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国货彩妆价格竟比大牌更贵”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这一争议的导火索源于9月10日李佳琦直播带货时,针对花西子79元眉笔的价格争议。面对观众的质疑,李佳琦回应称“不要乱说,眉笔一直79元,国货品牌很难的,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这一言论迅速点燃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次日,“李佳琦”和“花西子”双双冲上热搜,引发了大量讽刺和调侃,如“李佳琦飘了”、“花西子定价打工人专属货币单位”等网络热梗层出不穷,“早安打工人,今天实现花西子自由了吗”、“加班两天,净收入0花西币”等调侃更是层出不穷。
根据《DT商业观察》8月底的总结,比大牌还贵的国货彩妆并非个例,花西子只是“贵价国货”现象的冰山一角。过去,提及“平价国货”,人们总会联想到“便宜大碗”,但现在,消费者对这一概念产生了负面认知。在小红书上搜索“国货、克重”,便会看到众多消费者对平价国货彩妆品牌的吐槽,指出其正装容量远小于国际大牌的小样,且平均每克单价甚至更高。“国货容量我真的累了”“国货现在是被惯坏了吗,单克价比黄金还贵,真的就是离谱”,这些评论反映了消费者对国货彩妆现状的失望。
B站上的测评博主将这类平价国货称为“化妆品刺客”,并列举了多款看似平价,实则单价比大牌还贵的国货产品,提醒消费者避免踩坑。国货美妆,究竟怎么了?日益支持国货的消费者,究竟在为怎样的产品买单?
近期引发争议的国货彩妆新品之一,是诗佩妮新推出的眼线胶笔。这款眼线胶笔上新价19.9元,正式售价29元,看似价格亲民,但由于容量极小,仅有0.05克,消费者并不买账。计算单克价后,这款眼线胶笔每克高达580元,不仅比国际大牌HOURGLASS的单克价300元更贵,甚至比9999黄金的单克价468元还要高。(诗佩妮眼线胶笔官方产品信息)尽管诗佩妮官方海报未标注容量,但仍有眼尖消费者在详情页发现容量为“50毫克”的小字。因此,诗佩妮小红书官方账号下出现了“好贵”“克数好少”“怎么偷偷涨价了”“吃相不要太难看”等质疑。(诗佩妮官方小红书账号下的消费者吐槽)
单克价与大牌相当甚至更贵的平价国货,其实早在2020年就已出现。B站UP主 @太阳婶子 在2020年11月发布的视频中提到,贵妇品牌CPB散粉定价650元,容量达26克,而新生代国货小奥汀定价150元,却只有8.2克,两者单克价仅差6.8元。如今,从口红、遮瑕到散粉,都能找到单克价比国际大牌更贵的平价国货。《DT商业洞察》统计发现,完美日记芭蕾小细跟口红的单克价高达136.3元,而阿玛尼红管唇釉的单克价仅为53.8元。此次引发争议的花西子首乌眉笔单克价达492.9元,而欧莱雅三头眉笔单克价仅为218.2元,前者不到后者的两倍。此外,UNNY精细眼线胶笔单克价是HOURGLASS的两倍多,尔木葡三色遮瑕单克价比歌剧魅影贵,完美日记控油散粉单克价也高于黛珂丝柔蜜粉。
然而,若综合考虑售价和克数,平价国货与国际大牌存在明显差异:国际大牌克重多,售价高,通常两三百元;国货彩妆克重少,售价便宜,百元以内。例如,国货口红容量通常在2克以内,售价百元左右;而国际大牌口红容量在5-6克,售价200元以上。因此,社交媒体上也有观点认为,仅看单克价对平价国货不公平。有人提出口红成本不仅包括料体,还有包装设计等,“不能粗暴地以克重比价”,“整体平价,才是平价”。
即便抛开单克价,平价国货彩妆产品正面临“越做越小”的趋势。过去,小克重曾是国货优势,消费者对此颇有好感。对学龄党或收入不高的年轻人而言,小克重产品试错成本低,买小克重、低单价产品,“无痛”尝试新品。即使不喜欢,也只是一两杯奶茶钱,忍忍就忘。不少平价国货品牌也精准把握消费者心理,加速推出新品,快速迭代。然而,当平价国货彩妆产品越做越小,消费者感受到的是明面上保持百元以内价格优势,实则变相提价。以口红为例,有用户在小红书上对比,国货colorkey唇釉正装仅1.7克,而3ce唇釉小样也有1.5克。(小红书用户希望国货“克重”能卷起来)用户 @吃饱饭的咩咩 在评论区解释:“1.7克最多厚涂15次,管口和管底扣不出来,实际最多1.4克,很多页面故意不清晰标注克重,我可以用不完,但你不能忽悠我。”人们因此喊出“消费宣言”,“我可以勤俭节约,但你不能缺斤短两”,这句话被广泛传播,成为大多数人的心声。
此外,在消费降级背景下,消费者对“性价比”有了新定义。性价比并非一味追求低价,而是在合理价格内买到超值物品——只要消费者觉得产品功效、使用体验和品牌价值值得大几百的售价,也是高性价比消费。但如果平价国货单克价比大牌贵,品牌价值和实用价值又不如大牌,就会被消费者视为“低性价比”。一位小红书用户表示:“计算单克价不是必要的,我会先看品牌和产品好不好用,一样好用再算克数,不好用的产品每克再便宜也觉得浪费钱。”
如今,消费者不再被糊弄,她们会货比三家,研究品牌投入方向,关注产品质量。一位B站用户质疑:“国货能不能别只卷包装,要么把钱投给博主做广告,多用点心做产品?先把唇釉做到不黏嘴?”消费者敏锐地察觉到,一些平价国货营销力度与产品质量不成正比,支持国货的热情因此被浇灭,甚至产生反感。这成为了一个矛盾难题:若提升容量至国际大牌水平,售价也会上涨,吸引“平价”用户的策略可能失效;若维持小克重并走向高端化,大幅提价又难以确定消费者是否接受这种“性价比”,是否有新用户买单。从这个角度看,靠“小克重”突围的平价国货彩妆,在竞争激烈的美妆市场能走多远,仍是一个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