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三地携手发布《京津冀协同推进北斗时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标志着这一区域在北斗产业领域的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该方案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制定,旨在通过跨区域合作,全面提升北斗时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计划到2027年,京津冀地区将实现新型北斗独立定位终端的广泛普及,累计推广应用超过80万台(套)。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北斗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反映了区域产业升级的强劲势头。同时,北斗应用总规模将突破500万台(套),形成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生态。
在企业发展方面,方案提出将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到50家。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北斗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此外,还将引进和培育行业头部企业10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体竞争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京津冀三地将构建完善的产业支持体系,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创新等全方位保障。通过协同推进,三地将共同打造一个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北斗时空产业集群,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北斗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这一行动方案的发布,不仅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力,也为北斗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北斗时空产业将在京津冀地区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