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penAI推出自家AI浏览器ChatGPT Atlas的同一周,微软海外发布了全新AI助手Mico和更AI化的Edge浏览器,而国内夸克也推出了新一代「对话助手」功能。这一系列动态背后,新旧巨头在国内外市场形成了两大明确共识:一是AI助理与AI浏览器的融合将不断深化,入口之争实质上是系统之争;二是对话交互将成为人与AI沟通的主要方式,自然语言或将成为未来的编程语言。

海外市场方面,OpenAI敏锐地抓住了巨头忽视的战略机遇期,打造出月活跃用户达8亿的AI助理ChatGPT,如今通过ChatGPT Atlas的发布,进一步补全了入口体验,开始构建面向Chrome、Edge及新兴AI浏览器的防御体系。国内市场则呈现不同格局,目前尚未出现中国的OpenAI,即便是备受期待的DeepSeek也始终专注于模型能力提升,在产品和基础设施方面投入有限。虽然巨头们已形成相对完整的AI布局,但众多产品让用户难以把握重点,此前也未能诞生具有「中国ChatGPT」标签的代表性产品。此刻推出的夸克对话助手,正是要填补这一空白,直接向外界传递其成为「中国ChatGPT」的雄心。在巨头林立的AI产品矩阵中,这是首个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和核心定位的产品,其对话助手功能的推出堪称抢占先机,为夸克注入了灵魂核心。

从实用性和可靠性来看,更新至最新版本的夸克App后,用户只需点击搜索框左下角的「助手」图标或滑动屏幕,即可进入与ChatGPT类似的对话式聊天界面。在聊天框中输入问题,便能获得参考答案和建议。在形态切换之外,夸克对话助手的回答效果也实现了显著提升。以「天工f4和司马f4有什么不同」为例,这是一个小众水弹发射器的问题,许多用户甚至不了解天工和司马的品牌。更值得注意的是,问题中的「司马f4」存在笔误,应为「司马M4」。面对这一问题,夸克对话助手不仅识别并纠正了错误,还提供了详尽的产品细节:天工f4的导轨设计较软,不适合安装负重件,而司马M4在射速、续航和配件扩展性方面表现更优。在追问环节,助手还能推荐合适的改装件。与豆包等偏娱乐化的产品不同,夸克更注重深度推理和严谨回答,通过整合各类工具解决真实存在的复杂问题。

成为「中国ChatGPT」需要满足哪些条件?OpenAI CEO奥特曼曾指出,ChatGPT正逐渐演变为一个操作系统,承载着用户全部的生活内容。今年的ChatGPT已展现出这一未来雏形,而夸克对话助手同样预示着这一趋势。除了好用且可靠的对话能力,夸克还将深度搜索、拍照搜题、AI写作、翻译、电话呼叫、文件阅读等功能集成其中,不断丰富能力生态。但仅凭这些尚不足以支撑夸克争夺「中国ChatGPT」的称号。ChatGPT作为操作系统,其核心支柱包括模型能力、技能生态和记忆能力。背靠阿里巴巴的夸克在这几方面都具备一定积累,这才是其竞争该头衔的更大筹码。

首先,强大的自有模型能力至关重要,它赋予战略主动权。在夸克对话助手中提问「9.11和9.8谁大」,可以看到其展现出更清晰的思考逻辑,最终给出正确答案。相比之下,豆包的思考过程简短且答案自相矛盾。夸克卓越的思考能力源于首次曝光的阿里Qwen闭源模型,赋予其领先的搜索推理能力。这背后是夸克与通义实验室在「搜索推理」与「可信生成」两大方向上的深度合作。此外,技能生态作为AI的工具体现了竞争优势。AI助理借助AI浏览器完成不同技能的调用,构建AI工作流以完成复杂任务。夸克正致力于搭建更庞大的工具生态。例如,在准备出国留学时,用户可让夸克搜索全网雅思资料,不仅获取最新优质内容,还能直接获取网盘链接一键转存,实现高效资料整理。

夸克对话助手的上线使其在能力和风格上对标ChatGPT,但在使用场景上更具中国本土化特色。未来,夸克将推出AI浏览器等更具想象力的新产品,挑战Chrome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同时,夸克AI眼镜的发售将使其发展主线更加清晰,逐步走向软硬结合的AI系统。随着这些布局的推进,「谁是中国的ChatGPT」将逐渐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