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5日上海世贸展览馆的OC only展2.0现场,午后的热度尚未完全褪去。绛岛与朋友攥着刚交换的无料明信片,继续在画师摊位间穿梭。虽然行程安排得紧凑,绛岛对摊宣了解不多,但实际体验远超预期——”这里有很多厉害的老师参展!”
OC是”Original Character”的缩写,即原创角色。这类角色区别于基于现有商业化IP的衍生创作,而是爱好者独立设计的虚构形象。从外形到性格,从成长经历到人际关系,甚至世界观设定,都由创作者自主构建。给OC作画、写小说等创作方式被称为”养OC”,在泛二次元文化蓬勃发展的当下,OC文化正从小众社群走向大众视野。它既承载了二次元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又孕育着全新的内容可能。从消费者关注到创作者投入,OC文化已形成创作、社交、消费的完整生态。当代年轻人更主动地消费内容,不仅满足于浏览,更渴望表达自我,愿意为契合审美与价值观的OC作品付费。
回顾发展历程,早期贴吧、LOFTER等平台是OC创作者的主要阵地,内容多为静态人设图、短文和漫画,交流范围局限在小圈子。社交媒体兴起后,B站、小红书等平台凭借流量优势,推动OC内容从静态转向动态,手书、动画等形式层出不穷,吸引更多泛二次元爱好者关注。如今,泛二次元内容已成为各大平台的显著增量,持续贡献流量并扩大受众基数,成为内容生态的重要增长板块。在泛二次元热潮中,OC凭借原创属性与圈层共鸣,成长为极具潜力的垂类优质内容。数据显示,小红书”OC”话题浏览量近38亿,抖音相关播放量达260亿,平台助推OC文化发展的同时,OC相关UGC内容也为平台注入原创活力。
小圆最初接触OC是在高中时,通过LOFTER看同人作品偶然刷到精美插图,画风与故事深深打动她。后来她才知道这是画师自己的OC作品。她常年关注LOFTER、微博、小红书等平台的OC画师与作品,一方面喜欢OC作品展现的个性化风格,另一方面OC的原创属性让她能摆脱同人圈的部分束缚。”同人圈规矩较多,有些东西会’绑架’人,比如要符合原作人设、不能脱离原作世界观,很多低龄爱好者喜欢’出警’。看OC就不必纠结这些,创作者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欣赏时也能更轻松。”OC文化的核心在于角色创作,围绕OC进行的创作活动统称为”养OC”。根据创作方式不同,可分为”自产型”与”非自产型”两类:前者自主完成人设、世界观与内容创作,后者主要依靠画师约稿完善OC生态。
绛岛的OC之旅始于同人约稿。2023年,因喜欢”白发红瞳”设定,她决定创造自己的OC。先绘制粗稿,再找相熟的画师打磨细节,逐步补充多元世界观。对绛岛而言,约稿是构建OC世界的核心方式。她自认不擅长文字创作,仅偶尔为OC写简短文段,更多依赖画师通过线条与色彩表达角色特质与场景。在画师选择上,她优先考虑熟悉的画师:”沟通成本低,也更懂我的喜好”。米画师和小红书是最常见的约稿渠道。米画师作为专注二次元创作交易的垂直平台,2018年完成数百万级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米哈游。平台提供两种约稿模式:一是”橱窗”直购,画师提前上架服务套餐,用户可直接购买排队;二是”企划招募”,用户发布定向需求或公开招募,通过标签匹配筛选画师并发送合作邀请。作为OC人高频使用的约稿平台,米画师已形成完善的商业生态与标准化流程,价格范围广泛,从四五位数的精品定制到50元左右的”白菜价”QQ人形象应有尽有。这类平台降低创作门槛,让不会画画的人也能让OC拥有视觉形象,同时明确商业路径,使OC创作从兴趣发展为可变现形态,吸引更多年轻人既接稿赚钱,也为心仪内容买单,推动OC圈层规模扩大,逐渐具备文化普及可能。
技术上,AI工具也介入OC创作。例如二次元同人社区平台”捏TA”,主打通过AI技术实现角色形象与故事的快速生成。虽然深度圈层用户对AI接受度不高,但这类工具仍通过降低创作门槛,满足部分UGC用户的轻量化创作需求。当平台能有效连接需求与供给,创作转化为实际收益,更多画师、爱好者涌入圈层。但伴随人数激增,圈层竞争加剧,约稿难度提升。绛岛深有体会:”现在投十几次OC相关企划,能中三四次就算不错了。”绛岛将OC视为”精神陪伴”,情绪低落时看到OC稿件会瞬间振作。更难得的是,OC让她结识了一批长期稳定的朋友。她们常在QQ空间交流,因平台限制最小、内容最全最私密;抖音则是更新最勤的公域平台,既能收到圈中朋友互捧,也有陌生粉丝点赞。对绛岛而言,同人圈好友常随IP热度散场,而OC圈关系更长久:”毕竟大家养OC有很多共同话题,很少弃养。”
与绛岛不同,宋山支是典型的”自产型”OC创作者。她的创作起点也是同人,2020年上大学后开始在平台发布同人作品。最初在各同人圈打转,纯粹享受为IP产出的快乐,是标准的”单机”创作者。为实现做动画的野心,2022年休学后,她对着教程高强度创作,不断推翻重来,反而进步飞快。直到2022年动画《杨戬》上映,她画的同人内容意外出圈,被多地包场策划组请去画影院片头动画,还收到粉丝寄来的特产、手绳和书信,”是非常美好的一段时光。”2023年大年初三的梦境,让她正式踏入OC领域。一段发生在重庆街巷的刑侦故事挥之不去,她决定将其画下来,故事名为《阈值》,主角宋温暖是超能力精神科反社会大学生,搭档喜文海是前卧底警察、现小区保安。这些角色在她笔下充满生活气息:”他们得吃饭睡觉,会烦加班,会为钱发愁,我想写的是特殊环境下的普通日常。”与画同人相比,做OC是平地起高楼。2023年动笔时,她对刑侦知识几乎空白,”逻辑和专业度差一点都不行。”接下来一年半,她啃下心理学、法医学、刑事侦查学书籍堆成的小山,必须先搭起完整刑侦框架,才敢让角色走进案件。为让故事扎根重庆,她专门花一周采风,走过街巷理发店,想象OC会选什么发型。学习编剧时看到《救猫咪》提到陌生反应最真实,便在街上拦住陌生人讲述OC刑侦案件,进行问卷调研。2024年底,经过几十版推翻重建,她完成二十万字剧本大纲;针对超能力设定还和数学系朋友合著数学论文;世界观搭建中用表格详细记录。今年动态分镜完成,部分片段发布在B站和小红书。2025年上半年,通过B站”寻光计划”结识专业配音工作室北斗企鹅,已敲定配音合作,正盯中期制作,计划下半年放出短片PV。粉丝提议的主题密室逃脱和剧本杀也已列入计划清单。2025年8月,她带着《阈值》插画、动画片段和周边参加GAF插画节原创展区,设计”海龟汤”游戏吸引观众完整推出故事线,现场氛围热烈,有人cos角色、分享自制周边……这是她首次将OC带线下,”看到大家认真对待我的故事,是很感动的。”
许多OC起步于个人创作,但凭借完整世界观、鲜活人设逐渐积累粉丝,具备商业化潜力。近期在年轻二次元群体中热度较高的《头七》和《异形舞台》,都脱胎于创作者原创的OC。泛二次元内容生态中,官方IP虽占主导,但个性化原创内容仍有缺口,OC文化为泛二次元IP开发提供新方向。不过需说明,狭义上圈层爱好者讨论OC仍停留在自娱自乐的非商业化层面,《头七》《异形舞台》等商业化后,已逐渐脱离OC核心讨论范畴。
OC文化的兴起,反映新一代二次元消费者愈发突出的主体性。区别于传统围绕动画、动漫衍生的同人二创,OC更侧重个人原创输出,爱好者从文化接受者转变为内容生产者。同时不同于高度依赖coser客观条件的cosplay,OC作为UGC内容的创作活力与原创性更突出,且呈现精品化特征。不少OC创作如宋山支的《阈值》一样内容成熟度高,例如创作者@小号乱吹的志怪题材OC《沧鹭之潮》,以独特中式美学画风和华丽动画在抖音、B站、小红书等平台广受好评。近年来,二次元内容一直是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重要增量板块。小红书2025年9月发布的《二次元创作趋势报告》显示,平台二次元兴趣人群规模达1.37亿,过去一年内容发布量同比增长175%,增速远超平台整体内容增速;截至2024年11月,抖音二次元话题总播放量超7032亿次。平台流量特性与年轻用户基数,既为OC提供传播土壤,也让二次元内容从B站、贴吧渗透至更广阔消费场景。9月抖音创作者大会上,”质感的审美”被总结为年轻创作者突出特点,二次元OC作为代表案例被官方提及。OC具有原创精品、触达年轻群体、低成本等特质,填补平台二次元生态深度内容需求。正是看到OC趋势潜力与用户价值,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主动将其纳入垂类布局。小红书将OC纳入优质内容池,通过流量倾斜、设定分享与创作教程等话题运营,打造专属交流氛围,聚拢年轻二次元用户。9月底还联动CP同人展推出#OC成长计划,投稿作品有机会登上上海线下大屏。OC已成为新一代年轻二次元群体明确消费文化趋势,是二次元垂直领域更具体、更具增长潜力的垂类文化。
OC文化的兴起,本质是当代青年自我表达与寻找联结的需求体现。从消费者到创作者,OC汇聚个体热爱与创意成独特文化力量,持续为泛二次元领域注入原创活力与人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