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ID:QbitAI),作者衡宇,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稚晖君离开华为创业的决心明确——对标马斯克,打造通用机器人,以擎天柱为竞品,既仰望星辰大海也扎根商用落地,产品定价目标不超过20万人民币。用最流行的话说,他在构建大模型与机器人结合的具身智能。这一想法源于他学生时代的探索。早在2015年,尚未成为B站up主的稚晖君就组织了一群比赛结识的朋友,萌生了“做个人吧”的念头。当时,人们对AI的认知还停留在人脸识别或美颜等应用层面,大模型概念尚未出现,“让机器人具备人类般的思考与行动能力”这一目标,似乎遥不可及。因此,毕业后稚晖君并未继续深耕机器人领域,而是投身AI赛道,成为大厂的AI算法工程师,在软件算法领域积累了数年经验。直到ChatGPT横空出世,大模型智能应运而生,OpenAI证明了大规模堆叠确实能带来质变。回望自己的机器人梦想,稚晖君看到了这条路的可行性,于是毅然离开华为,投身创业。短短半年时间,他带领团队打造出一套颇具雏形的原型机。8月发布会上,稚晖君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研发的机器人,其步伐稳健,行走效果堪比去年马斯克擎天柱Optimus的初次亮相。正是凭借这样一款作品,他的初创公司智元机器人,在冷静的投资者与火爆的赛道中脱颖而出,成为少数获得VC和大厂战投重金支持的创业项目。发布会后,稚晖君与量子位会面,对发布会、团队及整体进展表示还算满意,也展现出对这条道路未来发展的信心。他向量子位透露,自己的桌面壁纸早已更换——全身心投入人形机器人创业,他会如何看待公司的高估值?智元的下一步规划是什么?商业化落地场景将在何方?创业后这个百万粉丝的B站up主账号将如何发展?量子君问,稚晖君答,答案尽在这次对话中。他或许是最早感知到这一波大环境变化并付诸实践的人。外界看来,他去年年底宣布创业时,机器人和大模型都是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ChatGPT的横空出世,给人们带来了震撼的视觉与体验。那个时间节点,赛道远未像今天这般拥挤,技术从业者纷纷响应,实属意料之中。但稚晖君首次透露了当时的心态:若再晚一步选择创业,或许就失去了机会。为了解释这句话,他对比了竞品特斯拉擎天柱的时间线:去年9月展示原型机,今年5月展示环境识别、记忆存储及精准操控能力,7月表示已生产10台,预计11月进行行走测试,明年将在特斯拉工厂进行实用性测试。动作迅速,效果惊艳。马斯克,这位从不按常理出牌的企业家,自宣布入局机器人赛道后,以火箭般的速度推进量产,甚至预言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稚晖君目睹这一切,内心澎湃。与此同时,他也敏锐地观察到机器人和大模型结合的巨大潜力。微软的ChatGPT for Robotics、谷歌的Palm-E、RT-1、RT-2,以及VoxPoser、RoboCat等众多研究,都在尝试将图像语言大模型的能力迁移至机器人领域。其中,轰动最大的谷歌RT(Robot Transformer)系列,在论文与demo视频中均展示了出色的抓取泛化能力。然而,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核心门槛在于数据。谷歌为训练RT模型耗费了17个月,收集了13台机器人的13万条真实数据——这也解释了为何RT模型开源而数据暂未开放的小心思。稚晖君坦言,虽然团队从一开始就在筹备自家的动作任务数据集,但目前可用于训练产品的数据“仅有上千条”。一对比,差距显而易见。这一数字上的直观差异,足以解释稚晖君对量子位说的,“当前阶段,远征A1最需提升的是数据带来的AI泛化能力”,也足以解释这为何“将是一个相对长期的布局”。这也部分解释了发布机器人时,直播间网友对展示时间较短、能力表现不如预期的疑问。“要达到理想的实用效果,仍需大量真实场景数据的积累。我们时间尚短,这方面尚未充分准备。”稚晖君如是说。竞争对手不会给予太多喘息之机。正因如此,稚晖君表示团队接下来的工作重心之一是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计划未来几个月内落地临港,主要目的是搭建场景和仿真平台,填补运动数据,提升泛化能力。数据如何生成?稚晖君总结了三点:监督学习数据,通过人工示范控制机器人完成分拣等操作,采集真实数据;仿真数据,搭建仿真平台,配置渲染引擎、物理引擎及人机交互流程装置;AIGC生成数据,作为真实数据的补充,是低成本数据增强的重要手段。建数据中心是工作重点之一,另一个重点是对硬件结构进行迭代重构,强化机器人本体运动性能。稚晖君表示,团队将以软件敏捷开发的效率迭代硬件,这是一项颠覆且极具挑战的任务。此处分享一则小八卦:今年4月,智慧军投稿B站的自制双足机器人哪吒,并在视频结尾暗示“若不出意外,将成为发布会的彩蛋”。然而,按照经典剧情,果然“出意外”了:哪吒并未亮相。原因是哪吒使用的几个电机被供应商“鸽了”,3月下的订单直到7月才到货,导致开发时间不足。稚晖君表示:“后续仍会继续完成这个项目,‘鸽王’有坑必填。”半年成为独角兽,背后还有一条商业化隐线读至此处,或许能察觉到,智元人形机器人项目的机器人本体仍需迭代,AI能力也受限于当前数据不足,产品落地似乎尚需时日。然而,这样一个创业项目,半年内估值已突破10亿美元。这合理吗?听到这个问题,稚晖君并未直接回答“值或不值”,而是表示融资思路并非一成不变,期间参考了多位行业大佬与前辈的建议。团队最初的设想很简单:先做出Demo,再自然提升估值。“但创业并非如此单纯,在大经济环境不算景气时,整合资源、吸引人才,无不需资本背书。”稚晖君表示,“这并非坏事。”高效实干,快速调整策略,以结果导向推进事务,这是稚晖君的行事风格,也最终塑造了智元,尤其是研发团队的工作风格。技术团队每位早期成员都是他亲自面试加入的,30余号人堪称“自来卷”,连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的稚晖君都感慨:“之前大家觉得我是时间管理大师,现在我很惭愧地讲,公司里像我这么拼的还有一堆……”整个交流过程中,量子位注意到稚晖君强调了两个关键词:“压成本”与“应用场景”。这两点是当前整个赛道的普遍痛点。团队如何解决这些痛点,将是他们获得高瓴、鼎晖、经纬、高榕、蓝驰、BV百度风投等头部资方重金支持的关键。来听听稚晖君的看法——先说压低成本。目前智元对外宣称,人形机器人落地价格控制在20万元内。这约与马斯克放话的7万美元售价持平,而国内同类人形机器人的售价普遍在50万人民币左右,备受关注的波士顿动力Atlas的成本则高达200万美元。稚晖君直言不讳:“不是我们希望做到20万元,而是若做不到这个价格,商业落地便无从谈起。”至于为何选择20万,他表示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为例,20万元的机器人替代部分人工岗位,可做到1~2年的投资回报期。稚晖君也大致描述了智元控制量产成本的方法:一是尽可能自研核心部件,降本增效。关节电机和灵巧手等部件占硬件成本过半,且市场现有供应存在特性不匹配问题,自主研发可降低成本一半以上;二是借鉴特斯拉造车的部分思路,用软件和算法弥补硬件精度要求,降低硬件成本。如放弃谐波减速器而选择行星减速器,灵巧手采用视觉闭环方案等。再说落地应用场景。稚晖君表示,预计明年下半年商业化落地,优先应用于工业制造领域,家庭等服务型应用场景暂缓,现阶段突出“场景相对简单,任务相对复杂”的特点。“这条路线是边走边摸索出来的,还是最初就定下的目标?”“团队还不到10个人时,我们就基本敲定了这条落地方案。”同时表示,很多人会将智元或特斯拉的机器人与波士顿动力对比,其实并不恰当。以商业化落地为导向,正确的逻辑应是:在满足应用场景功能与性能需求的前提下,以最低成本实现方案。因此,能搬东西的场景下,无需非得具备后空翻能力。现在,这条半年前定下的路线,最终落地迹象愈发明显。最新工商动态显示,比亚迪入股了智元下属公司,加上此前量子位从智元方面获悉,公司已与国产头部智能汽车厂商和3C厂商等密切洽谈。由此推测,远征A1在工业制造领域的首发应用场景,很可能就是比亚迪汽车工厂。除成本和落地场景外,随着团队对具身智能的深入探索,智元还掌握了其他差异化优势。比如,量子位从稚晖君口中得知,公司商业化的一条隐线——通用人形机器人是商业落地的中长期目标,但在迈向这个终点的过程中,团队也会推出“沿途下蛋”的产品形态。具体是什么形态?稚晖君一如既往地口风严格,卖了个关子,但仍透露了一些信息。他听到过许多疑问,问为何要将机器人做成人类形态,相比其他专用形态(机械臂、轮式),是否更费事不讨好?针对这个问题,稚晖君从两方面思考。一方面,这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不要高估短期价值,也不要低估长期价值。人形是智元以终为始、面向终极形态迈出的第一步,这也是为何给这款机器人取名“远征”。另一方面,选择做这件事并非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极具挑战性。通用人形机器人涉及最全面的机器人技术栈,其实现过程中各种前沿技术(视觉伺服、MPC、SLAM、LLM/VLM、中间件等自研与优化)的沿途下蛋,将催生许多创新性专用形态的机器人产品,“未来大家会陆续看到这些成果的”。“网友们放心,B站账号不会变成公司专用营销号”过人的技术,亮眼的简历,大厂的光环,百万粉丝的积累,又恰逢新技术爆发周期:大模型、具身智能、AIGC……一系列光环砸来,围观者不禁重新审视稚晖君。他又会如何定义现在的自己?量子位将这个问题抛给了稚晖君本人。稚晖君并未迟疑,表示自己的定位并未改变:首先是个工程师,其次才是创业者。他可能属于非典型创业者,做这些事的动力源于个人兴趣,也很幸运取得了一些小成就:早期在大厂发光发热,积累光环,又在网上获得较高知名度,然后突然选择创业。一开始身边的人都觉得震惊。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乐观主义者。还有句话,他说得毫不犹豫——“既然人生没有后悔的机会,那么就坚持相信自己到现在的每一步,都是我做的最正确的选择。”“每一步都是正确的选择”,或许也包括不少人为之惋惜的离开华为,脱离“天才”标签。在量子位面前,他没有掩饰对华为工作成就的感激,也提到,老东家在做一些伟大的事情,但像机器人这样面向更未来领域的探索,可能更适合小型创新团队。希望自己能继承“散是满天星”的优良传统。然后,他又像往常一样,强调自己既不是天才,也不再是少年。能感受到,他更希望外界将关注点从具体标签转移到他想做的事情本身。有趣的是,他又劝大家不要太早创业。“对于学生来说,建议先工作几年,接受社会的毒打,才能对社会、公司运作方式有清晰了解。”当时在发布会上,他也表达了观点:检验科技公司价值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看其能否实现商用落地。否则技术再好也容易陷入自嗨。聊到这儿,稚晖君表露心迹:既然正儿八经创业了,项目就不能单纯按个人奇思妙想自嗨。组了人、拿了钱,就需要在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上多加考虑,“要为这么多兄弟姐妹们负责”。但显然,他自有自嗨处:B站。“个人号啊?这阵子太忙了(所以没更新)。”稚晖君解释道,自己绝对没有挖坑不填的意思,“后面稍闲一点,还是会更新的。”至于之后的B站投稿,仍会是原来的风格与味道,可能偶尔夹杂一些创业日常。但他保证,不会变成纯粹的公司营销窗口。(他暗示,智元已有官方账号,欢迎大家关注。)“也是向马斯克学习嘛,他在公司管理运营和个人账号运作之间,就做得很好。”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29日
2025年10月29日,全球领先的数字创意软件巨头Adobe正式宣布,与科技巨头谷歌达成战略合作,将向其广大客户开放谷歌尖端人工智能模型的访问权限。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在美国硅谷盛大发布,主要面向Adobe Creative Cloud创意与文档软件的用户群体,旨在通过深度融合谷歌先进的AI技术,显著提升图像生成效率、内容创作质量以及自动化编辑的智能化水...
2025年10月28日,全球领先的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Medline正式宣布,计划于当地时间周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此次IPO将在美国市场进行,虽然具体的交易所选择和上市细节尚未公布,但Medline已做好充分准备。作为医疗数据领域的佼佼者,Medline此次进军资本市场,旨在通过募集的资金进一步扩大全球业务版图,并显著提升其供...
2025年10月28日,芯片初创企业Substrate成功斩获1亿美元巨额融资,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美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化进程迈入新阶段。据悉,该公司将这笔战略资金悉数投入在美国本土建设先进晶圆厂,核心目标在于显著提升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水平,摆脱对海外供应链的过度依赖。Substrate明确表示,其研发与生产将聚焦于尖端制程技术,未来将与台积电、三星等全球顶尖...
微星正式发布两款全新“硬派师”系列RTX 5050显卡——INSPIRE ITX与INSPIRE ITX OC,专为追求极致空间的ITX机箱用户提供理想选择。这两款显卡均采用极具创新性的小型化设计,长度精准控制在147毫米,厚度仅为双槽规格,整卡重量控制在551克,完美适配紧凑型机箱环境。
该系列显卡分为标准版和OC超频版两个版本,分别提供2587MHz...
2025年10月28日,沙特阿拉伯能源大臣公开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即着手研究降低电池储能成本的系列措施。这一决策的核心目标在于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为该国能源结构转型注入强劲动力。据悉,该计划由沙特能源部牵头负责,将重点在国内储能项目中进行全面推广应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沙特计划通过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储能技术,并结合本土化生产模式,力争在未来几年内...
国网新源江苏句容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全面投产发电,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全球坝体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该电站的上水库大坝高达182.3米,这一高度使其成为世界之最,蓄水量更是达到惊人的1707万立方米,相当于1.2个西湖的蓄水规模,展现了其强大的水资源调节能力。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35万千瓦,为华东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清洁能源支撑。
项目共安装了6台单机...
2025年10月28日,备受瞩目的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B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标志着这家生物科技企业迈出了国际化资本布局的关键一步。此次申请由中金公司和花旗联合担任联席保荐人,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作为国内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力量,苏州瑞博生物此次赴港上市不仅将进一步拓宽其融资渠道,还将为其全球化发展战略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关于具体...
自Windows 11正式问世以来,微软已经将系统的更新节奏调整为每年一次的稳定步伐。这一策略的转变不仅体现了微软对用户体验的持续关注,也彰显了其在操作系统迭代方面的成熟度。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在发布24H2版本时采取了一种创新的分阶段推送策略——该版本最初仅面向配备Copilot+功能的PC进行发布,随后才逐步扩展至所有符合条件的设备。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布方式...
2025年10月28日
10月28日最新报道,武汉一位63岁的退休大爷近日因一项独特的锻炼方式引发广泛关注。他每天头顶重达56斤的石磨进行骑车锻炼,这种近乎超乎常人的健身方式不仅令人惊叹,更展现了他对健康生活的极致追求。
这位坚持锻炼二十余年的大爷表示,自2000年开启顶石磨运动以来,他的目标始终如一——通过极限挑战强身健体。通过查阅过往报道,我们了解到大爷的日常锻炼计划堪称"重量...
微新创想10月28日重磅消息,据行业深度爆料,即将问世的iPhone 18 Pro系列将迎来颠覆性的影像系统双重升级,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拍摄体验。首先是主摄像头的革命性突破,传闻iPhone 18 Pro系列将首次搭载支持可变光圈的镜头模组,这标志着苹果在移动影像领域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据悉,可变光圈技术通过精密的物理结构调节镜头光圈大小,从而实现对传感器...
微新创想10月28日重磅报道,鸿蒙智行今日正式官宣达成百万台交付里程碑,这一里程碑的达成,不仅彰显了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更标志着智能出行领域的新篇章。与此同时,问界旗舰SUV车型M9也传来捷报,达成交付超25万台的辉煌成就,这一数据足以证明其卓越的市场表现。值得注意的是,M9的交付量已占据整个联盟的四分之一,而距离其正式上市仅过去了短短21个月,月均交付量突...
2025年10月28日,备受瞩目的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再度扬帆起航,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新一轮的上市申请。此次备受市场关注的申请,将由中信证券与国元国际携手担任联席保荐人,共同为溜溜果园的资本市场之路保驾护航。作为一家在果品深加工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溜溜果园此前已多次尝试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此次重启上市计划,不仅彰显了其坚定的资本化决心,更体现了公司对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