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秋季发布会掀起市场巨浪
苹果公司的秋季发布会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激起了层层涟漪。9月10日,苹果携8款全新产品亮相,其中iPhone17系列成为全场焦点。基础版iPhone17以”加量不加价”的策略补齐高刷屏短板,Pro Max版则以强悍性能和全新设计,精准狙击国内消费者需求。与以往高高在上的品牌姿态不同,这次苹果明显放低了身段,从预售火爆程度到开售后的热销态势,都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回春迹象。
作为全球头部品牌,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但近年来,随着华为强势回归,小米、OPPO、vivo等国产厂商在高端市场的步步紧逼,苹果的销量压力日益增大。此次新品发布及一系列本土化策略,正是其夺回市场份额的发力之举。面对苹果的强势进攻,国内手机厂商也迅速作出反应:华为悄然调整热门机型售价,同时通过多场科技大会展示技术实力;小米宣布9月推出年度旗舰,并将原定的小米16系列更名为小米17,标准版同样实现”加量不加价”。
这场iOS与安卓的巅峰对决,谁能最终胜出?

作为3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苹果在全球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自iPhone6系列在中国市场大获成功后,苹果长期占据高端手机市场主导地位,市场份额一度超过80%。但近年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加速高端化转型。根据Counter Point Research报告,600美元以上价位手机份额从2018年的11%激增至2024年的28%,其中华为贡献了最大增长,市场份额从20%提升至29%。小米、vivo、OPPO等国产厂商也表现亮眼,高端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5%跃升至2024年的15%。
与国产厂商的迅猛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下滑。去年第四季度,苹果出货量下降18.2%,市场份额从20.2%萎缩至17.1%。今年二季度,尽管苹果在618期间大幅降价,但销量仍未扭转颓势,市场份额进一步降至13.9%。除了国内厂商的冲击,苹果在AI、折叠屏等领域的迟疑也加剧了其销量困境。但中国市场作为苹果第二大市场,其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放弃,这也是苹果此次选择”俯身”的主要原因。
iPhone17系列:三大策略重塑市场地位
在产品配置上,iPhone17标准版搭载最新A19芯片,配备与Pro相同的屏幕,影像系统升级为4800万像素主摄+1200万像素2倍长焦双摄,前置摄像头也提升至1800万像素。最关键的是,此次新机全系采用高刷屏,终于补齐了此前落后于安卓的短板。苹果CEO库克称这是”iPhone历史上最大的飞跃”。

在价格策略上,iPhone17 256GB版本国内售价5999元,低于港版价格。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定价紧贴国家消费补贴政策上限(6000元即可享受15%补贴),变相进一步降低了购买门槛。此外,苹果还拓展了销售渠道:发布会前一周入驻抖音商城,实现新品全球首发;同时在小红书开设官方账号。这两个新渠道分别覆盖了抖音的10亿月活用户和小红书的精准种草用户,无疑将为其市场复苏注入新动力。
苹果在价格、配置、渠道上的全面调整,标志着其从单纯的高端定位转向更灵活的市场策略。预售数据印证了这一策略的成功:苹果官网一度瘫痪,京东预售1分钟即破去年全天销量纪录,iPhone17 256GB版本成交量同比大幅增长,淘宝等渠道也迅速售罄。9月19日开售当天,全国多家苹果门店排起长龙,多个型号显示无现货。
国产厂商:对标迎战苹果展现诚意
面对苹果的强势反击,国内手机厂商迅速作出回应。小米在苹果发布会5天后宣布推出全新小米17系列,雷军转发微博称”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越过16直接命名为17系列,虽官方解释为产品方向调整,但公众认知中显然带有对标意味。小米17系列提前一个月发布,缩短与苹果的时间差,同时卢伟冰在直播中展示真机对比,特别强调小米17的背屏设计投入了10亿元,显示出与苹果硬碰硬的决心。

华为则采取不同策略,在苹果新机开售前主动调整价格:Mate X6最高降价2000元,Pura80系列、Mate70系列、nova14系列也参与优惠。同时,华为在9月18-20日举办全联接大会2025,发布数智基础设施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释放技术红利。这些举措既是对苹果的战略回应,也反映了华为技术积累后的水到渠成。
随着小米17标准版确认”加量不加价”,华为多款机型降价,国内高端手机市场迎来新一轮价格与配置的内卷竞争。苹果的全面出击让华为和小米没有太多退路,但产品自信为它们提供了底气。这场高端化竞争的胜负手,或许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产品参数比拼。
生态协同: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高端手机市场开始通过价格竞争抢占用户?产业时评人张书乐指出,当前智能手机缺少颠覆性创新,折叠屏吸引力不足,摄像头、屏幕等硬件已进入性能过剩阶段,高端体验正被中低端手机拉近。因此,市场出现以价格锁定高端、以噱头吸引眼球、以降价抢夺用户的竞争态势。

但高端市场竞争远不止价格层面。苹果的底气源于其全球领先优势和iOS生态系统的核心竞争力。而华为和小米的快速响应,则基于两方面:首先,它们在全球高端市场的优异表现提供了信心;其次,汽车、AI、云服务等生态协同效应成为重要助力。小米汽车截至2025年7月交付量突破30万辆,预计下半年实现单季度盈利,其品牌光环正反哺智能手机业务。华为则通过折叠手机、智能座舱、云计算等全面发展,构建”人-车-家”全场景智慧生态。
由此可见,当前高端手机竞争的关键已从单一配置堆砌转向生态闭环建设。张书乐认为,真正跳出价格竞争需要触及用户刚需的颠覆式创新,或通过手机串联品牌生态链实现万物互联。无论是苹果还是华为、小米,当前的补贴和降价都只是市场表象,真正预示着国内高端手机市场进入深度洗牌期。
这场由苹果”俯身”引爆的变局,标志着品牌光环时代的终结。未来竞争的核心将围绕产品价值展开。谁能以用户为中心定义新价值,谁才能真正掌握高端市场的话语权。这场由国内外头部品牌引领的行业变局,不仅反映出竞争日趋白热化,更预示着高端机市场格局即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