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直男们用钱包投出了新一代“带货王”。10月22日,“影视飓风MediaStore”发布公告称,因旗下服饰品牌STORMCREW订单量远超预期,各平台将陆续调整为半歇业状态,预计10月26日恢复售卖。淘宝数据显示,“影视飓风官方旗舰店”销量前三的单品分别是打底长袖、三合一冲锋衣和男士内裤,其中最高单品销量超过1万。天猫公布的10月15日至24日双11第一波段新商家TOP榜也印证了这一现象——10月27日才入驻天猫的STORMCREW飓乐部,竟位列第五名。
影视飓风的势头正如其名,从内容圈到电商圈都掀起了强劲旋风。追溯其发家地,影视飓风在B站拥有高达1421万的粉丝,第三方数据显示男性用户占比超过75%。起初,业内仅将其视为卖周边的常规操作,但如今各短视频平台随处可见STORMCREW产品的相关切片。Tim那张标志性的黑框眼镜、寸头理工男形象,已然成为极具杀伤力的带货符号。事实上,相似的逆袭故事此前已上演过一轮,彼时主角是身材略圆润的罗永浩,两人同样以男性粉丝为主,入局电商时都曾被低估,却都打出了漂亮的逆风翻盘局。
更有意思的是,10月10日Tim与罗永浩展开近3小时对谈,从成长经历到创业历程,最终谈及个人梦想。有人认为这是两代创业者的心灵碰撞,或许双方都在彼此身上看到了过去与未来的影子。直男带货一哥的交接时刻,或许正在到来。

影视飓风Tim堪称Z世代的”罗永浩”?如果说罗永浩是诺基亚时代的数码区先驱,Tim则生来就站在苹果的肩膀上。最直观的对比莫过于:00后想重温罗永浩旧日风采时,画质堪比座机拍摄的老东家课程选段;而Tim团队的作品始终保持着4K HDR的电影级质感。这不仅是清晰度的差异,更是两代内容工业基础设施的鸿沟,也由此塑造了截然不同的粉丝情感连接——罗永浩的追随者认同”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理想主义,而Tim的社群则聚集着痴迷影像技术、追求极致专业主义的理性信徒。
罗永浩XTim的商业模式差异由此而来。为罗永浩的情怀与”耿直人设”买单,是带有身份认同的消费投票;而为影视飓风的内容与产品付费,更像是高性价比的理性投资。以影视飓风手机视频拍摄课程为例,上线五个月吸引约20万学员,当前销量达25.1万份,累计销售额近1230万元。该课程热销证明,Tim团队在影像领域的专业影响力可直接转化为商业价值。在最近的VOGUE时尚之力盛典中,影视飓风参与子弹时间拍摄过程,将明星幕后花絮带到更广阔的娱乐圈视野。
电商品牌STORMCREW的畅销,则源于影视飓风长期积累的测评风格。有网友晒出双11购物记录,从内搭到外套几乎全部来自影视飓风,这种让人放心的入坑体验,与Tim看似靠谱的IT男形象密不可分。同样,罗永浩的直播间始终以男性粉丝为主导,主要年龄段集中在24-30岁和31-40岁,这批受众最早可追溯至他新东方”段子讲师”时期。2021年数据显示,近30天内,罗永浩直播间3C数码商品销售额达2.96亿元。他尝试的自营服饰品牌”重新加载”,主打性价比男装,承诺线上线下同款同价,但早期因设计引发争议,最新动态是2024年10月开出首家线下门店,计划2025年开超500家门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视飓风电商品牌深受年轻男性青睐。第三方数据显示,影视飓风抖音官方旗舰店男性观众占比达83%,年龄集中在18-23岁。新一代年轻群体更偏爱无logo或小logo的服饰彰显个性,影视飓风”像测评相机一样测评T恤”的概念,恰好契合了技术控、参数党的审美趣味。
永远有人会年轻,或许对罗永浩而言,属于他的时代已悄然过去。超越”罗永浩”标签的影视飓风,续航能力究竟如何?在那场3小时对谈尾声,Tim谈及人生终极梦想:”登上火星,死在火星”。罗永浩追问必要性,Tim却随性回应:”去了就回不来了,所以会死在火星。”这种浪漫终点的抽象表达,真实反映出两代创业者的思维差异——Tim的”死在火星”是理所当然的浪漫,而罗永浩的追问则显露出老牌创业者的务实思维。
作为经历过债务危机的企业家,罗永浩的创业轨迹始终围绕解决具体问题展开。Tim同样面临具象化的问题:STORMCREW曾遭遇关于设计、价格、品质的吐槽,2024年10月发售的冲锋衣羽绒内胆还出现掉logo问题,虽经官方积极回应但暴露了品控短板。从用户画像看,STORMCREW消费者仍以影视飓风的内容受众或核心粉丝为主,社交平台上不乏”除了宅男到底谁会穿”、”为情怀买单”的评价。若要实现从粉丝经济向大众品牌的转变,STORMCREW必须强化产品竞争力,而不仅仅依赖Tim的个人IP。

就内容而言,Tim已构建出多账号矩阵:硬核技术粉主账号”影视飓风”、大众娱乐内容账号”飓多多StormCrew”(如荒岛生存挑战)、”亿点点不一样”和”一步一部Rolling”等细分账号,覆盖不同圈层用户。商业上,影视飓风最大收入板块已从TVC广告转向电商,电商业务成为最赚钱板块。Tim坦言,电商具有规模效应,而内容创作难以规模化。最关键的命门在于,影视飓风的受众能否长久稳定支持他——即便他转换阵地、尝试创新产品,也能获得持续关注。
这一路径与罗永浩辗转直播间带货、综艺嘉宾、创业者多重身份的经历相似。他的续航,是个人IP在不同商业形态间的游走适应,Tim或许也将如此。接下来Tim需要寻求更大程度的破圈层,进军长视频领域或实施更多跨界动作。其目前单身的hot nerd人设更有利于扩充女粉比例,社交媒体留言区已出现女友粉印证这一可能性。
耐人寻味的是,当罗永浩成为IP化第一阵营时,却意识到个人IP的局限性,与其他大主播一样有意急流勇退,让消费者更关注产品本身。换言之,当某天消费者购买STORMCREW冲锋衣,仅仅因为产品出色而非”影视飓风出品”,那一刻Tim才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商业城池。目前正值年轻状态的Tim仍需为精神图腾续航,他还有更多故事要讲,更多底蕴要铺陈。最终能否像罗永浩那样精神永续,还是成为加强版的王自如?这个问题等待Tim接下来的每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