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科技媒体报道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由筑波大学研究团队通过最新论文首次揭示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性铯-137持续泄漏入海的关键路径。尽管核事故发生多年后,铯-137的泄漏量已大幅减少,但低水平排放仍持续存在,对海洋环境构成潜在威胁。该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2013年核事故泄漏的氚作为水文示踪剂,实现了对污染水流的精准追踪与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屋顶排水是铯-137泄漏的主要污染源,其贡献率高达53%,成为控制污染的关键环节;其次为地表径流,占比31%;地下基流占比15%,但其排放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具体而言,地下基流的排放量受气温影响显著,夏季排放量较高,冬季则大幅减少,这一规律与海水中铯-137浓度的季节性变化高度吻合,为污染机理提供了科学解释。
这一发现不仅为优化福岛周边的环境监测方案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也为精准控制污染源指明了方向。通过针对屋顶排水和地表径流采取更有效的拦截与处理措施,有望进一步降低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该研究成果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家们对核污染扩散路径的理解迈上了新台阶,为后续的环境治理与风险防控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