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魅影,编辑嘉辛,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本文将深入探讨两家新能源巨头——比亚迪与特斯拉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剖析特斯拉频繁降价的战略底气,以及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中的新机遇。

过去八年,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冠亚军宝座始终由两家公司牢牢占据。一家是比亚迪,另一家则是特斯拉。这两家公司不仅市场地位相似,但气质却截然不同。特斯拉的基因中刻着颠覆的烙印,从诞生之初就展现出颠覆传统汽车产业的决心。无论是造车路线、销售体系还是人机交互,特斯拉都选择了与传统汽车截然不同的道路,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而比亚迪则不同,它是一个成长于中国市场的传统汽车品牌,自我颠覆的力度是从小变大的,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布局也是循序渐进的。直到去年,比亚迪才正式宣布停售燃油车,至今仍在生产混合动力的新能源车。

在过去的几年里,比亚迪和特斯拉身上几乎发生了同样的故事:他们都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成功吃到了新能源车市场最大的蛋糕。从2018年到2022年,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销量从24.78万辆增长到了186万辆,特斯拉则从24.5万辆增长到了131万辆。再到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在全球卖出了125万辆车,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里程碑的车企,同时也成为70年来首次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汽车品牌。特斯拉同样表现不俗,上半年在全球卖出了88万辆新能源车,前段时间第500万辆车也正式下线。

快速增长的市场份额,让比亚迪和特斯拉成为了全球新能源车市场规模最大的两家车企。规模效应的持续扩大,帮助他们构筑了更深的护城河。不过,同样都是拼规模,特斯拉和比亚迪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线。

01 比亚迪“向上”、特斯拉价“向下”

在2022年之前,特斯拉是全球新能源车市场销量表现最亮眼的车企。从2018年到2021年,特斯拉的销量从24.5万辆快速增长到了93.6万辆。到了2022年,特斯拉的销量表现依旧突出,卖出了131万辆新能源车。但特斯拉不再是唯一遥遥领先的车企了。比亚迪用186万辆的全球销量实现了反超,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两超多强”的格局就此稳固下来。

从销量增长的速度来看,比亚迪的表现甚至还要优于特斯拉——它从“卖出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了13年,从“100万增长到200万”用了1年,从“200万到300万”更是只用了半年。率先实现规模效应后,比亚迪和特斯拉掌握了更多的筹码。比如有了更大的价格调整空间;比如在新的布局和战略上的底气更足、容错率更高;比如在竞争面前优势更容易凸显。这意味着,他们接下来继续扩大优势的路径有很多条,并且每条路都比其他车企要相对容易,区别在于怎么选。

比亚迪和特斯拉,恰巧走的是不同的路径——特斯拉在不断降价,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比亚迪则不降反涨,同时推出更高价格的车型,谋求对市场不同价位区间车型的全覆盖。去年9月以来,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多次以不同的形式降价。比如今年年初,特斯拉国产车型Model 3和Model Y大幅降价,其中Model 3起售价降到了22.99万元,Model Y起售价降到了25.99万元,均创下了历史最低价格。最近的一次则是在上个月,Model Y长续航版起售价从31.39万元调整为29.99万元,Model Y高性能版从36.39万元调整为34.99万元。

受特斯拉降价的影响,国内众多的车企也选择了降价以应对竞争,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蔚来、小鹏、零跑、AITO问界、广汽埃安、极氪等。比亚迪一度是这波降价潮中的一个“异类”。今年1月1日起,比亚迪上调了旗下王朝、海洋、腾势系列下的多款车型的指导价,幅度介于2000元至6000元之间。此前,比亚迪还正式推出了豪华汽车品牌“仰望”,两款车型分别是新能源硬派越野U8和纯电动性能超跑U9,售价区间在80-150万元。当然,今年以来比亚迪也曾对部分车型进行降价,但在降价幅度上并不算激进。

特斯拉和比亚迪,一降一涨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逻辑?他们又为何会走向不同的路径?原因在于,他们二者的成长逻辑从一开始就是不同的,影响到了他们现在各自的选择,也将持续影响他们接下来的走向。

02 “涨”和“降”的内在逻辑

特斯拉选择多轮降价,原因很好理解,中国市场的竞争在不断加剧,特斯拉能凭借成本优势,在牺牲一小部分利润的代价下,吃到更多的市场份额。毕竟,特斯拉的销量规模足够大,利润水平也是业内最高。从2019年第三季度至今,特斯拉已经实现了连续多个季度盈利。再往后,特斯拉的价格极有可能会进一步下探。它将在全球推出新产品平台,去年三季度的业绩电话会上,马斯克称新产品平台的成本是Model 3和Model Y的一半,销量将是特斯拉在售车型的总和。高盛分析师Mark Delaney最近也预测,特斯拉2024年的价格将进一步下降,以提高销量。

马斯克拼规模,靠的是降价,但根源在于特斯拉已经建立起来的、远超行业的成本优势。从这一角度来看,特斯拉外其他车企的降价更显被动,他们大多数还没赚到钱,但在特斯拉的价格屠刀面前,他们需要在牺牲利润和牺牲规模之间被迫做选择,当前阶段,求规模显然是优先级更高的选项。只是,特斯拉打响的价格战,到了规模比它更大的比亚迪这里,杀伤力没那么强了。甚至比亚迪带来的压力,都是促成其降价的一个客观因素。

因为特斯拉与比亚迪的成长逻辑本身就是不一样的,特斯拉走的是大单品路线,比亚迪走的是“车海”战术。特斯拉目前的主力车型仍然只有四款:Model S、Model X、Model 3、Model Y。甚至可以说真正贡献销量的只有Model 3和Model Y,2022年二者贡献了特斯拉95%的销量。反观比亚迪,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王朝系、海洋系和腾势系列在内的多条新能源车产品线。如上图所示,根据国元国际证券的统计,仅仅在2021年、2022年这两年,比亚迪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就超过了20款。再将时间线拉长,我们便不难发现,过去数年,比亚迪的销量增长,本质上是靠新车型的推出来驱动的。如上图,数智界统计了比亚迪从2015年至2022年的销量变化,可以看出,比亚迪的销量上涨有两个节点比较重要:一次是在2018年,比亚迪实现了新能源车从10万向20万的跨越;另一次是在2021年后,比亚迪新能源车的销量呈指数级上升。

这两年的销量增长,背后是比亚迪在产品布局上的持续发力。2018年是比亚迪新产品周期的开启之年,换代车型和新车型密集上市,公司称开启了全新一轮强劲的产品周期;再到2021年后,比亚迪开始新能源车的全球化布局,同时又是一轮新车型密集上市。不过,销量归销量,但能不能赚钱、能不能赚更多的钱,却是另外一回事。这就要说回到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另一个区别——双方此前并不完全处于同一条细分赛道,比亚迪更多聚焦在20万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场,特斯拉则处于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再叠加特斯拉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较为明确的一点是,在2021年以后,比亚迪确实赢了销量,但特斯拉赢在利润。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现在加大了在高端市场的布局力度。唐、汉和海豹是品牌升级的信号,腾势则作为过渡品牌向下承接中端市场,向上连接高端豪华车型。最新发布的品牌“仰望”,便是比亚迪进军高端市场的正式尝试。

03 比亚迪的另两张牌

自2023年起,新能源汽车市场预计出现两个结构方面的变化。第一,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价格段结构,将从过去的“哑铃”结构向“均衡”结构转变。根据浦银国际证券的一份研报,当前中国新能源车销量的价格段结构更接近“哑铃”型,即10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价格段、2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价格段,所占市场份额显著高于中间价格段所占份额。比如2022年前十个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累计销量中,10万元以下和20万元以上的占比分别为37.1%和30.9%。按照各价格段代表车型的销量表现来看。去年1-10月,比亚迪的汉、特斯拉的Model Y和Model 3,这三款车处于2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五菱宏光MINI、比亚迪元Plus、广汽埃安Aion Y,这三款车型处于10万元以下或上下的价格区间。至于中间价格段,大多数的市场份额,都被比亚迪吃掉了。

事实上,这也是比亚迪销量指数级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此前一直处于二线的造车新势力们能在销量上赶超“蔚小理”的重要原因。长远来看,“哑铃”型的销量结构不会持续下去。参考中国当前乘用车(含燃油车)的销量结构,按照价格来拆分,10万元以下、10万-15万元、15-20万元、20万元以上,这四个价格段的市场份额分布较为均衡。乘联会数据显示,去年1-10月,这四个价格段的车型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8.7%、26.7%、19.6%、25.0%。未来随着新能源车市场不断走向成熟,预计车型的价格段分布也会进一步走向均衡。这也就意味着,10万-20万元区间的中端新能源车市场,将继续成为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这同时会对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产生影响——比亚迪很有可能在销量上持续维持高增速,二梯队的造车新势力,也将继续给到“蔚小理”压力。

第二,插电式混动车,将成为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大的增长动能。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插混车型的销量占比呈现持续走高的趋势,从1月份的18.9%增长到了12月份的24.8%。再到2023年以来,插混车型依旧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上半年插电混动汽车销量达到102.5万辆,同比增长91.1%,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27.4%。尤其在30万元以下的市场中,插混车型的销量表现更加亮眼,2022年1至12月累计销量近119万,同比增长了193.7%。再从插混车型的出货车企分布来看,自主车企贡献了绝大部分销量,卖出了近130万辆车,同比增长了203.8%。

以上几组数据说明,从2022年的销量表现来看,自主车企阵营生产的30万元以下的插混车型,整体增速高于新能源车行业的平均增速。而插混市场,同样是比亚迪一家独大。2022年最畅销的插混车型中,比亚迪霸榜了前五席,分别是卖出了346493辆的宋DM、卖出了175943辆的秦PLUS DM-i、卖出了111919辆的汉DM、卖出了108525辆的唐DM、卖出了55842辆的驱逐舰05。根据平安证券的统计,比亚迪在插混细分市场的份额甚至已经超过了60%。平安证券指出,比亚迪通过DMi车型激活了混动市场,用户对用车成本低、没有里程焦虑的插混车型需求旺盛。但当前,由于混动市场在供给侧明显弱于纯电市场,因此,市场急需优质的插混车型来填补市场需求。其预计,2023年插混车销量将达到310万台,同时在10-20万元价格带,插混车型有望接近纯电车型的销量规模,其中最大的受益者,同样将是比亚迪。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29日

14:22
AI技术正引领有声内容产业迈入革命性新纪元。当人工智能不仅能解读小说文本,还能自主策划、执导并演绎出情感饱满、角色鲜明的多人有声剧时,整个行业格局将迎来颠覆性变革。近日,豆包语音团队重磅推出**“AI多人有声剧”全自动生产方案**,开创性地实现了从原始小说到成品广播剧的全流程无人化智能制作——无需配音演员现场录制、无需人工后期剪辑、无需任何人为干预,却能以极...
14:22
据最新消息,前字节跳动剪映AI产品负责人廖谦正式宣布创立新公司“极致上下文”,专注于研发营销多模态智能Agent。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震动,因为廖谦在AIGC领域深耕多年,其技术实力和商业经验备受瞩目。更令人瞩目的是,新公司仅用短时间内便成功斩获数百万美元首轮融资,显示出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 廖谦的职业履历堪称亮眼。他先后在腾讯和字节跳动等顶尖科技企业担任核...
13:53
近日,一位名叫尹女士的母亲,网名“橘宝妈妈”,以其非凡的母爱与坚韧精神,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情感共鸣。这位母亲与她的孩子“橘宝”共同谱写了一段令人心碎又感动的生命故事。 尹女士的孩子小名“橘宝”,自出生起就面临着健康挑战。尽管产检显示一切正常,但“橘宝”出生后不久便出现了腹泻、黄疸等症状。满月后,病情进一步恶化,发展为癫痫、肾结石等严重疾病。在“橘宝”短暂而...
13:53
10月29日,一则令人揪心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近日,在杭州富阳某越野车营地,一位女子在体验四轮越野沙滩车项目时遭遇意外,双侧24根肋骨中竟有18根不幸断裂,更兼右侧锁骨骨折,伤情之重令人震惊。 据事发地工作人员回忆,当时女子正驾驶一辆越野沙滩车在场地内行驶。当车辆需要紧急刹车时,她未能精准控制刹车按钮,导致车辆瞬间失控并发生剧烈侧翻。急刹产生的巨大惯性...
13:53
2025年10月28日,亚马逊正式宣布了一项规模庞大的裁员计划,预计将裁减约1.4万名公司职员。这一决定主要针对企业职能部门,旨在通过精简运营结构,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更快部署腾挪资源。作为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此举被视为其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一次重要战略调整。 公司人力体验与技术高级副总裁贝丝·加莱蒂在内部员工信中详细阐述了此次重组的深层考量。她强调,人工智能技...
13:53
2025年10月29日,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移动终端通用快速充电解决方案》ITU-T L.1004标准,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全球移动充电技术迈入全新阶段。该标准由我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联合华为、OPPO、vivo等国内顶尖企业共同研发,历经严格审议后成功通过ITU-T SG5技术部门批准,正式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国际认可的通用快充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在标准发...
13:52
10月29日至30日,备受瞩目的“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在成都盛大启幕,这场科技盛宴以智慧康养为核心议题,集中展示了175款前沿机器人在居家生活、医疗康复、娱乐社交等多元场景下的创新应用。活动现场,备受关注的机器人老中医凭借尖端AI技术,为参观者提供精准的中医诊脉服务,而智能筋膜按摩机器人则通过高精度传感器,精准识别人体经络穴位,为体验者带来专业的理疗...
13:17
10月28日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瘦肉型生猪平均价格已攀升至12.40元/公斤,环比上涨0.33元,展现出明显的价格回暖态势。这一上涨趋势主要得益于多重市场因素的共同作用。随着月底临近,中大型养殖企业为规避市场波动风险,逐步减少出栏量,导致生猪供应端呈现阶段性收缩。与此同时,近期气温显著下降,直接促进了白条猪肉的流通速度,下游屠宰企业及食品加工企业的收购意愿明显...
13:17
家长近期反映“宝宝巴士儿歌”App在开屏跳转时出现含低俗直播内容的第三方广告,引发广泛关注。对此,宝宝巴士官方迅速作出回应,表示对此问题高度重视,并立即采取行动下线了涉事广告,同时终止了与该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关系。官方声明强调,此次事件暴露出公司在广告审核机制上存在的漏洞,已对相关审核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以示责任担当。 为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宝宝巴士承诺将严...
13:16
2025年10月29日,武汉市迎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首批算力服务券正式发放启动。此次政策创新共筛选并认定了13家优质算力服务商,涵盖52款特色算力产品,为市场提供高达3431p的公共服务算力资源,这些资源将全部纳入补贴范围。根据《武汉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明确规定,武汉市政府每年将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算力服务券专项资金,这一...
13:16
英国艾伦·图灵研究所近日正式宣布启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与创新计划,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提升国家网络安全防御能力。该计划将重点聚焦于能源系统、交通运输网络以及公共设施等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这一战略举措是对近期全球范围内云服务大规模中断事件和多起重大网络攻击事件的积极回应,充分体现了英国政府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应对决心。...
13:16
2025年10月29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正式宣布一组令人瞩目的运营数据,彰显了中老铁路的卓越成就。自开通运营以来,这条连接中国与老挝的战略通道已累计开行货物列车6.3万列,累计运输货物量突破7000万吨,书写了区域物流发展的新篇章。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跨境货物运输量高达1600万吨,成功覆盖了19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实践。今年截至目前...