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发布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征求意见稿,其中针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一项备受关注的新要求——”默认工作状态”。根据规定,乘用车在启动后应保持百公里加速时间不小于5秒的性能状态。这一条款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在舆论关注下,起草工作组负责人及时进行了澄清,强调新规的核心目的并非限制车辆本身具备更强的加速能力,而是通过技术手段规范车辆启动瞬间的动力释放方式,确保起步过程更加平稳可控。
此次新规的出台,主要基于对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数据的深入分析。据相关部门统计,由于新能源汽车起步动力爆发过快,近年来与起步相关的失控事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不仅威胁着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也给道路交通秩序带来了潜在风险。因此,通过设定合理的默认加速参数,可以有效降低因起步过猛引发的交通事故概率。
除了核心的加速性能要求外,新征求意见稿还同步强化了多项关键安全措施。在驾驶模式方面,明确规范了”单踏板”驾驶模式的操作边界,要求车辆必须保留传统的油门与刹车独立控制方式;在系统设计层面,强制要求新增踏板误踩加速抑制功能,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可能误踩油门时,将自动降低动力输出;此外,新规还严格限制行车过程中娱乐系统的使用范围,禁止驾驶员在行驶中操作非必要的车载娱乐功能,确保驾驶注意力始终集中于路况。
这些新规的出台,体现了监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通过技术标准的强制性约束,有望推动整车厂商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从源头上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运行安全水平。业内专家表示,新规的落地实施,将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体系,为消费者营造更安全的出行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