Vim早已融入无数人的生活。Bram的突然离世令人震惊,因为就在去年,Vim的另一位守护者Sven也永远离开了我们。两位巨匠的相继陨落,令人痛彻心扉。
参考链接:
[1]https://groups.google.com/g/vim_announce/c/tWahca9zkt4?pli=1
[2]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37011324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am_Moolenaar
[4]https://github.com/brammool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微新创想转载,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