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爱奇艺iJOY秋季悦享会如约而至,这场看似常规的片单发布会实则暗藏玄机。400余部涵盖长短剧形态的内容储备、五大剧场的全新力作、十余档综N代续作悉数亮相,延续着平台对优质内容的执着追求。但当我们深入探究,会发现这场发布会释放出诸多打破行业常规的信号:携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得主鲍德熹打造国内首个AI剧场、年内落地三城的新型线下乐园、单剧IP衍生品月销量突破5万件……这些创新举措的伏笔,或许早在2022年4月爱奇艺拆除旧logo上象征播放器界面的方框时便已埋下。彼时外界尚在猜测其战略转型方向,而如今悦享会给出了明确答案——爱奇艺正以情绪价值为核心锚点,通过AI技术革新与线下场景延伸双轮驱动,悄然重构文娱行业的边界。这场看似寻常的发布会,实则是”下一个爱奇艺”的战略宣言:从单一的内容提供商,进化为提供全场景情绪价值生态平台的雄心,终于清晰呈现。
AI的内容革命
这场变革的根基,正是那看似常规却暗藏玄机的400余部内容片单。此次秋季悦享会上,爱奇艺公布的《唐诡奇谭》《两京十五日》《南部档案》《八千里路云和月》等作品备受瞩目。但真正颠覆行业的信号,并非来自片单本身——鲍德熹・爱奇艺AI剧场的官宣,标志着国内首个AI剧场正式诞生。当其他平台仍将AI应用于海报生成、片段剪辑等浅层场景时,爱奇艺已率先探索AI成为内容生产的核心参与者。这一跨越的底气,源于其多年积累的优质内容矩阵:2025年以来,《漂白》《临江仙》《朝雪录》《生万物》四部长剧热度值接连破万;微剧总量突破2万部,类型丰富度与艺术水准持续提升;综艺赛道《哈哈哈哈哈5》《新说唱2025》《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占据云合数据TOP10;电影领域《捕风追影》暑期档票房突破12亿。这些爆款内容共同构成了AI学习的优质样本库。
正如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所言:”优质IP需要以情感为中心、以理想为支点。”那些引发全民共鸣的作品,早已沉淀出一套情绪表达方法论:《唐诡奇谭》的悬疑叙事节奏、《狐妖小红娘-王权篇》的国创美学风格、《种地吧》的纪实情感表达,都为AI理解何为优质内容提供了具象参考。可以说,没有扎实的内容根基,AI创作便如同无源之水。依托这片内容沃土,爱奇艺的AI应用完成了教科书式的”三级跳”:2023年,AI工具进入内容制作宣发链条,在宣发环节实现海报批量生成、横竖版秒速转换,在制作端通过智能系统提升剧本评估、选角效率,广告效果直接优化30%;2024年,AI开始服务C端用户,”桃豆智能体”成为专属观剧搭子,”跳看”功能通过大语言模型分析视频内容,精准匹配用户喜好,上线后带动平台总时长与续看率双增长;2025年,AI终于叩开内容创作核心大门,鲍德熹・爱奇艺AI剧场的官宣,标志着其正式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内容共创者。
为此,爱奇艺从9月中旬开始面向全球征集创意,筛选30支潜力团队进行为期7天的线下集训,由鲍德熹全程深度指导;最终脱颖而出的15支团队将获得制作补贴、技术支持,其作品预计2026年一季度上线,并参与会员费与广告收入的净利润分成。这一举措直接呼应了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AI主导的商业长片最晚后年出现”的预判。当其他平台仍在纠结长短视频的流量分配时,爱奇艺已预判AI将颠覆长短视频行业的”奇点”时刻即将到来。AI剧场的本质,是抢占AI原生内容的标准制定权——爱奇艺所有IP内容中沉淀的叙事逻辑、情感内核与审美偏好,将通过AI转化为可复制、可创新的创作范式;而AI剧场孵化的新内容,又将反哺内容生态,形成优质内容喂养AI,实现”人机共振”的创作模式。这种布局的前瞻性不言而喻。
凭借”片单奠基+AI破壁”的组合拳,爱奇艺已提前为下一个十年的内容战场筑起坚固护城河。IP的商业破圈
如果说AI是爱奇艺押注未来的增长变量,那么线下业务就是其立足当下的确定性增量。除了AI,这次悦享会传递的另一个明确信号:爱奇艺以爆款IP为核心的商业变现,正在从线上会员+广告的传统模式,延伸至线下衣食住行的多元场景,完成从内容消费到生活方式的深度渗透。线下业务能否成功,核心在于爱奇艺持续产出的高辨识度IP。龚宇在演讲中明确表示,区别于七八年前的零散尝试,如今爱奇艺已形成IP衍生品+新型乐园的双引擎线下战略。
在IP衍生品领域,IP的情绪穿透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爱你》作为2025年初播出的黑马剧集,其同款香包上线一个月销量突破5万件;去年《我的阿勒泰》凭借真实细腻的叙事成为年度口碑之作,剧中的小卖部更意外成为文旅打卡新地标。这些案例并非偶然,而是爱奇艺在策划阶段就植入的衍生思维——通过AI、数字扫描等技术,将道具、布景等转化为数字资产,为后续衍生品开发提前储备素材。在乐园业务上,IP同样是核心吸引力。已官宣落地扬州、开封和北京王府井的三个爱奇艺乐园都不是传统主题乐园,摒弃传统乐园占地大、投资大、迭代慢的弊端,主打占地5000-20000㎡的小型化、强互动、快迭代新型主题乐园。根据龚宇现场展示的图片,根据《莲花楼》《唐朝诡事录》系列、《我的阿勒泰》等热门影视IP改编的舞台剧、全感剧场等将是主要体验内容。
显然,支撑这一模式的正是片单中的多元IP矩阵。为了让IP的商业价值最大化,爱奇艺设计了极为精巧的轻资产商业模式:平台负责输出技术、内容IP与运营能力,合作方则投入土地、设备等固定资产,双方共享门票、餐饮及衍生品二次消费带来的收入。这种模式既规避了重资产运营的风险,又能让IP的情绪价值快速转化为可触摸的消费场景。以即将开业的扬州乐园为例,爱奇艺无需承担土地购置与场馆建设成本,仅需将VR、MR、AR等技术与影视娱乐IP结合,打造全感数字体验项目;合作方则借助爱奇艺的IP流量与运营经验,快速盘活线下空间。这种”IP+技术+运营”的输出模式,解决了长视频平台变现路径单一的行业痛点,更让IP的商业生命周期得以延长。

2022年爱奇艺拆掉logo中的播放框,本质是撕掉”线上播放器”的身份标签;而如今线下业务的全面落地,正是这一战略的具象化呈现。IP不再是屏幕里的内容,而是转化为用户带在身上的周边、玩在其中的乐园、吃在嘴里的主题餐饮。正如吴刚在演讲中所观察到的:现在的IP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用户会主动拿着衍生品分享,特意排队参与线下互动,把对IP的喜欢变成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蜕变,让爱奇艺的商业版图彻底突破线上边界。片单不再只是内容供给清单,而是IP生态的起点,从线上内容引爆情绪共鸣,到线下场景承接消费需求,形成了”内容创作-流量聚集-体验转化-商业变现”的完整闭环。
情绪价值的战略锚点
无论是AI介入内容创作,还是线下场景的全面拓展,爱奇艺所有的”变”都围绕着一个”不变”,那就是以IP为载体,为用户提供覆盖全场景的情绪价值。而这份400多部的片单,正是这一战略锚点的核心载体。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定力,恰恰是下一个爱奇艺的核心竞争力。爱奇艺的内容布局,始终以满足多元情绪需求为核心逻辑。王晓晖在悦享会中强调:”爱奇艺的创作策略是力争’唯一’,’唯一’就意味着多样性,在每个题材类型里都全神贯注投入。不偏废每个题材、每个类型、每个赛道。”这种多样性,在悦享会公布的片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剧集领域,五大剧场精准覆盖不同情绪场景:迷雾剧场的《树影迷宫》《低智商犯罪》满足用户的悬疑探索欲;微尘剧场的《喀什恋歌》以迷你叙事传递细腻温情;大家剧场的《高兴》《父父子子》用文学改编引发现实共鸣;恋恋剧场的甜宠新作与小逗剧场的轻喜剧,则精准对接年轻群体的治愈需求。而在综艺领域则是”综N代”与新赛道双线并行:《哈哈哈哈哈6》延续旅途欢笑,《说唱巅峰对决2026》点燃热血激情,《宇宙闪烁请注意》以高能量人一起疯玩开拓综艺边界,全方位覆盖用户的娱乐情绪。另一方面,动漫《择天记》《大主宰年番》承载国创情怀,《无敌鹿战队冰封计划》满足亲子陪伴需求;纪录片《全世界中国味》《本草烟火》传递生活诗意,体育版块则为球迷提供世界杯等赛事的热血体验。这种全品类、精细化的内容布局,构建起一张情绪价值供给网,让爱奇艺能够精准捕捉不同年龄、不同圈层用户的情感需求,为后续的AI赋能与线下延伸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片情绪价值土壤上,爱奇艺实现了”内容-科技-场景”的全链路协同。线上通过影剧漫综、微剧等形态触达用户,AI技术则让情绪供给更高效:”桃豆智能体”能精准回应观剧情绪,”跳看”功能避免情绪断点;线下,乐园的沉浸体验、衍生品的日常陪伴,将线上的虚拟情绪转化为现实感知,形成情绪价值的二次放大。这种协同效应形成了强大的反哺闭环:片单中的《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热播,带动统一春拂无糖茶的打卡热潮,而线下互动又引发社交平台的二次传播,反哺节目热度;《一路繁花2》的文旅元素通过美团同款路书落地线下,既提升了品牌销量,又让剧集的治愈情绪获得更广泛的认同。正如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吴刚所言,IP已经从被动观看变成生活方式,而情绪价值正是串联起线上线下的核心纽带。
长期以来,外界眼中长视频行业深陷内容成本高、变现难的循环,而爱奇艺的探索提供了破局范本。其核心逻辑在于:不局限于线上的流量游戏,而是以内容为核心,用AI技术提升情绪价值的供给效率,用线下场景拓展情绪价值的变现边界,最终形成”内容创作—线上传播—线下体验—商业变现”的全链路生态。这一布局绝非爱奇艺的孤例,而是全球文娱行业的共同选择。作为IP线下运营的标杆,迪士尼体验业务2025年第三财季收入已达90.86亿美元,占总营收38.4%;2024年全年体验业务收入341.51亿美元,占比提升至37.3%,较2023年的325.49亿美元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而Netflix也于近日宣布,将于年内推出自有线下体验空间Netflix House,首站选址费城和达拉斯,计划通过沉浸式影音空间重塑家庭娱乐场景。
从迪士尼的重资产乐园到奈飞、爱奇艺的沉浸式体验乐园,不同模式背后藏着相同逻辑:线下场景已成为IP变现的核心战场。这套模式将彻底重构了文娱企业的增长逻辑。IP不再是单纯的内容库存,而是情绪价值的生产源头;AI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工具,而是情绪传递的增效引擎;线下业务不再是单纯的补充板块,而是情绪变现的核心阵地。三者协同,让爱奇艺跳出了内容供给平台收取会员费、广告增收的传统依赖,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增长路径。当爱奇艺以AI重构内容生产、以IP打通线上线下时,它早已不是定位在播放影视内容的视频平台。这场悦享会透露的信号足够清晰:在技术狂飙与消费升级的双重浪潮下,谁能定义”下一代娱乐”,谁就能掌握未来的话语权。
那份400多部的片单,看似是常规的内容储备,实则是爱奇艺生态帝国的基石,每一部作品都是情绪价值的载体,每一个IP都是商业破圈的火种。而AI与线下业务的双轮驱动,正是让这枚火种燎原的东风。爱奇艺的探索或许在许多人眼里过于激进,但事实证明,他们真的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正如龚宇所说:”万物皆流、无物常驻”。唯有变化本身,才是永恒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