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在天津隆重举行。自然资源部在此大会上正式发布了《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5)》,全面展示了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的最新成果与发展态势。报告披露,2024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总额高达1159.94亿元,这一数字不仅创下连续四年稳步增长的纪录,更彰显了国家对矿产资源开发的高度重视。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累计投入近4500亿元用于找矿工作,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取得显著突破,全年新发现矿产地150处,其中大型矿产地49处、中型54处、小型47处,分布广泛且品质优良。在各类矿产资源中,普通萤石、锂矿、金矿和铁矿的新发现数量尤为突出,均达到8至9处,位居全国新发现矿产地排行榜前列。这些重要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矿产资源储备,也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5)》全面反映了中国矿产资源勘查领域的持续进步。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多学科协同、多手段并用的勘查模式,有效提升了找矿成功率。特别是在关键技术突破方面,我国已掌握一系列先进的矿产资源勘查技术,为深部找矿和复杂矿床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专家分析认为,此次报告发布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资源供需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持续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国内资源压力,还能提升在全球矿产资源市场中的话语权。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推动矿产资源勘查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