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转让股权,汉堡王或成下一个目标?洋品牌急寻中国合伙人

星巴克中国出售股权,但并未完全退出市场。60%的股权以约4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本土私募巨头博裕资本,星巴克自身保留40%的股份,继续作为品牌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和授权方。进入中国26年的星巴克,曾成功将“咖啡文化”植入本土,但如今正面临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品牌光环逐渐黯淡。

过去一年,星巴克推出无糖咖啡、打造非遗概念店和“自习室”等创新举措,这些“自救”行动已初见成效。最新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和交易量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利润率也保持两位数提升。然而,这份增长能否持续,仍存在不确定性。星巴克正站在重新选择的十字路口:既要下沉扩张,又要维护品牌溢价;既想吸引价格敏感的新客群,又担心“第三空间”的价值符号因降价而崩塌。

过去,星巴克依托核心商圈购物中心的“第三空间”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创业大潮退去、消费趋于理性的今天,这一模式已显疲态。寻找中国合伙人,成为星巴克的当务之急。

博裕资本是精明的财务操盘手。从收购SKP到押注蜜雪冰城,其手握的供应链与商业地产资源,正是星巴克下沉市场急需的弹药。双方立下2万家门店的flag,但难题接踵而至:品牌溢价在下沉市场是否依然奏效?高成本扩张如何平衡利润?第三空间的神话能否复制到县城?

星巴克并非孤例。洋品牌接纳中国合伙人的漫长历程中,肯德基和麦当劳是先行者,汉堡王和哈根达斯也在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日前,汉堡王品牌母公司RBI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乔什·科布扎透露,他与CFO、国际业务总裁曾到上海会见潜在合作伙伴。在“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时代终结后,能否找到“有钱又有能力”的中国合伙人,决定了洋品牌们在中国市场的前景。

星巴克与博裕资本成立合资企业,总部仍设在上海,继续管理中国内地超8000家星巴克门店。此次交易基于约40亿美元的企业价值,星巴克全球预计,若叠加此次股权转让所得、所保留权益价值及未来授权收益,中国零售业务整体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

中国一直是星巴克全球第二大市场。进入中国市场26年的星巴克,成功将“咖啡文化”带入中国,但也面临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根据《金融时报》数据,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2017年的42%峰值下滑到2024年的14%。瑞幸和库迪等本土品牌扩张迅猛,门店数量已远超星巴克。

星巴克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表示,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与专长,将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博裕资本并非普通买家,其管理着近百亿美元的基金,投资组合中包括极兔快递、小红书、爱奇艺、快手、SHEIN等知名企业。在星巴克之前,博裕刚刚买下了中国高端商业代表北京SKP。

作为私募机构,博裕资本收购星巴克中国显然是为了提升资产价值以获取财务回报。对双方而言,降本增效与重启增长已是当务之急。门店扩张是此次合资的核心目标之一。目前星巴克在华门店数量约为8000家,拓展至20000家意味着未来门店数量需实现1.5倍增长。

但无论从品牌定位还是客群来看,星巴克和蜜雪冰城都差异明显。更重要的是,星巴克的开店成本越来越高。过去十年,星巴克成为许多商业地产项目的“宠儿”,享受着长时间免租期、装修补贴等特权,但如今品牌势能下滑,议价能力减弱。面对下沉市场,星巴克若想继续凭借品牌价值拿到低租金、好地段,难度已明显加大。

星巴克在过去一年动作频频。在“第三空间”的核心概念上,星巴克打造非遗概念店,推出“自习室”,与小红书合作将1800多家门店改造为“兴趣社交空间”。在产品上,星巴克推出无糖系列,丰富“非咖”产品,将消费时段拓展至午后、下午乃至晚间,并调整非咖产品价格,吸引新客群。最新财报显示,中国区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增长势头,同店销售额和同店交易量都实现了同比增长,门店经营利润率保持两位数提升。

星巴克最值钱的资产是“第三空间”文化,并由此带来品牌溢价。一旦咖啡降价到9.9元,多年建立的符号价值也将随之崩塌。如今的星巴克中国,站上了历史的转折点。想在激烈的国内咖啡大战中胜出,星巴克不仅要放下身段,向中国同行学习,更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洋品牌接纳中国合伙人的历程中,星巴克只是其中一员。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市场找到了合适的解法,麦当劳和百胜餐饮集团都曾将其中国业务的部分股权剥离给私募股权公司,分拆后业绩显著增长。眼下,寻找“更懂中国合伙人”的接力棒传到了汉堡王。汉堡王虽晚于肯德基和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但到2024年末时,门店数量也仅有1474家。RBI集团宣称要寻找“更懂中国”的合作伙伴。

这些外资品牌的“中国合伙人”模式正从1.0的产权转让,进化到2.0的价值共创,不仅需要资金供给方,更需具备本土洞察、数字化能力与供应链优势。星巴克与博裕能否在坚守品牌调性的同时,攻克下沉市场?汉堡王会花落谁家,又将如何借助本土资本重塑其市场地位?未来,能否找到“既有钱又有能力”的中国合伙人,将成为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生存的关键。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05日

17:57
微新创想11月5日重磅报道,微博热门话题#iPhone面容解锁不需要摄像头#引发全网关注热潮。众多网友纷纷参与实测,惊人发现即使物理遮挡iPhone前置摄像头,面容ID录入及解锁功能依然完美运行,这一现象迅速引爆科技圈讨论。 据悉,苹果的Face ID技术核心在于原深感摄像头系统,该系统由三大精密组件协同工作: 点阵投影器:能够投射超过3万个肉眼不可见的红外...
17:57
微新创想11月5日最新消息,知名科技博主定焦数码独家爆料,备受瞩目的苹果折叠屏iPhone预计将在明年正式发布。据行业观察人士透露,此次苹果将进行大规模备货,其定价策略或将直接对标华为折叠屏产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据悉,华为Mate X6折叠屏手机的首发价格区间为12999元至15999元,若苹果采取相似定价策略,其折叠屏iPhone的起售价很可能不会超过1...
17:57
柘中股份近日宣布启动新一轮股份回购计划,自2024年11月28日起,公司将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3000万至3300万股股票,预计耗资3至3.3亿元人民币。这一举措彰显了公司对自身发展前景的信心,也体现了管理层稳定股价、提升股东价值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最新调整方案,回购价格上限将从原定的每股11元上调至每股11.03元,进一步显示出公司对当前股价的认可。...
17:57
11月4日,蓝思科技与越疆机器人正式达成战略合作,签署了价值千万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采购大单。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将在智能制造领域展开深度协同,共同推动工业自动化升级。据悉,首批1000台越疆机器人将于2025年全面部署于蓝思产线,这一规模化的应用部署将重点聚焦于人机协同作业、产线柔性改造以及多工序高效流转,旨在全面提升生产单元的智能化水平,并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
17:57
近日,国际知名投资银行杰富瑞对英伟达的评级和目标价进行了调整,将目标价从220美元上调至240美元,同时维持“买入”评级,但将其移出“核心精选”名单。这一调整主要基于对英伟达在人工智能加速器领域领导地位的深入分析。杰富瑞分析师布LAYNE CURTIS指出,英伟达正凭借其在AI加速器市场的领先优势,显著受益于谷歌、OpenAI等科技巨头对算力资源的激烈争夺。...
17:57
宝馨科技近日正式宣布了一项重要的战略布局,将联合智身科技(北京)与数羊儿传媒科技(四川)共同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在成都携手打造一家全新的合资公司。在这项合作中,宝馨科技将投入2040万元现金出资,占据合资公司51%的股权比例,并确保该合资公司的财务表现纳入自身报表体系进行统一核算。 此次三方合作的核心目标在于深度整合各方的核心优势资源,具体包括新能源技术...
17:57
近日索尼Xperia微信公众号突然宣布进入自主注销冻结期,用户发现功能按钮和消息发送均弹出提示,主页更是明确标注"该账号已自主注销,停止使用"。更令人意外的是,尽管索尼Xperia微博账号目前仍显示正常,但自3月8日起已完全停止更新内容。这一系列操作引发广泛关注,毕竟此前索尼中国曾公开回应手机业务退出中国传闻,明确表示在华业务稳健运营,并对中国市场前景充满期...
17:57
青岛歌尔星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11月3日正式宣告成立,法定代表人李友波,注册资本高达2亿元人民币,彰显出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发展潜力。该公司业务范围广泛,主要涵盖虚拟现实设备的研发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创新生产以及智能家庭消费设备的集成制造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通过股权穿透分析可以发现,该公司由国内声光电精密组件及智能硬件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歌尔股份(股票代码SZ...
17:57
10月21日,湖北龙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披露了针对北交所上市审核的问询函回复,其中对业绩大幅波动现象进行了详尽解释。招股书显示,龙辰科技的主营业务聚焦于薄膜电容器用BOPP薄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这一领域在电子元器件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从2022年的3.44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6.04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17:57
11月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公布了深市上市公司2024至2025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结果,该结果全面覆盖了16家上市券商及其主体。在此次评价中,申万宏源、国元证券、国海证券、广发证券、长江证券、国信证券、第一创业、长城证券、东方财富等9家公司凭借卓越表现荣获A类评级,占比超过半数,彰显了其行业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东北证券、国盛金控、西部证券、华西证券、山西...
17:57
最新行业报告显示,宁德时代9月份在中国市场的电池装机量高达35.5吉瓦时,同比增长46%,其国内市场份额稳定在42.2%,继续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公司近期公布的产能规划显示,计划在11月份将产量提升至74.5吉瓦时,同比增幅达38%,这一数据有力印证了电动汽车与储能电池需求的持续强劲增长。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的产能扩张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旺盛...
17:57
11月4日,易思维(杭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新其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保荐机构为国投证券。作为国内汽车制造机器视觉领域的领军企业,易思维凭借其高达的市场占有率,被誉为行业内的“小巨人”。公司始终专注于为汽车制造全流程提供自主可控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有力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进程。 在业绩方面,易思维近年来展现出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