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雷科技(ID:leitech),作者:雷科技,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
8月17日,字节跳动悄然在官网上架了旗下首款AI对话产品,以小范围测试的形式推出,目前仅限部分获得资格的用户下载。无独有偶,次日快手也宣布开启“快手AI对话”内测,但与字节跳动不同,快手将AI对话功能直接嵌入到APP中,用户只需在搜索栏输入指令即可进入对话界面。两大互联网巨头几乎同时推出AI对话产品,其竞争态势不言而喻。有趣的是,字节与快手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测试策略,这或许暗示着两家对产品定位的差异化考量。
让人好奇的是,字节和快手的AI对话产品究竟有何特色?它们的目标是什么?AI的应用远不止陪伴聊天
首先来看字节跳动的AI对话产品“豆包”,作为公司对外推出的AI大模型初代版本,其功能相当丰富,涵盖基础问答、文字续写、简易数学计算等核心能力,还内置了头条搜索入口,当用户觉得答案不理想时可直接切换到普通搜索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豆包只是字节跳动众多AI模型中的一个,根据不同功能特性被划分为多个入口。豆包与文心一言等AI大模型的普通模式类似,主要提供知识问答、内容续写和生成等服务。此外,字节跳动还开发了“超爱聊天的小宁”“英语学习助手”“全能写作助手”三个特色AI对话角色。
从文字描述就能推测出各角色的定位:“超爱聊天的小宁”更注重情感交流,回答更强调趣味性而非准确性;而“英语学习助手”和“全能写作助手”则分别聚焦教育和生产力需求,展现了字节跳动在拓展APP功能上的雄心。就AI大模型能力而言,字节跳动坦言仍处于初级阶段,测试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与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国内领先模型相比,豆包的表现仅略胜一筹。选择以独立APP形式测试豆包而非嵌入抖音,字节跳动可能是在打造全新IP,也可能只是作为测试载体收集用户反馈,未来或整合进现有产品体系。
AI大模型与短视频平台的结合潜力巨大。抖音的推荐算法早已深度应用AI技术,字节跳动也一直在探索AI与短视频创作的融合。目前不少短视频已借助AI完成内容创作,从文案到配乐全流程智能化。字节跳动的入局释放出重要信号,必将吸引抖音创作者的目光,未来抖音内置创作工具接入AI生态的可能性极高。
快手的AI对话产品则展现出不同的策略。作为APP原生功能,快手AI对话助手专注于内容检索,用户可通过对话快速定位感兴趣的内容、达人或短视频,更像是一个大模型化搜索引擎。虽然快手此前也测试过智能问答产品(目前仍处于内部测试),但功能与豆包类似,主要在搜索场景提供辅助支持,文本创作能力尚不突出。
字节与快手的AI大模型在功能上存在共性,毕竟当前AI模型大多基于相似技术框架构建,差异主要体现在算法优化和训练数据规模上——数据越丰富,智能化程度越高。但两家企业的战略方向已现端倪:字节希望将AI作为跨产品连接器,构建业务生态;快手则更专注于提升APP内用户体验和粘性。
AI与用户如何平衡
多年来,AI算法推荐一直备受争议。虽然算法推荐让用户接触到更多感兴趣的内容,但也可能形成信息茧房。抖音等平台设置了算法关闭选项,为用户提供突破信息壁垒的渠道。AI大模型的到来,既可能加剧信息茧房,也可能带来全新体验。
对于习惯依赖算法的用户,AI大模型能更精准捕捉喜好,呈现更符合口味的推荐内容。字节跳动等企业早已将相关技术应用于算法优化,如果近期抖音、快手推荐内容更精准,说明算法确实升级了。但无需过度担忧,正如快手所言:“快手搜索打破站内壁垒,提供全新信息获取形态。”AI对话或能引导用户发现新兴趣方向,帮助突破信息茧房。
传统算法推荐如同1+1+1的累加,将用户引向既定内容方向;而基于AI大模型的推荐能通过用户互动、停留时间等数据洞察性格喜好,实现1+2+3的扩展式推荐,有效拓宽兴趣范围。作为用户,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AI影响,关闭算法推荐即可避免被AI左右,同时仍能利用AI搜索特定内容。
AI大模型对互联网的变革正在显现,如何平衡AI与用户关系,不仅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每个互联网用户也需探索如何与AI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